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返璞归真 打造最强“县中”模式 石门中学立足于“人”探索“朴素教育”新路径,县级中学蜕变成新时代高品质学校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倾诉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要牵挂的学生,每一位特长生都有专属“教练”,获得个性化扬长发展……从南海区大沥镇的一所乡村中学,到如今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佛山市卓越高中创建学校,石门中学办学百年来“跨越式”发展的奥秘,在于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也源自一系列朴素的教育行动。 如今,站在学校百年教育实践上,石门中学还凝炼出了“朴素教育”理念,探索独具优势的朴素教育创新路径。这一年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本策略与有效方法逐步落地,形成系统有逻辑的“立人课程”提升学校品位,为学校更加枝繁叶茂的发展筑稳根基,也为未来社会培育建设者与引领者。 那么,到底何谓“朴素教育”?在今年举办的多场国家级教育论坛上,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多次与全国教育界分享:“朴素教育,即行朴素之道,立人之根本。能够践行的朴素教育之道,既要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又要有积极进取的持久态度;既要优化学校内部关系,又要拓宽学校发展资源;还要促进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最后的落脚点,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以人为本: 坚守朴素的教育初心 “成绩垫底不被看好,如何逆袭考名校?”“陷入了瓶颈期,如何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呢?”月初,在广东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研讨会上,石门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老师吴宛蓉带来《影像中的生涯课》,以电影《垫底辣妹》为例,带领学生们通过影像体味别样人生。 课堂上,每当主人公遭遇人生“分岔路口”,吴宛蓉老师便引导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一会儿演绎“得知主人公要考名校时众人的反应”,一会儿演绎“如何引导主人公走出瓶颈期”。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们更有代入感地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生动有趣的课堂也受到与会专家的赞许。这也是石门中学抢抓新高考改革契机开展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探索的成果。 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中学唯高考为终极目标,全力以赴只干“高考”这一件大事。石门中学却同时重视开展生涯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原因何在?“新高考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李卫东在研讨会上分享道。 2016年起,石门中学专门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来发展生涯教育。2018~2019年下学期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生涯必修课,让生涯教育正式走向课程化。除此,个人优势测试、职业体验活动、企业进校园等从未有过的崭新形式纷纷走进石中课堂,带领学生探索丰富的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 “至此,石门中学已走出一套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创新模式,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项目、两本省级生涯教材、三套学业发展指导手册、四个省级生涯课题,开设了数十场国内宣讲会,初步形成课程、活动、辅导、测评为一体的生涯教育校本模式。”李卫东说。三年生涯教育铺路下,学生们对未来的选择胸有成竹,今年9月石门中学高二年级启动走班选课,也得以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生涯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育人本质。石门中学能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去思考育人路径,源于石门中学百年来对教育最质朴的坚守:以朴素之道,立“人”之根本。 早在1932年,石门中学成立之初,首任校长李景宗便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这一朴素的教育情怀代代相传,在石门人文化基因中生根发芽。“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特色,不同的地域生发不同的教育模式,但究其根本,教育是为人服务的,其最终落脚点是回归育人本质。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让‘人’成为特定教育目的的附属品。”李卫东表示,朴素教育,将是石门中学的永恒追求。 五“立”树人: 返璞归真的课程体系 “朴素教育”不仅是百年石门中学的精神传承,更已被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凝炼成教学内容,形成更为系统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方法。“立人课程体系”便是新时期“朴素教育”理念下的创新成果之一。 “立人课程体系”从立德、立言、立身、立业、立品五个方面出发,分别指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沟通与表达能力、健康素养、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人文修养与艺术审美,让学生在充分发展个性和展示才华的基础上,成为“大写的人”“站立的人”。 “五立”特色充分体现在校本课程上。石门中学创设了涵盖音、体、美、科技、文学、心理、哲学等各个领域的50多个学生社团,以课程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28公里徒步、校内生存挑战、走访知名校友企业家、走进名高校、扶贫助学活动等。由于社团活动和校外综合实践覆盖面广,可选择性强,学生参与度高达100%。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定期在校内上演。2020届学生成人礼上,高三学子走过“成人门”向父母献花,佩戴“成人纪念奖章”、手捧《宪法》庄严宣誓;第32届体艺节晚会上,师生们载歌载舞,盛大的视听盛宴欢乐了整个校园……除此,石门中学还有十大歌手比赛、中英文主持人大赛、语言风采大赛、社团文化节、书香文化节、科技创新节、大众体育运动会、各球类竞赛等,既打造了品质校园生活,又让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展示才华,培育终身素养。 近年,石门中学还尝试了多元化选拔方式培养对象,开拓了包括生涯规划、阅读拓展、科学研究、学科特长拓展在内的四大特色拓展课程。针对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石门中学实行“总教练制”,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以信息学特长生培养小组为例,学校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集训队”的共同体培养模式,打通学段壁垒。该校2016届毕业生凌浩便是在该机制下成长起来的信息学“牛娃”。今年4月,凌浩在第43届大学生编程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全球第13名、中国选手并列第一,还获得全球最快解题单项大奖。 知人善用: 大道至简的教育管理 “朴素教育”又将靠谁来落地?答案是,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行动。李卫东认为,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作学校发展、进步中的一员,校长要将学校变为一个强调尊重、合作的大的学习“场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很简单——“简”在精兵简政,“简”在人际关系。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主要靠平等的对话、反馈以及柔性的考核来建立和维护;教师与教师的关系,需以团队合作来加强、以良性竞争来保障。”李卫东表示,作为教育管理者,其任务是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简单的内部机制、人际关系,尽量降低各类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为此,他会花更多时间待在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工作,将自己变成他们关系的“凝合剂”。石门中学还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老师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就充分尊重老师的自由。” 从非教学干扰因素中解脱,教师有更充足的精力把焦点放在教育教学上。“智囊团”“晚辅制”“三主课堂”“青蓝工程”等模式日渐系统化、常态化,集体备课、分层教学、同课异构等实实在在的教学举措富有成效,稳定了教师队伍的根基。 一支专业实力过硬、又善于走进学生心里的教师团队,让学生对教师乃至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也有利于优化师生关系,打造和乐的学习“场域”。 广东省名班主任、南海区首席班主任吴迪,既是学生们的历史老师,又是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每年都能收到来自毕业生寄给她的信件、明信片和信息。“遇见你之后,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慢慢在长出来。去尝试,去争取,去发现,越来越多新的美好出现了。”有学生在信中写道。 今年高考“最牛学霸班”的班主任黄志平,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黄老师每天都是最早到、最晚离开教室的人,耐心解答我们的种种问题。是因为他,我们才喜欢上了数学课。”该校考进省文科前十名的陈悦心、刘祺说。 被学生称为“覃妈”的覃光红,每年精心准备成人礼贺卡、高考福袋,成为石门中学高考生最期待收到的礼物;关文君老师的评语被学生誉为“最美评语”,不仅以诗作评,还在诗中嵌入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老师做到爱生如子,学校不可能发展不好,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李卫东说。 人才辈出: 水到渠成的办学成绩 以朴素教育理念作为“引水渠”,办学成绩水到渠成。2019年,石门中学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果,获得了各级各类表彰。 2019年高考中,石门中学高优上线人数达1040人,高优率达95.1%。有5名同学高考总分被屏蔽,屏蔽人数位列佛山大市第一、全省第六。其中陈悦心、刘祺进入广东省文科总分前十名。 学科竞赛亦是全面开花。2018年,石门中学有23名信息学特长生获信息学竞赛全国一等奖,获一等奖人数居广东省第二;信息学老师江涛、梁冠健获评全国NOI金牌教练。除此,5名学生获生物竞赛省赛区全国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广东省第一,包揽佛山市前5名;3名学生获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佛山市前10名占8人;2名学生获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一二等奖获奖人数居广东省第二,佛山市前20名占17人;7名学生获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二等奖,佛山市前10名占5人。这些优异的成绩无一不展现了石中学子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昂扬姿态。 今年9月,随着石门实验学校搬迁,石门中学迎来扩容提质的关键期。“利用扩建机遇,未来石门中学将在三个领域做文章,一是美育,二是科创,三是劳动教育。”李卫东介绍,石门中学计划打造现代化的科创楼、与美育相关的艺术楼以及拥有多个自由学习空间和更大藏书量的图书馆,预计明年完成建设。 下一步,石门中学还将立足新时代,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精进”,在“变”与“不变”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朴素教育要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提升育人价值;面向真实问题,进一步深化实践探索。”李卫东表示,朴素教育的育人价值要进一步体现在能有利于迅速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改变县域中学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还要践行系统的朴素教育理念,形成更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德育活动系列课程,进而依托石门中学教育集团的影响引领地方学校品质的整体提升。在进一步实践探索上,将进一步优化德育课程及开发德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与学,提高教育质量是重点;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夯实学校文化,传承百年名校精髓。此外,党建将是朴素教育“精进”的根本保障。“新的时期,石门中学将继续传承朴素教育思想,不断探索朴素教育新路径,建设新时代高品质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