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考研现在准备会不会太早?

 昵称43137341 2019-12-19

考研复习何时开始比较好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人而异,看你实力,也看你的目标。有人说,现在才就开始备考是不是早了点?对此来胜君想说:

记住,考研备考永远是不嫌早的!21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

为什么越早开始越好

1

近几年来考研人数不断攀升

教育部官网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341万人,成为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报考规模再创新高。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

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2019年共290万人报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将近50%。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尚未可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往届生报名人数增加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同年毕业的应届生,还有已经经历了一战或者二战的往届生。相比来说,往届生更熟悉考研的流程,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复试时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而应届生在考研备考、知识点的复习上就显得比较“落后”。趁早开始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

复习花费时间比你认为的长

你知道自己读一页书需要多久时间吗?可以测试一下,较易的科目、较难的科目,计时读十页甚至一章,再计算一下平均读一页书需要多久。根据以往经验,每天坚持学习,专业课各个科目,数学,英语等科目复习下来,一轮需要花费2-3个月。

3

早复习可以较早经历考研后期阶段

考研一般分为3个阶段或4个阶段,即备考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在每个阶段,大家的学习状态不同,掌握程度不同,心态也不同。随着对知识的熟悉,对考点的熟悉,大家或许会发现早期的时间分配是错误的,但是这又是一个必经之路。

复习开始较早,就能早一步经历这些考研阶段,会能比别人更早醒悟,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赢得后来的学习时间。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现在的复习更加准确,更能快速提高成绩。

4

提供了过度学习的机会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概念就是当你能完整掌握一个概念后再继续学习巩固,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记忆更佳。很多专业考试题目并没有很难,具有区分度的题目可能只占了20%。其余容易的题目,大家为什么会做错,丢分呢?

就是因为知识点太多,往往顾此失彼,掌握不牢。再加之在巨大的压力下。你知道自己背过这个知识点,它就在脑子里,可就是想不起来!过度学习可以让你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看到题目,答案就蹦了出来,完全不需要思考,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爽?

5

有时间查漏补缺、进阶

无论是知识还是试题,都有难易的差别。考研作为一种筛选性的考试,会有一些区分度比较大的题目,把优秀的人才筛选出来。当你掌握了较易的题目后,就有时间来准备这些为学霸而准备的试题了!当你拿下了别人丢掉的分数,是不是就更有一分胜算呢?

现在开始要做什么

1

关注考研资讯,做好备考规划

搜集信息,了解考研的大致时间流程、所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报名注意事项、专业目录、导师目录、初试复试的考试科目、复试规则、复试流程、录取规则、历年分数线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报考一个学校首先要搜集到的信息。

向学长学姐取经,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明确备考时间安排、如何处理心情、真题怎么做、专业课如何复习等。制定备考全程规划,分配好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从全年大目标到一个阶段、一个月、一天的复习量,做到心中有数。后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2

背好英语单词

 

寒假复习最不能放下的就是单词,无论你是用书还是手机软件背单词,一定要每天都坚持。

年前的日子可以看看英文新闻,适当做做阅读材料,背完一部分单词,过年的那几天,每天只抽出半小时背单词也是极好的,大脑对于新事物的记忆是有起伏的,只有每日的不断巩固才能让它记得更牢固。睡前或者早晨的半小时,时间不用太长,但持之以恒定会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