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22
人生百态,有些人直爽坦言,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有些人含蓄深沉,总要三思之后再说出口。李白就属于前者,不吐不快;李商隐就属于后者,一句话里有一个典故。而另一位诗人则比较折中,看看下面这首诗就知道了。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诗题里提到的盘豆驿不仅是古代三门峡地区的一大景点,而且是唐朝时大名鼎鼎的驿馆,多少文人墨客留宿其中,观赏美景,吟诗作赋。这里芦苇繁茂,蔚为壮观,诗人李商隐还特意写下过一首诗,赞美这里的美景如画。

这首诗描写韦庄面对晴川佳境,生出对前途渺茫的落寞之情。诗人有一次来此游赏,他凭轩远眺,晴空如洗,大地无垠,宛如一幅巨大的五彩画屏呈现在眼前。极目者,言其尽目力所及,故而能望见“地从桃塞接蒲城”这一广大的地域。第二句连用两个地名,紧衔上句,不仅将晴川画屏之广阔,须“极目”方可一览的壮观气象表现出来,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桃塞”与“蒲城”,均在盘豆驿的西边,是诗人东行所经之地。这就使我们领会到,此刻诗人正在凭轩西眺目力所极,是桃塞、蒲城,而故乡还在那更遥远的西边,目力难达。不必赘言,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尽在这有极目眺望的神态中了。

中间两联写晴川之景。近处河水清澈,汩汩而流,白鹭依水,翘立滩头,广原坦坦,夕阳辉照,农人耕作不缀。远处大雁数行,掠空而过,一会儿就消失在天际那边。天宇寂寥,不知何时,一片白云悄然飘至。
这是一幅色彩淡雅,气韵清虚的画屏:地面,鹭立、人耕,映衬着落日的光线,宛如静止的剪影;空中,雁飞、云至,仿佛在追逐逝去的时光,透露出流动的生意。

而这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向我们透露了诗人在凭轩佇立、凝神远眺的时刻,思绪悠悠,象那远去的雁,孤生的云。这两联纯是写景,无一字涉及人,但是人的身影、意态全现,尤其是“孤云一点静中生”,写足了诗人悠闲而寂寞的神情。“凭轩尽日不回首”,是眼前这派如诗如画的景象使人迷醉,还是在那大雁所没之处的故乡,使人不忍移目?是那佇立不动的白鹭教人神凝,还是那悄然飘至的孤云,惹动内心的惆怅?
留待读者自己去品味吧,诗人的思绪早已飞到了不可测知的未来,“楚水吴山无限情”。但愿那片陌生的土地,也能对这个他乡游子抱着美好的情义。诗人含蓄地点出了内心的希望和忧虑,简洁明快,意味深长。
这首诗由“极目”起,至"凭轩”,通篇无一字言及“愁”,结尾还指望着“楚水吴山无限情”,然而那个“尽日不回首”,默然沉思的身影始终笼罩着画面,那轻灵的笔触中,所带出的莫名的惆怅和难言的忧虑,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潜人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