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義和祥ykae0ds1 2019-12-19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最近在读《商道》,给我的震撼特别大。故事跌宕起伏,我刚好趁着休假,整整看了一天,不可自拔。

《商道》是韩国作者崔仁浩的作品,一经问世,就迅速突破200万册,本书探讨的“商业之道”在韩国企业界可以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是商界人人必读的书。

《商道》描绘了19世纪初,朝鲜巨商林尚沃真实而神秘、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如何由一个卑微的杂货店员成长成天下第一商。

这本小说为我们揭示的并非精致利己的“商术”,而是着眼于商业真谛的“商道”。

不仅仅如此,令我惊讶的还有作者在书中处处引经据典,有《论语》、《道德经》、《史记》,让人着实感叹作者的文化底蕴之深,在惊叹之余,让我也感受到中、韩文化的渊源,以及“大道至简”的终极奥秘!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商业之道”,但同时也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做人之道”。

那么,这样一位商业巨贾,又是怎么破局的?

林尚沃一生最敬佩的就是他的师傅--石崇大师。在林尚沃决意从商之时,石崇大师预料到林尚沃将会面临人生的三大危机,并且给了他“三大锦囊”----“死”、“鼎”、“戒盈杯”。最终,林尚沃成功躲过了人生的三大浩劫。

接下来,我们从林尚沃遇到的三次危机中来一起参悟这其中的人生之道吧!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第一次危机

置之死地而后生

林尚沃主要做人参生意,有一次他随使节赴京,准备将5000斤红参抬高价钱卖给中国商人,却遭到联合抵制。

林尚沃则破解了“死”的奥秘,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下令烧毁红参,最终逼的中国商人集体妥协,从而成功化解僵局,自己也大赚了一笔。 为他成为“天下第一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人还是要拥有勇敢之心,不要怕路途艰难,也不要怕重头再来,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冲劲儿”。也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说到,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出自这样一个典故。

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

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

韩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

古有韩信背水一战,取得胜利,现有林尚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如书中所说:“抱定了必死的念头,即可求生;好歹都要求生,就只有一死”。如若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这时候的“死”才会有它更大的意义。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你陷入人生低谷,在面对危急时刻,不妨试着在咬牙再往前走一步,或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第二次危机

无欲

当时的朝鲜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叛乱——“洪景来之乱”。

在动乱前,叛军头目景洪来,曾经试图拉林尚沃入伙,想要和林尚沃一起推翻当时的王朝。林尚沃面对权力的诱惑,以及对未来生死的担忧,徘徊不定,从而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最终,林尚沃还是从石崇大师的锦囊中,参悟透“鼎”的奥秘,这才得以全身而退 ,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在这里所说的“鼎”有什么寓意呢?

其实,我们一直都被三种欲望束缚着,它们分别是名气、地位和财富。当欲望不断膨胀,我们只有做好权衡,或许才能幸免于难。如果贪欲过重,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如断了“腿”的鼎一般轰然倒塌。

《道德经》中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因此,就像鼎拥有三知足一样,人无论是谁都有想拥有地位、名誉和财富的三种欲望,而只有圣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欲、无为。

《道德经》里的圣人,按照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好的领导人。领导人如何来管理员工,让员工能够虚心知足。自己也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呢?

很多时候,领导想出各种措施而却没有抓住“人心”,那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我们处理生活其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减法。

前期,当我们的生活还很匮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做做加法,确保我们能够更好的生存。然而随着物质慢慢积累,我们却更应该去做“减法”,摒弃掉一些只会让我们更慌乱甚至是造成困扰的事情。

其实,这么做的人已经绝非少数,那本风靡一时的《断舍离》不就是在教人们如何给人生做减法吗?我们如今倡导的极简主义不也是让我们做到“无欲”么,而真正达到这种人生境界,做到“无欲、无为”的人,其实是上升到更高层次的“道”上了。

所以说,《商道》中传递的“无欲”之道,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抉择,如若能够领悟,大抵不用懂得那么多道理就能很好的过好这一生吧。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第三次危机

戒盈

一生顺风顺水的林尚沃,突然遭遇到牢狱之灾,原因是他娶了叛军头目李嬉著之女--松伊。因为父亲的罪行,导致松伊沦为官妓,为了使松伊逃离苦海,成为普通的良民,林尚沃决定纳松伊为小妾,然而却导致自己锒铛入狱。

后来在林尚沃闭门服刑期间,有一次巡查来林尚沃家中喝酒,意外地发现了“戒盈杯”的神奇之处——如果把酒杯全斟满,酒杯里的酒就会慢慢变的一滴不剩,但如果只斟七分,反而一滴不少。

这使他突然明白:做事情不要做的太满,要牢记月圆则亏,凡事只做七分。

于是林尚沃拆除豪华的房屋,忍痛与松伊分开,让她过上新的生活,自己则过上隐居的田园生活,读书撰文,终其一生。

《道德经》中说道:“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葆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正如林尚沃最终悟到的:“人最大的欲望就是无欲,最大的满足就是自足。

能够做到急流勇退,戒骄戒满,让我想到的是西汉的张良。

张良作为西安初年的功臣,影响刘邦一步步走向神坛,但是不但不居功自傲,反而低调沉稳知进退,他深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兔死狗烹”的悲剧一直在上演,最终他辞官归隐,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反观韩信,被一贬再贬,最终以谋反罪遭遇穿心执行。

人们常说“饱暖思淫欲”,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说一个人目标月入一万,到了一万又羡慕月入十万,好不容易月入十万,有羡慕月入百万的了,永远都有比自己更有钱的,更好的,所以文中说“一个人最大的满足就是自足”。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戒躁戒傲,做一个会懂得低头的成熟的稻谷。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化解

《史记》太史公云:“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也就是说凡是想挣大钱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心胸、视野变得比山高比海深,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野兽和人鱼,人的修养达到这种程度,富贵就不难求了。

这个是《商道》的核心,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表达的经济思想,让人还是钦佩不已。

商业之道,其实就在于修炼自己与获取人心,而修炼不止是在“商业”中,更是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磨成一把“剑”,才可能化解我们所遭遇的种种危机,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愿你我都能领悟到这“人生之道”,安安稳稳地过好这一生。

-----The end-----

《商道》都没读,你还想赚钱?这是商业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苏米,欢迎【关注】,一起阅读、写作、探索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