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宇,1961年7 月生于沈阳,自幼酷爱美术。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学院电视编导系,长期从事影视创作工作,但仍然心系绘画艺术与创作。 内心感言: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写生札记 李宏宇 为期十天的“写生中国”威海之旅结束了,作为“在路上”的普通写生成员,却也感受颇多。海风味道犹在,所历清新依然。 天高云淡,秋阳正好,心情,也是如此。 文字不再是记录,而是纪念。 1. 百年海草房 “写生中国”威海站之所以选址“海之岛”写生基地,不仅是因为这里有海,而且因为这里有海草房。 海草房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的特点。大自然慷慨的用大风浪把海草成团的卷向岸边,人们把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梳理,便成为苫盖屋顶的最佳材料。由于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做成的房顶,具有防蛀、防霉、不易燃烧的特点,坚固耐用,百年不毁。 以原始石块为基,以海草为顶苫,海草房屋墙上高高隆起脊梁,如海岛居民的性情,在和蔼中透出倔强。 “海之岛写生基地”位于俚岛镇后神堂口村最西侧,由此向东延伸,便是大片原始古朴的海草房。夹杂着的红瓦蓝屋虽然有损古风原貌,无意间却增加了色彩的丰富。 这些历经百年、长满青苔的海草房色彩变幻莫测,令我们这些外来的写生者痴迷不已。 开始的时候,大家就迅速淹没在村落的大街小巷里,纷纷作画。 村民们友善而平和,点头微笑以示对画家们的认同。或有一二“懂行”的老乡会靠拢来,对作品谦逊的指点着,但所说永远都是一句“介个画——画滴真好!”拉长的语调,表达的不是品头论足,而是他们的直接观点,你画得“像”,或者鲜艳。 因为,他们的心里有灿烂。 北京的李月娥老师讲过一个故事。那天她们正在写生的时候,一个村妇靠拢来怯怯的提出一个请求,希望要一点颜色。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村妇伸开五指,谨慎的沾了五种颜色离开了。大约过了几分钟,村妇的女儿来了,她邀请李老师去家里坐客。 在这个村妇家的墙壁上,赫然出现了一幅画儿——花盆,和上面盛开的花儿。一瞬间这个普通的海草房,五彩缤纷了! 那是一个村妇的写生,描绘的是她心中的灿烂。童话民居里的人仍在上演童话,百年海草房里绽开最纯美的花朵。 这是传说中的军长 到达基地第二天的时候,我和“军长”、黄河一起去画宅院。“军长”是绰号,黄河是真名,名号都大气磅礴。 我们选中了一个普通的海草房院落,石质院门的飞檐上也苫着海草,青色的围墙爬满了植物。门前有菜地,还有一种橘色的花儿。 一个老太在旁静静看我们作画,默不作声。 祥和宁静的村落,令“军长”很是着迷,他半玩笑半认真的说,这地方好啊,真想被这个地方留下来。 老人家直立着身体,观察了“军长”好一会,然后缓慢的摇了摇头:你不行,岁数大,还有糖尿病,不好找(媳妇)啊! 这个院落就是这个老人的家,她90岁了,独居在这座有300年历史的旧居中。经她允许我们走进院子,里面有老人家种的瓜菜和鲜花,还有蓄水池和太阳能热水器。 海草房亦如这位老人,虽然饱经雨雪风霜,但却依然质朴醇厚,承载着人间的哀伤与喜乐。 此番写生所遇到的海草房,不仅是绘画题材,也不仅是人文景观,更是一次历练,一次心智的旅行。 2. 无花果的花儿 无花果因其没有开花就结果,所以叫“无花果”。 后神堂口村无花果遍布,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硕大的暗绿色叶子掩映着亮绿色的果实。因为下了雨,好多果实张开了浅红色的嘴巴,甜蜜的微笑着。 老乡告诉我们,想吃就自己摘。 小心摘下一颗,轻轻地掰开,发现颜色由浅到深,越是芯部颜色越红。吃的时候,感觉更甜蜜,混合了花蕊的清香和蜂蜜的甜酸。 和去其他地方写生不同,此番每天都有无花果相伴。 在村南一棵很好看的花树旁边,可以看到村子的全景,那一天我们大约十几人聚拢一起,在山坡上公路边上专注画画的时候,一个汉子挎着一篮子无花果出现了,他向每一个人手里塞无花果,然后指着花树说,后面的房子就是他的家,累了就去歇一歇,渴了就去喝水。 再次掰开无花果的时候,发现它其实是有花的——浅色的部分是蕊颈,深红的是蕊芯!原来,无花果花果合一,难怪我们吃到的果实有花蜜的味道! 回来的时候,主席团准备了一个热闹的烧烤晚会,近乎每一个人都喝了酒,或者参演了节目,那一刻的后神堂口村,成了夜幕下绽放的花儿。 这个美丽的花之夜晚,其实被一个看似普通的外壳包裹着。那是很多人用自己默默付出所合成的,如果说“写生中国”是一个无花果,每个成员便是其中的花蕊。芬芳于团队,甜蜜于自己。 此处节选一段北京陈燕晶老师的感言,以简约叙事: “回到北京了,一切都恢复到常态,这此写生中国活动,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学生时代,白天画画,晚上想画,而日常生活本身变得轻松自在,不用去考虑一日三餐,不用打扫卫生,不用去超市购物,也不用一天换几套衣服,不用进门换鞋,选好了第二天的景期待新的画作诞生。特别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自己也是画家,却能够有效的掌控全局照顾方方面面的人的需求,无私奉献自己的绘画心得,耐心讲解各种技法,使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黎建伟老师伉俪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快乐的正能量激发了我,使我感到生命本可以这样阳光明媚。 文“舞”双全——陈燕晶 还有王根老师默默的用自己的好车帮着学员拉画具和迎来送往,李生南老师画风强劲艺术语言独具特色,而他的性格却是睿智温和时常风趣幽默,另我门劳累之后会心一笑……还有北京来的郭邵卉老师,在初到的聚会上,人们认识新朋友,享受欢歌笑语的时候,她从头到尾帮着烧烤,还有北京来的俩位大姐周小韵和清音洗了聚会后全部的餐具,这大慨是这辈子她们洗的最多的一次,还有北京的李玉娥老师是写生中国北京分部的副主席从一开始的报名到结束返京始终坚持事无具细亲力亲为,为我们这次出行带来最大的安全保障一一还有太多的人和事,李阳的画,海南妺的美丽,辉哥的爽朗,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回味,期待下次相聚……” 得,陈燕晶老师说得给够满了,我不能再多加铺叙。 需要说的唯一,还是无花果。 我们此次写生活动结出的果实,恰是内部所有参与者的奉献所致,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株充满营养的花蕊,我们内敛而包容。外表很普通,甜蜜却在其中。 顺便调侃一下黎建伟、陈辉伉俪——如果说要当无花果,辉哥肯定抢着当花蕊了,黎老师只好做果皮。谁让他们有绽放有包容,神雕侠侣天作之合了呢! 他们夫妇会有甜蜜生活,必须的! 传说中的“辉哥” 3. 神的堂口 接到写生地点通知的时候,觉得“后神堂口村”这个地方该有点名堂。来到基地之后我就去问去找,结果却颇感失望。因为除了表明村名的一个石牌之外,并未见任何神迹显现,也未听到任何传说。 好在我是来画写生的,汇合了大家拿起画笔之后,考古或者地名考证的念头转瞬就忘在了脑后。 画画的时候有一个发现,这个村子特别的干净——街道,房屋和人。 第一天画写生的时候,擦笔纸被风刮走了,眼见白色一晃却没有立即停笔,因为那一刻必须的笔触要完成。回身捡纸的时候,一个挺直的身影正在在面前,一个黑脸汉子盯着我,眼神里透着神一样的威严。 写生画完之后,夕阳的光辉正洒落下来,回基地的路面铺满金色,海草房和彩钢房统一在明亮温暖的色彩之中。把废纸袋投进街头干净的垃圾桶之后,在夕阳的光影里又见到了那个汉子,此刻他脸色金褐如铸铜,但是却笑容灿烂。 回到房间,基地的小姜老师正给大家分发塑料袋,因为明天要早起去石岛写生,相关工作在提前进行。晚饭后去茶室小坐,岛主王涛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聊天,镜片闪着光,却仍然透出专注的眼神。 当大家赞誉他们的后勤保障令人感动时,王涛总是简单回答一句“我们是做服务工作的……”其实他和姜亭都是油画科班出身,同时非常热爱艺术之人。 此处偷懒,再次借用陈燕晶老师的话:“特别感谢王涛、姜亭为朋友们忙前忙后,他们并没有把接待大家仅仅当作生意,而是把大家当朋友和同类,这是我几十年的写生以来感觉服务最暧心的一次——好用的洗澡设备,蚊香皿,晾画的画室……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回味,期待下次相聚…” 谢谢陈燕晶老师——因为同感,才借用。 因为机票订的比较晚,我离开的时候,基地里已经人迹寥寥。只有在二楼的角落里,来自广东的朱老师在静默的描摹心里的画作。 告别王涛和小姜的时候,厨房大姐拿出几个桃子给我,说是小姜老师留下的。我本能的拒绝,但转瞬变成了接受。我知道这是特别的待遇,并非我们关系特别,而是此刻的我倏然感受到了神圣。我代表着所有的人接过沉甸甸的果实,虔诚的行了礼。 走到村口的时候,我触碰了一下那块刻着“后身堂口”字样的石牌,仍然没有找到任何神迹,感受到的只是石头的温暖。 因为,午后的阳光正好。 李宏宇作品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