分享

75岁柳传志退休:创业35年打下5500亿江山三度身退 曾说“联想是我的命”

 zychu 2019-12-18

原标题:75岁柳传志退休!创业35年打下5500亿江山,三度功成身退,数次拯救联想,曾说“联想是我的命”

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与其一直共进退的战友朱立南也卸任公司总裁。

与此同时,董事会任命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宁旻接任董事长,高级副总裁李蓬出任CEO,成为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

1984年,柳传志在中科院一间20平米的传达室创办联想,期间三次功成身退,数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拯救联想,他说“联想是我的命”。

在退休之时,柳传志留下了一个一年3589亿元营收、5583亿元资产,拥有20余家成员企业的联想控股。

35年前那个“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可以忍受虚度光阴、碌碌无为”的40岁中年人,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如今75岁解甲归田,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柳传志说:“我这辈子很幸福。”

柳传志和朱立南 来源:联想控股

李蓬和宁旻 来源:联想控股

三度功成身退

自1984年从中科院一间不足20平米的传达室创立联想开始,用了35年的时间,柳传志缔造了如今的联想控股。75岁的他,终于到了跟联想说再见的时候。

而这,已经是柳传志第三次选择功成身退了。

2000年,已多年稳居中国PC市场第一的联想集团将神州数码分拆出来,两家公司分别交给了两个年轻人——杨元庆和郭为。柳传志后退一步,与朱立南转而着手投资业务的布局,并在2001年创立了联想投资,也就是如今君联资本。

谈到初衷,柳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中关村是2000年之后发展起来的,但在90年代一度徘徊不前,包括吴敬琏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很着急。而我们作为一家中关村企业,对于创业型企业缺少什么,需要补充什么是很清楚的。”

作为尝尽创业辛酸的过来人,柳传志深知,对于创业风险极高的科技型公司而言,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资金。之后,联想控股又设立了弘毅投资、联想之星,并展开战略投资的布局,最终形成了如今联想控股“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后,柳传志还担任着联想集团的董事长。而2004年联想集团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IBM的PC业务后,柳传志则再退一步,将联想集团董事长的职位让给了杨元庆,前IBM高级副总裁斯蒂芬·沃德担任联想集团CEO。

但是,收购后的整合并不顺利,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联想集团出现了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2009财年第三财季亏损9671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杨元庆和斯蒂芬·沃德因为业务上的分歧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形势岌岌可危。

跟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回忆此事时,柳传志说:“原因是当时我们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面临转型,仅仅是涉及到的IT系统升级就需要7亿美元,侵蚀了当期利润,所以遭到了CEO的顽强抵抗。后来我担任了董事长,把这个扣解开了。”

2009年2月,已经65岁的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他立马着手改组管理层,调整市场战略,并很快取得成效。当年年底,联想集团就扭亏为盈,稳住了局面。2001年11月,柳传志再次功成身退,将联想集团的帅印交还给了杨元庆。

而淡出联想集团的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董事长,与朱立南携手完善“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在2015年带领联想控股于香港上市,并在2018年完成过了自己的最后一战——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构筑起联想集团之外的另一大支柱资产,奠定了联想控股长远的发展根基。

至此,柳传志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联想控股的帅印交给年轻人,与朱立南解甲归田。

数次拯救联想

三度功成身退,从不恋战的柳传志却说:“联想是我的命。”

在数次接受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专访中,柳传志对于创业初期的经历都记忆犹新,因为当年的伤痛实在太过刻骨铭心。比如,刚起步时,20万元的创业资金就在一笔彩电贸易中被骗走了14万元,给了柳传志当头一棒。

1986年,好不容易有了几十万元盈利的联想,又一下子被骗了300万元,急得柳传志都想跳楼。他赶忙带人赶去深圳,找到介绍人后,说“你不还给我,我就跟你拼命”。准备把命都豁出去的柳传志,终于帮联想追回了这笔钱。

1984年,正是不惑之年的柳传志只是中科院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每个月领着78块钱工资,一家7口挤在一间12平米的棚屋里,慨叹“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碌碌无为、虚度光阴。”

从体制中成长起来的柳传志,温文儒雅,但在关系到联想命运的关键时刻,柳传志又是一个敢于跟人拼命的人。他的命运从决心走出象牙塔、投身产业化的那一刻起,已经跟联想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联想就是他的命。

1994年2月14日,这一天是西方的情人节,联想集团品尝了属于自己的甜蜜——登陆港交所。

但此时的柳传志却忧心忡忡,他又迎来了决定联想前途命运的时刻。“过去了,杀出一片血路,后面就是一片天。过不去就是全军覆没。”柳传志说。

1994年,国家降低关税、取消批文,IBM、康柏、惠普等大举进入中国,还是小舢板的联想不得不与这些巨头短兵相接。另一方面,被称作“联想双子星”的创始人柳传志和总工程师倪光南,爆发了“柳倪之争”。

当时,柳传志主张走“贸工技”的路线,而倪光南主张“技工贸”的路线。一开始,柳传志选择了忍让,但在耗费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却鲜有成果产出后,柳传志选择了对倪光南说“不”。这场“柳倪之争”最终以1995年联想解除倪光南的总工程师职务告终。

“对于我走的道路,当年有人说我不重视技术,只做贸易,持这种看法的人没有身临其境。因为当时国内没有风投,我只能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再做技术上的突破。比如触摸屏,三星每年投资几十亿美元,而当时我们一年的利润才几个亿,根本投不动。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柳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

柳传志和中国证券报记者合影

度过了内忧外患的1994年,2004年并购IBM的PC事业部后本来可以大展宏图的联想集团,在2008年又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集团“已经到了悬崖边上,如果内部发生剧烈矛盾,那这个公司就一把就摔下去了。”

柳传志回忆,重新出山之前,很多人劝他“千万别去了,这去了凶多吉少,何必呢,你已经功成名就。”他说,“我作为联想的创始人,应该讲联想就是我的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应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五次关键抉择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1990年,这条联想286电脑的广告词被叫响,联想有了自主品牌的电脑。

而如今随着柳传志退休,人们不禁会问:如果没有柳传志,联想将会怎样?

在35年的创业生涯中,柳传志对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坦言自己“有许多挫折、失误”,但一路走来的多次关键抉择,奠定了联想控股今天的发展。

一是1990年前后,通过代理国外品牌活得很滋润的柳传志,决心亏钱也要做自主品牌,包括在1994年任命29岁的杨元庆担任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柳传志说:“这个决定当时做起来很困难”,但事后证明是奠定了联想长远的发展基础一步。

二是在9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柳传志带领联想选择并坚持了“贸工技”的发展路线。沿着贸易-制造-技术的路径滚动发展,并结束了“柳倪之争”,这使得联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得以存活下来并基业长青,成为中国PC市场的第一名。

三是联想改制。上世纪90年代初,柳传志意识到,在高科技领域,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在治理结构上进行突破。于是,在中科院和有关部门支持下,联想的员工从1993年获得分红权,再到2001年拥有35%的股权,历时八年终于完成股权改制。

四是2004年,经过三年的反复推敲和论证,联想集团下定决心,耗资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在国际化发展上迈出了一大步。柳传志再也不是“穿着父亲年轻时的西装,坐在最后一排仰望IBM”的那个人,联想集团也借此成为全球PC市场的第一。

五是从2001年开始,柳传志和朱立南开启了联想控股在财务投资方面的布局,在2008年左右又开始进行战略投资,并在2018年完成了对卢森堡国际银行的收购,使“财务投资+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不断完善,奠定了联想控股长远的发展根基。

更关键的是,柳传志给联想留下了很多管理哲学,比如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使得联想人才辈出,培养出了杨元庆、朱立南、赵令欢、宁旻、陈绍鹏、李蓬等在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这是联想得以传承的关键。

如今再次功成身退,柳传志告诉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今天的联想控股战略明确,班子成熟,传承计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在董事会的支持下,我和朱立南精心设计、长期准备的系统规划。此次人事安排,充分符合公司的现实与长远发展诉求,很高兴今天得以落实。”

“联想是时代的产物,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未曾虚度光阴,有机会成为创业者,有机会把联想从十几个‘书呆子’发展成人才辈出的现代企业。”

40岁时害怕此生虚度光阴而选择创业的柳传志,在退休时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