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生死由阴阳而定?治病一定要调阴阳!明白“阴阳”对我们太有用了!(上)

 妖城主 2019-12-19

健康是一辈子的事!

在中医养生治病原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阴阳”!中医治病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

治病为什么要调“阴阳”.wav 来自本草大师 00:00 12:11

“阴阳”到底是什么?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黄帝问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事实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日常保健的总原则。我们经常听到“阴虚、阳虚”、“阴阳不调”、“阴盛阳衰”,事实上真正能明白阴阳的人非常少,去看中医一说到阴虚、阳虚什么的就一头雾水,如果医生告诉你要调阴阳,那更是理解不了!但中医养生治病是绕不开“阴阳”的,想明白中医是怎么能让我们健康的,首先怎么弄都要把“阴阳”搞明白。

“阴阳”本来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我们要提到阴阳首先要提到《易经》,《易经》它就是讲阴阳的,表面上《易经》是一部讲算卦的占卜的书,但实际上《易经》里边有非常高深的哲理,那就是阴阳哲理。《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研究养生文化,我们要学养生文化,我们首先要懂得《易经》的阴阳理论。

从《易经》我们知道了,它是“易”字本身就是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所组成的。上边是“日”,就是太阳,下边是“月”就是月亮。那就是说《易经》表示宇宙阴阳运动,就是日月的运动产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以及白天黑夜的变化,就是说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

所以《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运动。所以《易经》就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那就是说在那个混沌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片氤氲元气,然后逐渐划分为阴阳之气,那么阴阳合德,刚柔有体。

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对于我们人来说,阴阳有外在阴阳,就是我们身处的世界、自然,广到宇宙:有内在的阴阳,我们身体里相对应的阴阳。内在与外在的阴阳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一个正常健康的生命体内在与外在的阴阳一定是保持一个长时期的稳定状态的。所以中国先人提出阴阳平衡的概念,只有阴阳平衡时,生命才会健康长寿,“法于阴阳”就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与外在的阴阳保持一定的运作规律,所谓“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生命本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阴阳与外在阴阳相互感应、相互协调一致,阴阳平衡了,就能长寿健康,阴阳平衡也就是天人合一了。

我们身体里的“阴阳”是什么?

那在中医里是这么看待我们的阴阳的:

人体的生命也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那么什么是阳?我们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那么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那么都是阴。阴阳之中又分阴阳,万世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尤其我们的生命活动中也是阴阳的运动。

中医的阴阳,指人体对立统一两个方面,从我们人体看也一样,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阴代表人体物质基础,阳代表功能。那再简单点理解说“阴”就是我们人身体这整个肉身,像血液、津液、骨肉、皮肤等等,我们身体的物质基础都属于阴,中医老说滋阴、补阴,那意思就是要补充滋养我们的肉体。

光有阴,没有阳,生命是死的,也就是说阳就是指的我们人体的生命力,如无形的气、卫阳、火等,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就是指的人的阳气。看小说里常描述,一个阳气已决,没听说一个人阴气已决,就是这个道理,阳气就是人的生气。所以当再听到说让你壮阳,不要理解错了,不是让你加强性能力那么简单,壮阳在中医里是指要增强一个人的生命活力。所以“滋阴壮阳”是匹配的一对,因为这是你身体的两面,缺了那个你都不行。

“滋阴壮阳”收藏阴阳,就是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是吸收和释放的过程。理解起来就是“阴成形,阳化气”,像我们吃的食物就属阴,“滋阴”的过程就是食物进入体内被消化吸收,供养生命活动的需求,从而保证“阴成形”的过程,让我们身体这个物质基础是健康的,健康的形,健康的身体让我们精神充沛,活力四射,这就是“阳化气”的过程。所以阴阳也是相互转化的。

当然往细里说身体中的阴阳分各种具体情况,我们普通人先照这个思路理解这么理解会有助于理解中医是如何治病,让我们身体健康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