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跟冯•卡门教授学来一招,他在讲课时人们都说:讲得好

 历史解密坊 2019-12-19

有些时候,科学研究都是高深莫测的学问,往往让很多普通人都摸不着头脑,因此这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来说也就成了一大弊端。不过,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能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研究变得通俗易懂。那他究竟是怎么学到这一招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钱学森的大名不用多说,它不但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而且也是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大牛”。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又于同年6月考取了公费留美的名额,成为当年20位留美学生之一。次年9月,钱学森顺利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习,并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成为西奥多·冯·卡门的学生。

对于冯·卡门此人,或许很多读者都不了解,他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他始终都处于执牛耳的地位,同时也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当钱学森拜师在冯·卡门的门下,可以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大幸事……

在钱学森跟冯·卡门学习期间,除了在专业领域取得众多突破之外,钱学森还学会了他受用终身的一个妙招。由于社会体制的不同,美国的科学家要在高校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向美国基金会申请科研经费,不仅要参加一系列的董事会议,而且还要做现场演讲,也就是用10-15分钟的时间,将研究的核心内容讲解一番,最后再由董事会的议员们决定是否给予经费。

对冯·卡门来说,这也是逃不掉的一个流程。不过,这里面却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倒不是因为冯·卡门不会做演讲,而是很多时候董事会的议员都听不懂,毕竟他们都不是行业内的专家教授,所以一旦他们听得云里雾里,就会变得很不耐烦,最后一拍板便直接拒绝了经费申请。为此,冯·卡门也不得不想办法,来规避类似情况的发生。

有一年,冯·卡门要对超声速项目申请经费,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在当天的会议上,冯·卡门先对超声速项目做了一段简述,然后他就让钱学森端来一盆水,接着再把议员们都请到台上。于是,冯·卡门开始用手划水,一开始划得很慢,水波呈圆弧形慢慢散开,然后他再不断加快划水的速度,只见水波变成了尖形快速散开。最后,冯·卡门再告诉议员们,慢的“圆波”是亚声速,快的“尖波”是超声速,结果议员们一个个都恍然大悟。

通过以上的小例子可知,冯·卡门很擅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研究变得通俗易懂,即便是一般的平头老百姓也能听得明白,而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到了钱学森,即深入浅出,化简为繁,把“高高在上”的科学研究,变成人人都能了解的科普知识。

1955年,经历千难万阻的钱学森,终于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时也开始为“一穷二白”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而努力奋斗。次年元旦,钱学森第一次在北京进行演讲,而演讲的主题就是当时世界最尖端的军事武器——导弹。当时,来听演讲的很多都是高级将领,不过他们却对导弹都不甚了解。为此,钱学森便学他的老师冯·卡门,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导弹的知识娓娓道来,说句玩笑话就像是在说通俗易懂,又喜闻乐见的“相声”,但每一句都能让深入人心,让在场的所有人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都能明白。另外,这也反映出了钱学森本身的科研实力。

从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的国防和航天水平在钱学森等人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另外,钱学森所提出很多的理论研究,也都在之后的航空航天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钱学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其精神更是永垂不朽的丰碑,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去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会钱学森的这一妙招,化繁为简的为别人讲解一些东西,而不是自说自话,让人云里雾里听不明白。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