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这个人堪称明朝刽子手,因为他引清兵入关才导致汉人江山沦落。 投降清朝后又造反,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三藩反清时,总兵力达到六十万靠上,远胜于清朝的军队,可是为何声势浩荡的三藩作乱仅仅五年就被平定呢? 三藩作乱的起因是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还辽东,但要求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这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 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这一下,惹恼了吴三桂。 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并于次年率军进攻湖南。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 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康熙十三年,岳州之战爆发。 这是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战。 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纷纷离心离德,各有图谋。 不久后吴三桂称帝,但是很快得病身死。 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又紧接着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平定。 三藩之乱如此多的兵力,又波及南方诸省,前期一度呈现优势。 为何三藩之乱又会失败呢? 其一,吴三桂打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 可天下谁不知道汉奸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满清铁骑在中原势如破竹,并且也是吴三桂亲手勒死了南明永历帝。 这一点真是十足的打脸。 拥戴明朝的人们压根不会买他的账,因此他得不到广泛汉族士人的支持。 其二,吴三桂兵力虽然强盛,但却不具战略眼光。 起兵之后,吴三桂既没有“疾行渡江,全师北向”,设法以军事上的胜利去推动政治上的成功; 也没有“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或“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巩固的后方,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逐地争夺一些战略价值不高的城镇,贻误了战机,给了清政府以从容布置反击的时间,以至于被清军很快击破。 最后,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时清兵入关已经三十年,民族矛盾早已下降为次要矛盾,吴三桂以反满相号召不过是刻舟求剑,脱离实际。 而且,吴三桂降清以后的自我表演也太充分了,在民族矛盾最尖锐、民族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矢忠新朝”,对各地抗清义军极尽镇压之能事。 吴三桂的自我表现,也使人们看穿了他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的野心家,叫人嗤之以鼻,耻与为伍。 还有就是他纵容部下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杀人越货,毫无畏忌,讼牒、命盗两案,甲兵居其大半”,把云南搞得一团糟。 综上所述,吴三桂如此反复,即便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