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丨电影《复制贝多芬》中文字幕版

 蓝宝石nkb6nft6 2019-12-19

△电影《复制贝多芬》(中文字幕)

1


19世纪的欧洲,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听到生活的音符。一辆极速奔跑的马车呼啸而过,里面坐着眼神里充满心事、焦虑和悲伤的安娜·霍滋。

突然,一阵起伏激昂的小提琴琴声回荡其中,安娜试图将这段音乐完全捕捉到耳里,她急切地贴着车窗聆听、感受——辽阔的牧场,不同的面孔,各异的神情,当下的行为,安娜的眼睛被泪水淹没了。

当她迫不及待地来到贝多芬的病榻前,流着眼泪、激动地对贝多芬说:“那首《复格曲》,大师,我听到了,我的感受和你一模一样。”贝多芬虚弱地对他说:“我知道,这正是我希望的。”然后,在灿烂的晨光中,伟大的贝多芬闭上了眼睛。

《复制贝多芬》即在安娜沉痛的哭声中娓娓道来……

2

年轻的安娜意外地被老师派到维也纳替享负盛名的贝多芬抄写即将演出的《第九号交响曲》琴谱,梦想成为一名作曲家的她格外地珍惜这次机会。她认真地抄写琴谱,也通过自己对贝多芬的解读做出一定修正。

因此,一向孤独、暴躁的贝多芬对她表现出温柔的一面,甚至向他的朋友说“这个新的交响乐是我的告别作,我现在掀开了生命中新的一章——全新形式,全新的语言。现在这个女人被派到我身边,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难道是被‘他’(上帝)派来的”。

然而,随着后来的相处,贝多芬发现安娜一直在努力地复制自己的曲调、节奏,而不是创作。每每安娜赞美、恭维和不敢面对他的时候,他隐藏在心底的暴怒就被点燃,用近乎极端地方式告诫、强迫安娜学会反抗和表现自己。

是的,贝多芬就像一头随时会发怒的怪兽,甚至有些神经质,隔壁邻居受不了他,侄子卡尔憎恶着他,但他创作音乐和教授音乐的极致才华,像耀眼的光芒将黯淡的缺点一一遮掩。音乐和贝多芬的独白,也因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灵魂。

3


将电影推向第一个小高潮的便是《第九号交响曲》的公演片段。公演前,贝多芬因卡尔的缺席而十分失落,他对安娜说:

大家都以为我活在一片死寂之中,不对,我脑海里随时充满了音乐,永远静不下来,我只有把它写下来才能疏解。上帝使我中了音乐的邪,然而他却把我弄聋了。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我的音乐,却拒我于门外,他慈悲吗?他能算朋友吗?

贝多芬像孩子一般的悲伤和委屈的告白,让人的情绪也低落了,不禁也在想上帝对他慈悲吗?

但随着《第九号交响曲》的演奏,时而舒缓时而高昂的音调,不仅是贝多芬可以脱离安娜的提示而流畅地指挥,连安娜也逐渐沉浸在音乐中,她享受着,就像被爱包围一般。每一位演奏者、在场的观众也已经被音乐的节奏深深吸引,尤其那段一直倍受质疑的合唱将整段音乐推向高潮时,仿佛人的灵魂也跟着升华了。

在音乐的结尾处,大家缓了一会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时的贝多芬已经被汗水浸透,仍停留在音乐的时空里未缓过神来,直到安娜上台提醒他,他才听到那阵持续不断的掌声并致谢。在场的人都流泪了,包括拿着酒瓶的邋遢酒友和一直抵触音乐的卡尔。

而我们也终能回答那个问题,上帝是慈悲的,因为外界的干扰、质疑、不理解太多,何不如关上接收外界杂音的门,直接用心来倾听,用心来创作,才能让心与心之间同步跳动和感动。

4


因为这次默契的合作,安娜和贝多芬对彼此更加信任。

然而,当安娜拿着自己的作品交给贝多芬时,却遭到了他无心的调侃,安娜伤心地夺门而出。过了几天,贝多芬不顾礼仪地出现在修道院中请求安娜的原谅,并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灵魂,由此道出了电影中诸多经典的旁白。

安娜:大师,我真的不懂,这乐章在哪里结束?

贝多芬:没有结束,如行云流水。别在去想‘开始’‘结束’,这不是你那个铁匠(安娜的男友)所造的桥。它是活生生的,像变幻的云或波动的浪。

安娜:但这样的乐章怎么成调?

贝多芬:它不用成调,而是渐增渐长。你瞧,第一章变成了第二章,一个意念消逝,新的就会产生。你的作品里充满了‘结构’,只为中规中矩,你得倾听你内心的声音,连我自己也是聋了才开始听到,但我没想要你也变成聋子。

安娜:你是说我得先寻找自我的寂静,才能听到音乐?

贝多芬:是的,是的。寂静才是‘关键’,音符之间的寂静。当你的心中充满了寂静,你的灵魂就能看见。

说这些话时,贝多芬是温柔而宽容的,那是心灵深处的另外一个他。

贝多芬再一次公演的曲子,是一首用来挑战人们审美的《四重奏赋格曲》。他说,他正在开启“丑音乐”的大门,用来“看”的音乐。通过人们的感官,才是通往音乐圣界的唯一之道。

然而,这次公演失败了,演出中途就有人皱着眉头离开,演奏完时仅仅只有贝多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其余的人都向他投射出惊讶和不理解的眼神,包括安娜在内。安娜遗憾地对他说:“大师,我真的无法像你一样体会这首曲子,对不起。”

贝多芬安静地离开,却在口门倒下了。

5


安娜照顾着生病的贝多芬,但只要贝多芬有了一点力气,悬绕在他脑海里的音符就开始强迫他进行创作,安娜便成为了记录人。

在记录的过程中她体会他的情感表达,在贝多芬惟妙惟肖地表述中,仿佛乐章早已在他的脑海中一遍遍地演奏,他只是一个转述人——经由他将上帝的话语转述出来,

地球将不在,时间永恒。托起你的双手,轻拂你的脸庞,将你塑造成上帝的容貌,人神合一,终得解脱。

而做记录的安娜,安静之下是对此时此刻的讶异和向往。

故事的结尾处,安娜听从了贝多芬曾对她的建议,去到自然中生活。她坐在窗前聆听自然的原始音乐——婉转的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风吹过的声音,于是她打开了木门,穿过夕阳下的金色麦田,渐渐地走向远方。

这个背影,是自由的、愉悦的。?

文/文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770年的德国波恩一个漫天大雪的日子中出生了。提起贝多芬,许多人脑海中可能会回荡起《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旋律,它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命运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这首交响曲的创作时期,也是贝多芬面临听力衰竭完全失去治愈可能的时期,而他热恋的爱人朱丽叶塔·圭查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与此同时,他的家乡德国也正处于启蒙运动后新兴资产阶级与军人阶级激烈变革的革命时代,在如此动荡与混乱之下,《C小调第五交响曲》诞生了。

在这首影响力最大的交响曲诞生的33年前,4岁的贝多芬开启了他的音乐生涯,他的家庭是传承已久的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宫廷乐团的团长,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宫廷首席的男高音歌唱家。起初贝多芬对于音乐的学习十分痛苦,因为他的父亲嗜酒如命并充满了暴力行为。在教育方面,手段十分严苛而强硬,并且急于求成。

 《复制贝多芬》电影截图

那时莫扎特神童名声已经在整个欧洲被歌颂多年,贝多芬的父亲希望将他塑造成莫扎特一样的神童,就不惜瞒报了贝多芬的年龄,剥夺了他去学校接受常规教育的权利,日夜逼迫他练琴。因此贝多芬不仅缺乏常规教育,年仅4岁的他还只能被迫像莫扎特小时候一样在全国各地巡演。

每次年少的贝多芬在钢琴上即兴演奏一些不规则和弦的时候,他的父亲便会训斥和打骂道:“你再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小心我把你的耳朵拍聋。”

(现如今看来年少时期被训斥的恶毒之语,也变成了贝多芬后半生纠葛的宿命)

好在11岁那年,贝多芬辍学前往了波恩剧院,在那里担任了乐队的小乐师,遇见了他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宫廷风琴师兼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聂弗先生,作为音乐界颇有建树的音乐家和启蒙运动的参与者,聂弗给少年时期的贝多芬拓展了音乐艺术的视野,也给他带来了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变。

波恩(Bonn),位于德国威斯特法伦南部莱茵河畔

天分显著的贝多芬在13岁的时候正式发表了第一首作品,改编版的《钢琴变奏曲》。后来15岁的贝多芬开始向弗兰兹学习小提琴,并在同一年完成了《三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这时候的他已经在布朗宁夫人家任教,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们,在思想和涵养方面有了非常迅速的提升。1787年的春天,贝多芬第一次来到了维也纳,拜访了他的偶像,时年31岁的莫扎特,并与莫扎特较量了琴艺,也遇到了以后在事业与经济上一直支持他的华尔斯坦伯爵。

4年后,年满19岁的贝多芬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开始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这为他后续的创作奠定了思想的深度。                                                

虽然贝多芬后期被称为伟大的作曲家,但在家乡德国波恩这段时期的创作,多数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奏鸣曲,十分有天分但不足以成为伟大。他需要一个突破创作桎梏的突破口,而就在这时,在著名的作曲大师海顿的鼓励下,贝多芬选择离开家乡,来到了维也纳,师从在海顿的门下,从此定居了下来。

来到维也纳后,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音乐天才形象,不但显示出旺盛的写作欲望和创造力,也收获了维也纳上层社会的肯定,因此他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去完善对于乐理的理解,于是在此一年后贝多芬转向莫扎特的挚友申克,深入学习对位法和音乐理论。

他的创作给颓靡的宫廷乐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力量和生气勃勃的气势,在这段时期创作出了包括悲怆、月光、暴风雨在内等20首著名钢琴奏鸣曲,以及一系列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等等。

 维也纳库尔沙龙音乐厅

可就在他创作精力与声誉逐渐空前的时候,贝多芬发现了自己听力开始不断下降的现实,从1796开始,贝多芬就开始出现耳聋现象,身体健康状况一并开始出现问题,他不得不选择减少自己的演出。1802年,32岁的贝多芬已经完全无法听见任何声音了,他的内脏也饱受煎熬,更甚的是贝多芬还遭遇了爱情的打击。这给他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折磨。

朱丽叶塔·圭查蒂,伯爵之女,比贝多芬年轻14岁,两人最终因门第鸿沟而走向分离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自由与平等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并非出生于贵族阶层的贝多芬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震撼力就像法国大革命掀起的风暴般猛烈而强大。

也是在这一时期,那个1803年的夏天,《第三交响曲》,著名的《英雄交响曲》构思完成,贝多芬拖着伤病的身体独自一人来到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庄园,租了一间小房子进行创作。他在启蒙运动的宣传中找到了“自由”的希望,从拿破仑身上预见到了“共和”的曙光。因此这时的他将拿破仑当做自由与平等的偶像、英雄的化身,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云谲波诡,在这创作的小屋中却仍旧平和而静谧。

可就在曲子要问世时,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拿破仑背叛了革命。拿破仑虽然推翻了法国帝制王朝,却并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愿施行共和制度,反而自封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法] 达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1805-1807)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在加冕礼上的拿破仑迫不及待地从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手中抢过皇冠为自己加冕,这让所有为共和而奋斗的人们感到极度的失望与痛心。贝多芬愤怒了,他将乐谱的扉页撕成两半扔在地板上,不让任何人捡起。

在这之后,他便将交响曲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这部长达40分钟的作品,结构精致,情绪壮烈,从这以后,这种把时代与社会用音符记录在音乐创作中的的风格将贯穿在他这一时期的所有音乐创作中。

贝多芬创作盛期的到来了。

大量的杰作在这个阶段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从第21首“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还有为戏剧、歌剧或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莱奥诺拉》及《普罗米修斯》

《第五交响曲》延续了《第三交响曲》的英雄主义风格,展现了更为激烈的节奏和情绪变化,作曲结构变得更加紧凑,那种冲突与纠葛,澎湃的生命力就像他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天才没有被埋没,在创作了大量震撼音乐界曲目后的贝多芬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与海顿、莫扎特并列成为当时三位最伟大的音乐作曲家。

但命运似乎从不平息,他在维也纳生活的后半期,欧洲开始陷入严重极端的白色恐怖统治阶段。那是梅特涅担任奥地利首相的黑暗统治年代。他在欧洲境内实施着高压的统治,对艺术文化有着极为严苛的管控,有不下5000种包含名著的书刊被列为禁书。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

梅特涅统治时期徽章

文字检查的范围从文章到地图、石刻和徽章,甚至从法国运来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词也要被清除掉,随着帝制王朝的复辟,思想受到极大压迫的大环境下,贝多芬的创作也一时陷入了滞缓,他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在郊远的乡村去搜集与整理欧洲各民族的民歌。

1824年首演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与同期的《庄严弥撒》,成了他人生目标与宗教信念的最终总结,这些曲目的创作证明出贝多芬始终没有放弃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和建立共和的理想,《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就像是他的人生哲学的总结:从第一乐章的抗争,转为肃穆的思索,再到终章豁然开朗的欢乐讴歌。

在他最后的时光里,贝多芬就像用音乐对人们诉说着,苦难并非生命的终章,欢乐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邀请贝多芬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但作品未能最终完成,3月26日在维亚纳逝世,年57岁。 

贝多芬的成就

The pupa cocoon

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

我在路边的一棵小树上

发现了一个蛹在不停地晃动,

这唤起了我的好奇感,

我前去看时发现那里面有一只正在破茧而出的蝶!

I found a small tree in the side of the road where a pupa is constantly shaking, which aroused my sense of curiosity, I went ahead to see whatinside it, oh, it's a butterfly!

样式

The pupa cocoon

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

我在路边的一棵小树上

发现了一个蛹在不停地晃动,

这唤起了我的好奇感,

我前去看时发现那里面有一只正在破茧而出的蝶!

I found a small tree in the side of the road where a pupa is constantly shaking, which aroused my sense of curiosity, I went ahead to see whatinside it, oh, it's a butterfly!

The pupa cocoon

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

我在路边的一棵小树上

发现了一个蛹在不停地晃动,

这唤起了我的好奇感,

我前去看时发现那里面有一只正在破茧而出的蝶!

I found a small tree in the side of the road where a pupa is constantly shaking, which aroused my sense of curiosity, I went ahead to see whatinside it, oh, it's a butterfly!

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杰”之一。他不仅是古典乐派的殿堂级人物之一,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开启了浪漫主义的时代,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他改变了古典主义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的基调,发展了和声,运用了更多的转调手法和半音。

在钢琴领域贝多芬完善了奏鸣曲的表现方式,对奏鸣曲结构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19世纪奏鸣曲已经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贝多芬对于奏鸣曲的发展在在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晚期的29到32号奏鸣曲一度被称为天国之音,也被盛誉为“钢琴的新约圣经”。(旧约为巴赫)

他在交响乐上的成就更为卓绝,作为19世纪交响乐史承前启后的最高峰,交响乐也是贝多芬哲思与艺术追求最极致的体现,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九都是具有极高表现力的革命性题材的作品,在这几部交响曲中,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更是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他不仅发展并完善了交响曲的结构,还完善了交响曲的曲势和配器,以及加入人声合唱等大胆突破,这也是贝多芬被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的缘由。

贝多芬的一生共创作了近400部作品,包含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5首钢琴协奏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戏剧配乐、艺术歌曲与舞曲,比如著名的歌剧《费德里奥》。

《费德里奥》歌剧邮票 奥地利出品 设计师 O.Stefferl 

贝多芬更像是结构型的创作者,他不同于肖邦和舒伯特那样随机灵巧的风格,而是从一个主题开始,不断拓展和夜以继日的创作,他不仅是天才,更是努力而从不懈怠的天才。

一个简单的主题,贝多芬能用简单的4个和声创作出丰富的乐曲,也能将复杂的主题与调性和结构完美的整合。他对于作曲能力有着极强的控制能力,使创作的作品具有浑然一体的凝练感和新鲜感,并且其晚期作品的思想深度和音乐性都具有跨越时代的前瞻性。

西方现代表现主义代表作曲家勋伯格曾说道:“从贝多芬那里,我懂得了如何去避免单调和空洞,而同样的旋律中又可以有不同,原始的材料可以被重塑成新的样式,还能通过对看似单调的音乐片段稍微增加修改或对之进行的变奏,从而产生何等之多的美妙音符。”

                   照片最右为阿诺尔德·勋伯格

罗曼·罗兰将贝多芬的人生比作一天雷雨的日子,从明净的早晨,到骤然的阴雨,再到闪电与雷鸣,经历了狂风暴雨的夜晚之后,最终重回白天的祥和平静。

贝多芬,不仅将古典主义音乐推上了巅峰,更是开辟了具有丰沛情感的浪漫主义先河,拓宽了音乐艺术的可能。

他没有屈服于病痛与命运
用毕生书写爱与艺术的宿命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除去浪漫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难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颓靡的民族。”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傅雷译者序

Only the true suffering can remove the romantic Tick's illusion

only by seeing the tragedy of overcoming suffering and suffering can we help us bear the cruel fat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