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高的原因剖析及处理 摘要:通过对某电厂阴离子交换器运行出水电导率高的系统分析和阐述,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1 概述 某电厂(下简称某电)水处理工艺采用母管制式,为3台无顶压逆流再生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器,2台鼓风式除碳器,3台无顶压逆流再生式阴双室床,2台混合离子交换器。最大出力159t/h,正常出力132t/h。正常情况下,二套阴阳床运行,一套备用或检修。其中炉外补给水处理工艺系统流程为:红雁池上游自来水厂→三台生水泵→两台生水加热器→四台高效过滤器→三台无顶压逆流再生阳床→二台鼓风式除碳器→中间水箱→两台中间水泵→三台逆流再生阴双室床→两台混床→两台800m3除盐水箱→三台除盐水泵→主厂房。 某电化学水处理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率为在线监测,自1997年水处理投运以来,阴离子交换器水质及周期制水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2008年和2009年某电先后对阴离子交换器上室D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下室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更换,更换后离子交换器运行正常。自2011年11月起,三台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率呈现上升趋势,正常运行电导率在1.2~2.0μs/cm之间波动。此后#1阴离子交换器制水量也较之前减少300~400吨,导致碱耗升高。因此,尽快查清阴床出水电导率高的原因,已是攻关的课题。 2 阴离子交换器电导率升高的原因查找 2.1在线电导表电极失效 某电化学水处理阴离子交换器电导率表设置两块,分别为A表和B表,可用于一套或双套设备制水。阴离子交换器正常出水电导率显示在0.4~0.6μs/cm,刚投入的新阴床或后期阴床电导率会达到2.0μs/cm以上。2011年11月起,三台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率呈现上升趋势,正常运行电导率已达到1.0~2.0μs/cm,是之前运行水质的4倍。监测阴离子交换器和混合离子交换器pH、硅含量均正常。为查找原因,我们在制水时投入电导率B表与长期运行的A表进行比对。通过1个小时的数据显示:B表数据明显低于A表,将A、B表电极进行互换后,数据显示与之前相反,最终判断为A表电极失效。经热工人员更换电极后阴床电导率明显下降,并恢复至平时正常值。 2.2 Na+含量导致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率升高 更换在线电导表电极之后,电导率升高的现象仍然在#1阴离子交换器制水时出现,同时#1阴离子交换器周期制水量也较之前降低。最初我们判断为再生不彻底所致,随即对#1阴离子交换器树脂进行双倍再生剂再生,但情况仍未改观。检查设备管路、阀门也未发现异常。为弄清这个原因,我们仔细比对近期#1阴离子交换器运行记录,并实时监测水质,结果发现:SiO2:19 μg/L、pH值8.48,Na+含量高于同期运行的阳离子交换器出水20μg/L。由此推断Na+含量高是造成#1阴离子交换器出水电导率升高、制水量减少的原因。 3 具体原因剖析 3.1 Na+的主要来源 从运行工艺判断Na+含量的主要来源有四。一是阳床失效Na+进入阴床;二是阴床用NaOH再生后,置换正洗不彻底,Na+残留于树脂中,运行时得以释放;三是阴树脂被有机物污染,在树脂骨架引入了COOH型弱酸基团,当用NaOH再生时,形成RCOONa,又在运行中慢慢水解出Na+;四是阴床中混有阳树脂,阴床再生时,阳树脂为RNa型运行时放出Na+。现场各种状况和各项数据显示,阴床内混有阳树脂的可能性最大。 4.2 预防措施 5.2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一台阴床运行初期出水Na+高于阳床出水、电导偏高、SiO2正常,其它阴床正常,且确认阳床没失效的情况下,可判定此台阴床上室混有阳树脂。 5.3 制定一系列定期、不定期检查工作,从在线表计、实验室仪表定期检定校验,到设备定期巡检,从人员试验抽查到设备操作的监督,从而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杜绝误操作的发生。 |
|
来自: 周原樵翁 > 《各种水处理设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