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吃吃喝喝过节忙,麻将地主斗未央。 又陪杰哥山上去,欲觅佳人在何方。 此乃五一节陪一富贵闲人顺口而占之句,虽是写实,却为无品,或可称之为打油诗。 五一(又) 吃吃喝喝过节忙,麻将地主斗未央。 我欲直寻芳草去,未知幽人在何方。 将第三四句略作修改,虽大致与上面同义,却算有品。 很多人瞧不起打油诗,认为打油诗都是俗而无味的,这又有些绝对了。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其实也是个秀才,考不上进士,后来以卖油为业),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现代著名诗人刘大白认为一个“肿”字下得绝妙,活画出两条雪白的狗来。可见,这个打油诗的鼻祖出手不凡,比一些二三流的诗人高明多了。 眼波 眼波脉脉乍惺忪,一笑回眸恰恰逢。 秋水双瞳中有我,不须明镜照夫容。 这是刘大白自己弄的打油诗,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哦。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这虽是一首拍马屁的打油诗,却颇能见出解缙的机智诙谐,甚可一读。 其实一些大诗人也写打油诗的。 李白“戏杜甫诗”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苏东坡“竹笋焖肉诗”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样的打油诗,你能一概以粗俗论之吗? 司马光“登山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而司马君实的这首打油诗倒是颇有气势的呢!所以说很多打油诗也是有品的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