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一首思乡经典,送给滞留在异乡,不能回家的游子们

 读书与思考3 2019-12-19

品文物读历史 昨天09:41

每个人都有孤独感,即使在喧嚣的尘世中。内心的孤独也许是与生俱来,却渴望被安抚和理解。独自在外打拼,必然会遇到各种困境,独力难支、无人可诉、呼天不灵。最怕的是自己都不愿与内心的另一个我交流,但忍受孤独却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勇气。晚唐诗人李商隐因雨滞留,内心就感到无比孤独。

滞雨

唐代: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李商隐的一生大体上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之争相始终,他深陷在这个漩涡中难以自拔,连人格也受到了诬陷,屡遭排抑。但是李商隐却始终徘徊不定,既对牛派的杜牧给予很高的评价,也对李派的郑亚很亲近,他想做个有正义感的诗人,适当的时候再有点机会上进,自己就非常满足了。可是最后却这点愿望也无法满足,怎能让他不伤心悲叹。

李商隐觉得在长安呆不下去了,希望到外地做个幕僚。李白若是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商隐却只能“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秋雨绵绵的深夜?首句“滞雨长安夜”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

但诗人将“滞”字提前,不仅更能体现雨下了很久,还突出了夜的漫长,好像是这厚实的阴雨让时间也慢下了脚步,迟迟盼不到黎明。归心似箭,偏偏又碰上这永无休止的连夜雨,诗人内心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 

夜色昏暗,残灯孤照,灯下枯坐着满脸愁容的诗人。神迷离,却一动不动地盯着寒风中摇摆不定的灯火,他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这些年来诗人四海为家,到处漂泊,不正像这摇曳不定的残灯吗?也许只有经历太多坎坷和时光的淬炼,才能有如此孤单的感受。

寒夜里的残灯不仅没有丝毫温暖的感觉,与外面无尽的寒雨相比,反而更让人觉得凄凉忧伤。灯已残、独坐久,客难眠、乡愁深。“残灯独客”与前面的“滞雨夜”,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孤寂凄清的氛围,在这样的意境下,游子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故乡云水地”,这句是虚写,也许因为故乡有云水重复、关山阻隔;也许故乡本是烟树晴岚、碧水萦回之地;也许故乡只在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简单的几个字,却诗意朦胧,给人以无限遐想。 

雨夜客居,残灯独坐,正适宜思乡梦回,诗人却说“归梦不宜秋”,语似直白,实则含蓄。在诗人眼中,秋就是愁,风雨云水,无一不令诗人愁肠百结。满目愁景,满怀愁绪,即使回到故乡,还不是一样愁苦?所以“不宜”,其实却是“最宜”,妙在正话反说,不言悲而神伤。

但是李商隐总是喜欢含蓄,细细品味,“滞雨”其实就是诗人长期在夹缝中生存;“客愁”是诗人长期受到排挤压制,怀才不遇,对前途充满迷惘;“故乡”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是一只孤舟可以停泊的地方,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美好境界。

孤独愁苦的坚持,也许会雨过天晴。留在长安,在天子身边,机会总比“云水”之地要多一些。凄凉的旅社,寒冷的雨夜,李商隐就像一位空旷舞台上的独舞者,可惜只有暗淡的灯光、忧郁的眼神,却没有优美的旋律和聚焦的闪光灯,更没有鲜花和掌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