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最大城市群14市划入非中心区,这6城发展机遇大,你看好谁?

 清风明月tbm5q1 2019-12-19


不久,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列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终于出炉了,至此我国的三大城市群再次齐齐进入了国家的战略核心。
而在此次出台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中,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的41个城市被划分为中心区和非中心区,在中心区的27个城市中,上海和南京、杭州、合肥以及苏州、宁波、无锡成为重点发展城市,将引领带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的一体化发展,再通过中心区的一体化发展,带动非中心区14个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非中心区城市就没有发展机会呢?当然不是,只是说发展时间有先后之分而已,而且非中心区的这6个城市未来发展机遇同样是巨大,发展潜力巨大。那么这6个城市分别是谁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14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14个城市分别是江苏的徐州、淮安、连云港和宿迁,浙江省的衢州和丽水两市,以及安徽省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六安和黄山等8个城市,其中安徽所占据的城市数量最多。
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14个城市,从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来看,徐州GDP位居第一,高达6755亿,位居长三角城市群十大城市行列;而GDP2000亿至5000亿之间的城市有江苏淮安、连云港和宿迁三市;剩下的10个城市GDP均不足2000亿元,而其中安徽的淮北、黄山两市更是不足千亿。

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14个城市除了安徽淮北外,其他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属于人口纯外流城市。
在这14个城市当中,户籍人口最多的是阜阳和徐州,均超越了千万;阜阳户籍人口1070万,常住人口820万,外流250万;徐州户籍人口1044万,常住人口880万,外流164万。而常住人口超过五百万的除了徐州和阜阳外,还有皖北的宿州和亳州,最小的黄山常住人口仅140万,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人口。
在这14个城市中,人均GDP超过5万的有7个城市,分别是徐州、淮安、衢州、丽水、连云港、宿迁和蚌埠,可以看出经济较强的大部分都属于江苏和浙江的城市,安徽仅蚌埠入列。而人均GDP不足3万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均属于安徽的城市。

那么到底哪6个城市发展机遇和潜力最大呢?
首先当然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中被点名的3个区域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徐州、阜阳和衢州。
徐州,是我国的老工业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北部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被国家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承担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任,虽然没有进入中心区,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机遇和潜力依然巨大。
阜阳是豫皖两省交界处铁路枢纽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因此在该规划中被点名,发展机遇不会比中心区的城市差。衢州,被规划为浙赣两省交界处区域性中心,承担着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长三角城市群非中心区城市除了上面3个被点名的城市外,还有3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机遇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分别是江苏的淮安、连云港和安徽的蚌埠。
淮安经济实力较强,且位于江苏北部偏南,处于苏北与苏南的交界处,具有沟通南北的作用;而且淮安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将承担着南京都市圈辐射引领苏北发展的要任,发展机遇值得期待。
连云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我国联通中亚、欧洲陆桥通道的起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节点城市,未来发展机遇同样不比中心区的城市差。
蚌埠,曾经安徽的铁路枢纽城市,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观察员,承担着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与皖北城市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未来发展潜力和机遇不可小觑。你认为非中心区14个城市中。哪个发展潜力最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