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各国骑兵师编制

 谷雨1poke0topp 2019-12-19

2009-05-16

问,冷兵器时代重骑兵和轻骑兵师怎么划分的?

轻骑兵注重的是灵活性,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所以装备除了武器就没别的了;而重骑兵则是负责保护将军之类的人物,不讲究速度,讲究攻击和防御兼备,不仅人要武艺精通,还要有精良的武器和厚实坚固的铠甲。 兵是从轻骑兵开始发展的,最原始的骑兵绝对不可能是重骑兵,然后呢?重骑兵在轻骑兵中慢慢发展出来,慢慢在战斗中证明自身的价值,慢慢的让国王和统治者们愿意用可以招募三四个轻骑兵的钱换来一个重骑兵。 重骑兵是时代的选择。说到骑兵,我们不能不提一下战争,而说到战争,我们又不能不提一下最早的兵种:步兵。最原始的步兵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我们知道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军团横扫四方,靠着赫赫武功建立了一个...全部

  轻骑兵注重的是灵活性,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所以装备除了武器就没别的了;而重骑兵则是负责保护将军之类的人物,不讲究速度,讲究攻击和防御兼备,不仅人要武艺精通,还要有精良的武器和厚实坚固的铠甲。
  兵是从轻骑兵开始发展的,最原始的骑兵绝对不可能是重骑兵,然后呢?重骑兵 在轻骑兵中慢慢发展出来,慢慢在战斗中证明自身的价值,慢慢的让国王和统治 者们愿意用可以招募三四个轻骑兵的钱换来一个重骑兵。
   重骑兵是时代的选择。 说到骑兵,我们不能不提一下战争,而说到战争,我们又不能不提一下最早的兵 种:步兵。最原始的步兵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我们知道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军团横 扫四方,靠着赫赫武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等等,没有弄错吧,罗马帝国居然靠重步兵?而不是轻步兵?难道他们不知道轻 步兵的机动性远远强过重步兵,难道他们不知道轻步兵可以轻松的迂回到重步兵 的两翼和侧后,把他们歼灭吗?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虽然有轻步兵为辅助,虽然 有骑兵的帮忙,但是重步兵永远是罗马军团的主力。
  因为重步兵在防御力方面的 优势让轻步兵在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化为乌有。打不过人家,别说迂回到后面,就 算迂回到头顶上也是不顶事的。 但是步兵的时代很快过去了,骑兵充当战场主力的时代来了,骑兵取代步兵的最 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攻击力,防御力,机动力中, 机动力是最主要的,拥有压倒的机动性就拥有了战斗的主动权,我能主动攻击 你,但是你不能主动攻击我,我打败了可以退,编队再战,你打败了,就只能等 着完蛋。
  骑兵的价值被人们所认知,在合适的条件下,国家总是选择骑兵而不是 选择步兵。 当然,让骑兵脱离配角还有很多原因,例如马镫的传入,军事思想的提高,让骑 兵在战斗力方面超过了步兵,但是归根究低是因为骑兵对于步兵的压倒性的机动 性,更何况“骑可以化步,步不可以化骑”。
   但是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机动性方面压倒的优势。然而轻骑兵并不对重骑兵有压 倒性的优势,只有相对优势。这不是在战场上的优势,也就是说,在战场上,重 骑兵也许追不上溃逃中轻骑兵,但是却足够让他们没有机会有时间停下来重新整 顿,让他们没有翻身的机会。
  但是在战略上,在军队的调动集结过程中,轻骑兵 却拥有相对重骑兵的行军速度更快的速度,在重骑兵面前,轻骑兵只具备战略上 的机动优势,他们可以“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在战场上,机动优势都能被重骑兵精良的训练和厚实的装甲构成的强大战力抵 消。
   欧洲拥有重骑兵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战争的小规模。欧洲小国林立,无论是战 场,参战人数,国家规模,战争持续时间,都远比东方的小的多,这一切都抵消 了轻骑兵的机动优势,没有了广阔的活动场所,机动性就变的没有意义。
  所以轻 骑兵在西方的地位远没有东方高。 而且,就算在东方,重骑兵依然是一支完整军队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并不是像某 位网友说的一样“一支军队可以没有重骑兵,不能没有轻骑兵”。一支军队可以 缺少任何一种兵种,甚至可以单纯的由一个兵种构成,并不是没有骑兵就一定不 行。
  而一支完整的军队,绝对不会没有重骑兵的影子。 网络上很多描写战争的小说,总是把长矛兵描写成骑兵的天敌,总是想象骑兵会 被这个兵种轻易的克制,但是我总无法想象为什么骑兵会苯苯向那长矛构成的死 亡之墙冲上去,就算人肯,马肯吗?马也有眼睛,它们的训练会让它们动物本能 退步?乖乖的向死亡冲过去? 事实是,长矛兵只是用来抵抗骑兵冲锋的,他们是防御性的,而且一旦失去阵型 就逃不出被骑兵消灭的必然后果,就像一面盾牌一样,你总不能说有了盾牌就算 胜利吧,你还需要进攻武器才能获得胜利。
  在电影“勇敢的心”中,我们看到这 样一个战斗场景,华莱士在敌人骑兵几乎是冲到面前的最后一刻才举起长矛,让 那些骑兵因为惯性无法停步的情况下撞上长矛阵,他为什么不早点竖起长矛?因 为很简单,没有马或者人会苯到向这种长矛阵扑去。
  长矛兵是用来防御,而不是 用来克制骑兵的兵种,事实上,在适合战马奔驰的地方,根本没有克制骑兵的步 兵。 在军事思想比西方进步的中国,曾经有一个例子,后唐李存瑁曾经率领军队对契 丹作战,当时他的一个大将说到“契丹多骑兵,我多步兵,倘若平原相遇,敌以 万骑驰突我阵,我必全军覆没”。
  难道他不知道可以步兵可以组织长矛阵吗? 不,他知道的,但是他也知道长矛阵可以被轻易的突破,长矛保护的,永远只有 一个正面,是无法阻止敌人的两侧袭击的,敌人可没有从正面攻击你的义务。 说到步兵和骑兵,也有很多的反向例子,比如说英国和法国的百年战争。
  英国一 万名弓箭手歼灭了法国庞大的骑士大军,这似乎是证明步兵强过骑兵的例子,但 是为什么在这种具有震撼性的战例面前,重骑兵依然被保留下来?而且以后还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很简单,这种胜利,并不是步兵对骑兵的胜利,而是英国长弓的胜利。
  衡量 步兵和骑兵的优劣,必须把两种部队放到一个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对比,在装备和 军事指挥还有士气方面都相差不远的情况下比较。 同样的原理,那些网络上的朋友提到的轻骑兵战胜重骑兵的范例,也就是蒙古大 军入侵欧洲,这也是无法证明轻骑兵胜过重骑兵的,这是蒙古弓箭和东方先进军 事思想的胜利。
  而且,网络上有一位朋友留言“蒙古一万轻骑兵歼灭了十万欧洲 重骑兵”,很抱歉,我为了查找这个例子花了两三天,硬是没有找到,想来也是 那位朋友一时杜撰的,因为蒙古入侵欧洲也就那么几场战斗,似乎没有一万对十 万而全歼的样子。
   战争是残酷的,逼迫人们做出选择,如果是不合适的,那就要被淘汰,无论是主 动的撤消还是被动的被消灭。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即使经过了蒙古人的入侵,欧 洲依然保留重骑兵,而且还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字军东征大家都是知道的,欧洲的重骑兵面对中亚的轻骑兵。当时阿拉伯人描 述了两种军队的区别。“正面战斗的话,阿拉伯骑兵打不胜欧洲骑士,但是如果 有了足够的回旋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可以胜利。
  ”而这个胜利的原因,在于阿拉 伯用弓箭攻击欧洲骑兵的战马。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重骑兵才是构筑军队的主力,因为正面战斗才是真正重要 的,“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辅助部队来弥补。我们可以马上判断出,重骑兵 以少量轻骑兵辅助可以轻易打败轻骑兵以少量重骑兵的辅助。
   帖木耳和奥斯曼土尔其发生过大战,在战斗中,他用20000名轻骑兵拖住敌人中 央主力的50000重骑兵,同时集中80000重骑兵攻击敌人两翼的30000轻骑兵,一 举迫使4500人举手投降,接着彻底歼灭这支土耳其军队,俘虏苏丹。
  直到他死 后,土耳其才恢复元气。为什么土耳其轻骑兵不退?他们可以退的啊?毕竟他们 速度比较快,可以跑的掉的。但是他们不能,因为他们必须掩护主力的侧翼,战 斗并不是那么简单,并不是轻骑兵想退就能退,其他兄弟部队呢?粮草辎重呢? 脱离了这一切,轻骑兵的机动性有意义吗? 是的,轻骑兵可以迂回,但是迂回是什么意义?是绕个大圈绕的敌人后面。
  假如 没有正面可以拖住敌人攻击的部队,那么敌人会让你迂回吗?就和大小圈一样, 小圈里面转个弯永远比大圈方便的多,等到你迂回到敌人后面的时候,敌人早就 把脸转过来了,你只是白白让马多跑一点路而已。
   一些朋友想象出一副战争图,轻骑兵从后面绕到重骑兵阵型的后面,用刀把他们 从后面砍死,这种想法,说句老实话,大概是受到“上下五千年”那本破书中 “匈奴骑兵闯欧洲”这一节的影响(起码我被这本破书骗了好多年),完全是那 种把自己当作天才,把敌人当作白痴的战争小说的写照。
  轻骑兵是可以迂回到重 骑兵侧后,但是这有用吗? 历史上很多战斗的胜利都是因为成功的迂回到敌人后方和侧翼,并发起攻击的缘 故,这也是一个很合理的战术,但是靠这一招战胜敌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正 面能抵挡或者拖延敌人的攻击吗?当然有人说,反正有机动优势,打不过可以先 退,等到友军迂回成功再战斗。
  但是,只准你分兵不准敌人分兵吗?反正你脱离 战斗,敌人可以同样把军队分成几份,一份用来追击你,另外几份等着那些迂回 的部队。这种想法完全是基于敌人很苯,空有强大力量却不懂得发挥优势的时候 才会发生的,听起来有道理却经不起分析的东西。
  说白了,是指挥艺术的胜利, 而不是轻骑兵对重骑兵的胜利。 就我们个人来说,假如我们是一个重骑兵,那么当敌人从后面扑过来的时候,我 们是站在那里不动呢?还是转身面对敌人?我想这种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除非 是处于溃逃,否则没有人会等着敌人的刀从身后砍过来。
   中国也有重骑兵 我们先确定一个观念,什么叫轻骑兵,什么叫重骑兵,还有混合在他们中间的中 装骑兵。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并没有人能确定什么样的装备划入重骑兵范畴,什么样 的装备划入轻骑兵范畴,什么样的装备算中装骑兵。
  铠甲,索子甲,鳞甲,皮甲 的区别吗? 东方和西方有巨大的文化和生活的差异,东方的装甲和西方装甲是不同的,而 且,中国马和西方马也有巨大差别,我们不能说一定要使用西方那种完整严密的 铠甲,手拿西方的重剑才能算上重骑兵。
   翻翻历史书,我们从中找到一个对骑兵的称呼“铁骑”,当然,你要是把他理解 成钉铁马蹄铁的战马我无话可说,但是我想,这个铁骑应该被理解成“穿着铁甲 的骑兵”。 “以铁骑贯中而击之”“以铁骑数千驰阵”“大驱铁骑向前”,汉,隋,唐,这 个铁骑在整个历史中都出现过,大家能把穿着铁甲的骑兵算入轻骑兵的范畴 吗? “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大家都听说过吧,什么是铁马?解释是:披着铁甲的 战马,用来代表军队。
  披着铁甲的战马是轻骑兵的坐骑吗? 五代时候是甲装骑具,西夏拥有叫铁鹞子的重骑兵,辽国则有铁浮图,宋也发展 出了“连环马”。虽然最后一个是小说里面出现,但是这种军队应该也是现实的 反映“马披甲只露出四蹄悬地,人披甲只露出一双眼睛”这种军队怎样都是归属 于重骑兵的。
  小说中写到“两边把弓箭乱放,中间尽是长枪”。 经典的重骑兵冲锋。 就是到了蒙古,轻骑兵发展的极限时候,蒙古重骑兵依然是列阵在大军的前方 的,手执长刀,身披铁甲。 重骑兵的消失是在火器出现以后,面对着犀利的火枪和脆弱的射手,多次战斗证 明重骑兵在火器面前的脆弱,强调速度的轻骑兵被保留下来,而重装甲就消失在 历史中了。
   文明发展无止境,随着火器的进一步增强,随着坦克的出现,曾经辉煌的骑兵走 向没落,最终被无情的历史淘汰。只剩下后人回想时翻腾在脑海里面骑兵冲锋万 马奔腾的壮观场面。 胜利与荣誉--骑兵的兴与衰 战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可以说已经成为民族融合的一个代名词。
  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倚靠武力来夺得更多的生产资源,从而更进一步地进行征服、奴役。战争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经手段。远到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的“石器战争”——我们姑且这么称呼,那时的人们靠着石块、木棒去征服自然,去征服“部落”。
  再到铁器时代,奴隶制度的确定迫使领主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而去进行战争——杀戮、征伐。流淌着欲望与贪婪的血液在战火中弥漫。但相对的,战争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思潮。 与此同时,当旧的奴隶主不再满足于即得的利益而下层奴隶在不停地反抗着被奴役的命运时,封建制度出现了。
  国家的机制变的更趋于完美。奴隶时期的“奴隶兵制”(奴隶主保留少量比较正规的军队,战时以奴隶作为战争主力的军队制度)逐渐被更完美的“封建兵制”(封建领主保留一定数量正规部队,每天进行正规军人的训练,领用领主发放的俸禄。
  一定程度上取消奴隶制度,平民通过考核可以参军。也有实行诸如“闲时为军忙时为农”的亦农亦军政策——比如屯田制)所替代。相对来说,军队的更进一步的正规化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集团作战的可能性及集团作战战术的进化。
   在充斥着血与火、欲望与贪婪、征服与统治的中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另一种新兴的浪漫思潮——骑士精神。 早期的骑士并不是人人都骑在马上,而仅仅只是一种称号,代表着其地位及荣誉。而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只有骑士才可以拥有坐骑的权利而被称为骑士。
  不过骑士并非本文的主题,有机会的话再另写文文好了。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骑兵集团的出现改写了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历史。如果说战争是一种艺术,那么骑兵集团的使用则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骑兵的最早使用在中国的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中高机动力、高攻击力的要求的出现,战车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从绳套中被解脱的马成为单乘的坐骑,从而开创了骑兵集团的历史。 中世纪欧洲的骑兵大多配置重甲,上百斤的铁甲将骑士包裹的密不透风。
  骑士除了穿着重铠,左手一般会拿着铁盾,而右手则举着长达3米的长枪,以便于在平原冲锋时可以一举将敌人刺穿。而近战时则可以将配置在身边的长剑拔出与敌人肉搏。而厚厚的装备也使肉搏中的骑士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尽管全身装备高达数百斤,但其机动力及穿刺力仍不可小视。往往只需骑兵发动一波冲锋敌军便已全军溃散。在骑兵驰骋在欧洲大陆上的300多年里,骑兵成为了步兵的噩梦。欧洲的骑兵大多也习惯了一涌而上的集团冲锋战术,甚至从没考虑过使用别种的骑兵战术——尽管集团冲锋战术在中国早已被淘汰,但在当时的欧洲来说那已经是一种风气——勇往直前的冲锋的无畏的勇气。
  尽管也有使用木栅栏或土沟战术来阻 挡骑兵攻势的,但在重装骑兵面前,木栅栏只不过如同一层纸一样容易冲破。而大多数军官也不会傻到在有土沟在面前的情况下与敌军正面冲突,而没有土沟的侧翼便成骑兵的杀戮之地。
  相对的,即便正面冲击土沟,重装骑兵也完全有能力一举冲过。 不过骑兵的优势很快便被打破了。威廉·华莱士成为了重装骑兵们的第一个噩梦。巨大的木枪(用整只树的树干做成木棍,前端削尖)抵制了骑兵们的第一轮冲锋。
  随着第一轮冲锋的骑士的倒下,越来越多的骑兵们要么被倒下的同伴绊倒,成为后继骑兵们践踏的对象,要么再次被木枪捅下马,或者整个人被木枪所贯穿而挂在了木枪上。 而骑兵们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大概要算十字军第7次东征时的一次战争了。
   当时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及伊院骑士团三大骑士团共5。5万骑兵进攻基辅,遭遇了阻击。对方领军的只是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大公。统帅的只有2万重盾步兵及临时招募的5万民兵。实际上双方的战争都是在没多少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年轻的大公甚至来不及在战场上修筑任何防御骑兵突击的防御工事,而民兵们甚至只有拿着镰刀、木棍上战场。
  但是大公的命令是2万重盾步兵居中,5万民兵分作两部作为侧翼,整个战阵呈“V”形。 当骑兵们开始冲锋时,重盾步兵纷纷将手中的重盾插入地面(因为是泥砂地,骑兵固然容易发挥强大的冲击力,但也是如此导致了他的败亡。
  ),共插了2层木盾,形成一座临时的木栅栏。由于根本不考虑到民兵的威胁性,骑兵们直冲重盾步兵本阵。而犯了轻敌大忌的他们在看到木盾后只是下意识地用枪去挑,打算把木盾挑开。而此时,他们的噩梦开始了。
  木盾后的第一排重盾步兵用携带的长枪往木盾上一压,骑兵再承受了数百斤的压力便不能再把木盾挑起,有的骑兵甚至因为冲力的缘故当场撞倒在地上。而第二排的重盾步兵立刻拿出插在地上的斧头不停向骑兵们丢掷。
  此时两翼的民兵开始向中靠拢,打算等所有的骑兵全数落马后再“取上将首级”——重骑兵落马后很难有几个还能独立站起来的。 此役5。5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而年轻的大公麾下近伤亡了数万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民兵)——如果不是十字军的统帅果断地命令后继骑兵踩着依然生存的友军继续冒死突击的话,大概即便骑士团不仅要全灭而且敌方的伤亡绝不会超过两万。
  (鉴于记忆问题,到底是哪一场战斗我忘了,双方统帅的名字也忘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绝对经典的战役。) 而如果说这个噩梦只是第一个的话,那么带来第二个噩梦的便是蒙古人所带来的冲击。 蒙古属于游牧民族,严格来说,不能叫骑兵的噩梦。
  或者说成“骑兵对骑兵的噩梦”更好点。首先,从装备上来说,蒙古人在灭亡了金、宋之后,开始使用金、宋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部队。可以说,当时蒙古骑兵的装备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最精锐的蒙古骑兵一般配置为一柄长枪、一把火枪(铳)、一把弩(同时射出三箭的强弩而不是普通的弩)、一把马刀及一把弓。
  冲锋时,距离远点就用弓,靠近了用弩,再近点就用火枪(铳),而冲刺的时候使用长枪,开始混战了便使用马刀。更为恐怖的是其箭上都有毒。而从穿着的铠甲来看,蒙古人鄙视脱逃者,战甲只有前胸的软甲(不要小看软甲,寻常的弓箭射击未必能对蒙古骑兵造成伤害的)。
  综合来看,尽管蒙古骑兵武器如此众多,但是其负重量远比重装骑士来的轻。而且大量的精锐武器的使用对于敌军所造成的伤亡是很大的——还没靠近就先道下一片,蒙古骑兵机动力又高,又是打的“运动战”。蒙古军的“旋风”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国家的灭亡,大概还有古老兵阵战术的消亡吧。
  历史上唯一对蒙古军造成伤害的大概也就只有八鲁滩一战了——初次独立上战场的失吉忽突忽率领3万蒙古骑兵与扎兰丁15万军队对决,在造成对方10万余的伤亡后,失吉忽突忽率10余骑突围而出。可见蒙古军之善战。
   其次,欧洲盛行“交换骑士”——即战场上俘虏的骑士不能杀害,而且必须好生看待,留待以后交换自己被俘的骑士。但蒙古军根本不吃这一套。凡是落马的骑士也不理会是否投降,直接取了首级再说。让我们为那些可怜的骑士们哀悼吧,阿门(笑)。
   尽管随着克制骑兵的战术越来越多,但因为骑兵所拥有的强大机动力、冲击力使骑兵在战争中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地位。而在公元17世纪时,在日本出现的“骑铁”(纯火枪骑兵队)更是开创了新一代的骑兵兵种,比欧洲的“龙骑兵”早了约300年。
   但随着现代战争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骑兵的地位和优势逐渐消失。当波兰骑兵团的骑兵们被德国坦克一个个压成肉泥时,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的天子轿子——骑兵,正式宣告了他的使命的结束,从而离开了历史的大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