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基础学工笔画《蜗行蝶兰》文字讲解版

 静思不群 2019-12-19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工笔国画课堂,今天呢是《蜗行蝶兰》的第四课。现在我们就接着画

虽然前面已经用赭墨色染过树干了。但是现在看上去呢,层次还是不够的。继续用赭墨色染树干,再次局部加重小蜗牛,主要是暗部。和第一次的染法是一样的,我们画工笔画的过程呢,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画面的过程,看哪些地方感觉不舒服,感觉层次不够,再继续深入刻画 这和前面的染法都是一样的,就是再强调一下,染色呢,终究是为画面效果服务的,只要画面关系染足,色彩不显得脏,就可以了。

- -

叶子上的小破洞,边缘重的地方,再加重一些。这样层次感会更好一点。叶子边缘的小缺口,局部再用赭墨色分染,注意整体关系 虚实得当

挤出一点藤黄。多加一些水。试一下。颜色非常淡,现在我们用淡藤黄平涂叶子

,平涂呢 也是工笔画的基础技法之一。就是在画面上的一定范围内 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称为平涂。

无论是正叶还是反叶,都用藤黄平涂,颜色呢要淡,用笔要轻。藤黄属于水色,比较透明,很多时候都是在分染以后罩色用,透露出分染过的底色。这样染出来的颜色呢 才会含蓄而富有韵味儿

用比较小的毛笔,调出中等墨色,毛笔水分不要太多,笔锋稍微侧一点,把枝干皴一下

皴的本意呢 是皮肤因受冻或者受风吹而干裂,在这里呢 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通过把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以及树木的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画面的需要 涂出山石树木的纹理,或者阴阳向背。皴的功能在于辅助勾线时没有完成的效果,包括物体的体积、阴阳、纹理、质感,进一步填充完成。所以皴不能唱主角戏,一般作画顺序是,先勾后皴,随勾随皴。

现在呢 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 皴过的地方和没皴过的地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皴过的地方呢 有了粗糙的质感 没有皴的地方看上去还是光滑的

最早的皴法起源于五代时期,到了北宋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上,逐步形成了五种皴法。而到了元代,已经有了十多种皴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皴法的名称、形状以及使用我们都会一一了解。

在传统国画中,一般皴法大多使用在山水画中,因为皴呢,可以造成距离感,是表现远近的一种手法,比如近处山石大多皴成凹凸的感,中景的皴逐渐稀疏,远景呢,就可以省略不用皴。

在传统国画中,人物无皴,现代写意人物画中,凡是分面处,大都是用皴法来表现的,来加强肌肤的质感,衣纹的褶皱等,因此在现代绘画中,皴法已经从山水,广泛引用到人物画、花鸟画等方面。

墨再次分染树干 现在树干皴过以后,感觉明暗关系又欠缺一些,整体效果还是不太好,我们可以尝试用分染的方法,来调整大关系。就是在原来分染的基础上,把墨色重的地方再稍微加重一些。

工笔画染色一定要多次淡染 才会有含蓄丰富的味道,不要图快,工笔画是个功夫活,要气定神闲的画。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呢。有好心的朋友看到我画工笔画就会说,画的真好看,但是天天画,看着就感觉好急好累呀......我想说,谢谢这些支持我的朋友们,其实我一点都没有觉得累。天天画画,反而感觉的特别有意思,我觉得啊,人这一辈子能有一个爱好,并且坚持下来,岁月不会让我们的坚持付诸流水,这份爱好呢,不仅可以增加生活中的乐趣,还能让我们在充满浮躁和压力的状态下,获得一丝解脱!我也经常说,这辈子我做过的最值得事,就是学画画,了解一下我们周边的人。能够把爱好作为职业做的,恐怕不多吧。而我就是那个幸运者,能够把我的爱好当做职业来做,我可以靠它生活。所以我就觉得。我这辈子学画画学得很值得。我也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小蜗牛也要再次分染,还是按着原来的结构,把墨色重的地方再加重一些

。我们在画工笔画的过程当中,并不是有个非常严格的程序,比如说呢,必须要先淡墨分染再染色,错误的以为染色以后,就不能再分染淡墨了,其实这些程序呢,也是可以前后颠倒的。如果你分染了,觉得层次不够,就像现在一样,染色以后还可以再次分染。这是很正常的,根据画面的需要,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让画面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法无定法,灵活运用,像打仗一样,打赢了就行,不一定非要按套路打。

大家现在再看小蜗牛,染过了以后比被刚才的效果好多了

。很多初学的朋友经常也喜欢这样问我,老师,你叶子染了几遍,花头染了几遍,等等,到底染几遍呢,也没有具体的定数,这个要根据你墨色或者颜色的浓淡。还有你用笔的方法,毛笔的湿度,等等,这些条件都不可能一样。即使染得遍数一样多,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不一样的,染色呢,终究是为画面效果服务的。只要感觉画面关系出来了就行,还是刚才我们说的,法无定法,灵活运用

酞青蓝或者花青加淡墨,调出墨青色,勾画叶子上面的纹路,和我们第一步的勾线的方法差不多。用笔的力度呢,轻一些。笔锋要保持圆圆的尖尖的状态。在行笔的过程中都要屏住呼吸,一气呵成,不要太快。线条要流畅,起笔的时候稍微重一点,收笔轻一点,注意从纹路根部到尖部的粗细变化16现在我们还是用墨青色,画小草,

在中国画之中,点线面是自古自古以来就有的。这三种基本造型元素在中国画中各有各的艺术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线,这幅画中,第一步勾的线条是线,现在我们画的叶子也是线。中国画造型往往离不开线。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等等种种的线。在相互制约中产生节奏,形成韵律,显示魅力。在自然界中的物体本身是没有线的,西方画家呢,大都是用明暗法奠定西化的基础。虽然也有少数的西方画家用线去表现对象,但他们不像中国画家那样,非常留意线条的情趣。也没有形成像中国画线条情趣那样,相对独立的意义。只有在中国绘画中线条备受青睐,他不但是造型的主角,而且呢,它所蕴含的艺术趣味,早就被中国画家发现和重视

。我们在欣赏名画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每一幅画当中。都贯穿着线的律动,一笔之中,起伏、断续、提按转折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我们在画线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

叶子的交错结构要错落有致。古代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说法,也就是说线条切忌平均分布。除了布局的疏密关系外,叶子结构本身也讲究疏密关系,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穿插”。切忌多线交于一点形成“十字交叉”、“米字交叉”。也不可多线平行而出。

画面有了变化,才有“故事”,才会有看点,有趣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