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的这首诗告诉我们,古代女子也会出轨

 江山携手 2019-12-19

《诗经》解读第55篇

《国风·齐风·载驱》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注 释
(1)载:发语词,犹“乃”。驱:车马疾走。薄薄:象声词,形容马蹄及车轮转动声。
(2)簟(diàn电):方纹竹席。一说席作车门。茀(fú浮):车帘。一说雉羽作的蔽覆,放在车后。鞹(kuò阔):光滑的皮革。用漆上红色的兽皮蒙在车厢前面,是周代诸侯所用的车饰,这种规格的车子称为“路车”。
(3)有荡:即“荡荡”,平坦的样子。
(4)齐子:指文姜。发夕:傍晚出发。
(5)骊(lí离):黑马。济济:美好貌。

我们在前文中看过讽刺宣姜的诗《君子偕老》而今日的主人公就是她的妹妹文姜。

若说齐僖公也是挺倒霉的,生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都没有得到好结果。姐姐宣姜本是卫宣公为太子公子伋挑选的妻子,却因看见宣姜美貌,乘公子伋出使郑国把宣姜据为己有。后公元前100年宣公逝世后公子朔又继位为卫惠公,而后又被公子伋与公子寿赶下台。

没想后来卫惠公又从齐国搬救兵重新赶走卫君黔牟,再次上台。齐襄公为安抚众人又把宣姜改嫁给了公子伋的弟弟公子硕。若说宣姜,她和那个灭三国的息妫是有些相似的。她们从来都没招摇过自己的美貌,却因美貌而一次次临劫。

桃花无罪,色欲难填,她们都被迫的以祸国之名经历着一次次颠沛流离。可与宣姜不同的是,文姜却是自己一步步走向杀夫的道路。

文姜,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鲁桓公三年(齐僖公二十二年,前709年)鲁桓公派公子挥到齐国迎娶文姜后立为夫人。而文姜出嫁前却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齐襄公四年前694年)春,文姜与鲁桓公到齐国再次与齐襄公私通。为此人们写下这首诗,写文姜与齐襄公的私通过程,来讽刺文姜讽刺兄妹寡廉鲜耻。

诗一开始便是文姜夜归国。马车疾驰声隆隆,竹帘低垂红皮蒙。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夜归急匆匆接下来四匹黑马真雄壮,缰绳柔软上下晃。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动身天刚亮。

竹帘,红皮,黑马,柔软的缰绳都说明文姜的生活条件之好。最后两句时间上的对比句,文姜夜归急匆匆中的归,应该不是归鲁而是归齐,而文姜动身天刚亮则是归鲁。

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这两段以汶水起兴。讽刺文姜与齐襄公私通的明目张胆。

这段故事最后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悲凉。鲁桓公得知此事后,怒责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同年四月初十日,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让公子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并命公子彭生折断鲁桓公的肋骨。

鲁国人告诉齐国说:“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不敢安居,前来修友好之礼。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没有地方追究罪责,请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

自己和情人联合起来杀死自己的老公,于情于理文姜她着实算不上无辜冤枉。她与姐姐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虽然同样悲惨,但文姜更显示出了狠辣。

鲁桓公死后,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于是留在齐国,不敢返回鲁国。文姜长期居住在齐国,后来回到鲁国,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

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派连称杀死,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这是文姜最后的归宿,即使再次归鲁,也依旧没放弃和齐襄公的私会。或许她们之间是真的夹缝中繁生的爱情但这爱情也未免太惊世骇俗。若自己的爱情需要去伤害他人才能维持也太自私了。

作者:汐芜,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