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婉转的歌声传来,伴着外滩凉凉的夜色,这十里洋场一片流光溢彩,繁华至极。 可走进高楼背后的窄路小巷,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满身风雨 你从海上来 前不久,一组老上海的照片在抖音上爆红,一经分享,便引赞无数。 即便是在十二月这样「正儿八经」的冬天,上海的街道上仍旧铺满了金黄的梧桐,落叶在风中打转,像是深秋的不舍和眷恋。
可若再到上海,我想你会更爱去那些老街老巷老洋房,看一出市井烟火,饮一坛民国风韵。 路边矗立着的百年老洋房,沧桑却不衰败,在傍晚的点点霞光中,复古又文艺。 一瞬间,像是来到了某个欧洲小镇,可房顶上的国旗又时刻提醒着人们: 鲁迅笔下的上海,是向往光明的战场。 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孕育爱情的华丽蜜所。 钱钟书笔下的上海, 是《围城》里白墙黑瓦的弄堂。 …… 晨光熹微时,菜场熙熙攘攘,一番讨价还价后,老伯少妇各自拿着战利品,眉眼间有低调的欢喜。 日暮黄昏后,摩天大楼掩映在云雾中,亮起朦胧的灯光,衬得另一头的弄堂分外恬静。 有人说,这座城市没有闲,因为所有人都在为生活奔波不停。 可是,许多人似乎忘记了,过了上班高峰期的上海,却是安静得不像话。 这是一个,与你印象中完全不同的上海 01 走入老街洋房 看见最风流的上海 魔都的喧嚣街区总是人群拥挤如蚁群,但走进老静街道的市井烟火,你会爱上这个满身风雨海上来的城。 去武康路,武康大楼里感受形色名流穿梭其中的处处风流。 酷似熨斗状的武康大楼是这条路上最显眼的标识。 「当角辫散了,蝴蝶花不在飞翔,唯听皮鞋声沉闷,孤独。」 《色戒》中王佳芝和和易先生就常幽会在福开森路「武康路」99号,而故事在这里一开始就注定了沉闷和孤独。 去多伦路,台格小路上看尽流淌在街道上的百年老故事。 它是在上海虹口区,550米的一条短短的小马路,路虽短,故事却很长。 慢慢行走在这条小方块的台格路上,静心体会在景云里那段灰白岁月中,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匆匆而过的身影。
楼宇不再热情澎湃,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遇着拾花人。 去思南路,私人领地上一眼最是复古浪漫的上海情调。 思南公馆中灯火通明,乐声袅袅,各式花园洋房、联排建筑、里弄和现代公寓,纵然样式有千百分不同,但格调却都默契一致。 周身散发着专属老上海气质,向来往的人诉说着这座城市最完整的模样。
如今生根百年在这块土地上,比巴黎原生的更茂密,无南京古木的厚重,繁盛而优雅是思南路的法桐。 去湖南路,曲径青苔上再一眼梧桐掩映下的文艺老城。 街边延展着诸多老式弄堂,窄窄的巷子,曲径通幽,雨后常会泛起淡淡的青苔。 马路两旁的老房屋在梧桐的绿荫里露出一角,那小楼的窗户里装满了名流人物的风流韵事。 老唱片里唱着老上海的爱情故事,像张爱玲的书,像阮玲玉的电影。 去愚园路,人群舒朗中体会恬静又风度翩翩的上海风情。 错开人们上班的高峰时间,看路上迎面走来的行人,慵慵懒懒。 似是久处快节奏的生活终于找到一处来安置放空和发呆。
藏美人,不惜接人馈赠,将这样一座英式庄园风格的豪宅用来藏娇,后来人走到这里不免总要一阵唏嘘。 去绍兴路,弄堂、书店、出版社间感受书香难掩的老上海。 走走方大同幼时穿梭过的弄堂,绍兴公园里也总能看到坐着下棋的老人。这东西不过五百米,却云集不少出版社。 路过27号洋房饭店,老洋房诉说着当年杜月笙和四姨太的风流韵事。 藏在绍兴路清淡外表下的艳丽,就像在这条路上的小曲,悄悄地散发着唯它独有的馨香。 去山阴路,红墙、绿藤的小巷中寻觅最是小家碧玉的上海味道。 穿过爬满绿藤、红墙砖瓦的小巷,蝉鸣入耳,清脆但不聒噪。 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最后寓所,就坐落在老弄堂里的一处寻常院落,像极了传统绍兴风格的民居。 去衡山路,酒吧、茶坊和画廊里领略老派与新潮同在的上海格调。 夜上海的繁华与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道路两旁也有浓密遮顶的法桐,路的深处也藏着名流集聚的洋房宅邸。 去甜爱路,路牌,邮筒旁倾诉最是平淡且美的爱情。 空气里的每一个分子都似是在倾诉浓情蜜意。
长不过数百米,宽不过数十尺的路上却牵着众多恋人的手......
去逛一条马路,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爱上一份别样风情。 万家霓虹闪烁,不及一次老街漫步。 02 走到梧桐树下 看见最风情的上海 《上海女子图鉴》说:「只有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 每到秋冬,金黄的梧桐就成了上海最美的地标。 漫步街上,经过一排排的梧桐。清风抚过,树声沙沙,衬得周围的洋房更加复古文艺。 每隔几步就会遇见一座四四方方的电话亭,如今已经很少人在用了。 红色的外观成了街头独特的装饰,它们静默地伫立在这个繁华的现代都市,却在电话的另一头,讲述着上世纪老上海的故事。 人民公园里,一群人坐在梧桐树下,下棋、围观、谈天。 替儿女来相亲的父母是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张张写着「简历」的纸,一本正经地立在梧桐树下,真挚得有些可爱。 不知过去了多少个春秋,梧桐树的枝干越来越粗,曾经的孩子们也渐渐变成了老人。 有着健壮体魄的梧桐,粗大而有力的手臂横斜逸出,托起那阔大而茂密的树叶。 上海梧桐,却在挺拔肃穆之中,多了几分婀娜多姿,几分窈窕秀美。 它们静默地站在路旁一百多年,酝酿了千万种风情,守护着每一个过路人。 03 走进弄堂里 看见最动人的上海 从梧桐树拐进上海的弄堂,仿佛又回到了民国时代。 在这里,院子是浅的,客堂也是浅的,三两步便走过去,一道木楼梯在头顶,窗户自然流露出了风情。 去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
去淮海坊,「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一点都不夸张。 淮海坊原名霞飞坊,徐悲鸿、许广平、巴金、竺可桢、胡蝶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去步高里,遇见最法式的浪漫。 步高里曾属于法租界,有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弄堂口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 老上海的生活,是饭点穿过弄堂的香味,是青梅竹马的青春,是平淡点滴的真情,平凡又热闹。 不知道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巴金先生,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创作出《海的梦》的呢? 去静安别墅,感受比田子坊更为安静的文艺气息。 从咖啡馆、创意小店,走到静安寺、大戏院,蔡元培、于右任、郑小秋都曾在此小住,更是让这里充满了历史感。
去隆昌公寓,周围五层的密密麻麻的楼房像是围城,很像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一眼望去,煞是震撼。
在弄堂里不经意间走过,那不甘寂寞的树枝从围墙里探出头来,好像要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主人的故事。
愿在上海的你,既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街巷弄堂里,在梧桐树下,在每一个黎明和黄昏中,浮华一世,勿忘心安。 |
|
来自: 阳光男孩007007 > 《地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