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路上的“领头雁”——记会泽县首届就业致富先锋户张昌云

 冷面人生2012 2019-12-19

工作中的张昌云。

2019年2月12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在会泽公园隆重举行2019年“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现场招聘会暨沪滇劳务协作春节后首场欢送会。县委、县政府热烈欢送460名会泽籍劳动力到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用工企业务工。这460名外出务工人员,有179名是跟随张昌云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务工的兄弟姊妹,他们来自于会泽县者海、大井、雨碌、矿山、乐业等多个乡镇。

张昌云是会泽县30万劳务大军的“领头雁”,他荣膺“会泽县首届就业致富先锋户”“浙江省百佳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今年55岁的张昌云,已在位于绍兴的浙江龙盛集团工作16个年头了,从接染料,到码包、副班长、污水处理、压力机操作、安全保卫,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来,成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业务能手。

不甘贫穷外出打工

张昌云从小生长在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犀牛村,生活十分艰苦,初中都没上完,便回家一边种地一边在附近砖厂打工。贫困的生活在张昌云娶妻生子后就更加艰苦了。当时家里的住房不够,没有办法,张昌云就只能带着老婆、小孩一起住在砖厂的工棚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05年,半年没有从砖厂领到工资的张昌云,首次踏上了跨省打工之路。到浙江嵊州,半个多月后还没找到工作,只好又返回老家。面对重重难题,张昌云没有退缩,不久之后,他再次告别家人,再次到浙江找工作,但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006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集中输出就业,面对乡亲的不理解和父亲的责骂,张昌云毅然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劳务输出。这一年春节刚过,他满怀憧憬和理想,直奔那向往而陌生的城市——浙江绍兴,进入了龙盛集团。

初到绍兴,语言沟通成为第一道障碍,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普通话。刚入职的张昌云,从车间普通工人做起,接染料、码包,为了挣钱,天天加班,凭借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真诚朴实的品质,很快就赢得了公司上下的好评和信任。在公司勤勤恳恳奋斗10年后,他不仅成为公司的业务能手,儿子也培养成了车间负责人。

心系家乡富不忘本

收入提高了,生活过好了,但张昌云始终没有忘记在砖厂打工的工友和村子里依然生活在困难中的邻居。他向公司负责人介绍家乡劳动力状况,说服公司领导同意让他带老乡到厂里务工。

张昌云带着好消息满怀欣喜地回家过年,向村子里的乡亲介绍公司情况及工资待遇,动员乡亲们一起外出打工,但结果却换来乡亲们怀疑的眼神和冷嘲热讽,只有两个年轻人愿意跟他出去“看看”,他悄悄地带着已说服的两个人再一次踏上到龙盛集团的打工之路。一年下来,挣了一万多块钱,有了这两个人的现身说法,村子里的其他人才相信了他,都想跟着他一起出去打工挣钱,从此以后,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每年都有几十个青壮力跟他一起到浙江打工。目前,者海镇犀牛村在浙江上虞区务工人员达300多人,和他在一起工作的达200余人。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定期联络在厂会泽籍务工者交心谈心,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吃苦耐劳、遵纪守法。

每年过年回家,他都要买年货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村里修路资金不足,他个人捐资1万元,号召在外务工人员慷慨解囊捐款10余万元。他说:“我是一个农村人,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使我精神上更加充实,这样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在世,不能只为自己,要想着怎样在致富后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响当当的汉子!”

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目前会泽在浙江上虞区务工的人员已达2800多名。靠着敢闯敢干的劲头和勤劳的双手,张昌云不仅自己富了,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务工经纪人”。2010年被表彰为“浙江省百佳农民工”;2015年被表彰为“企业优秀职工”;2019年2月,会泽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他为“会泽县首届就业致富先锋户”。一步步走来,张昌云成了会泽人在浙江就业务工的励志典范。

“人富不能忘本,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乡亲们的理解,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尽我所能回报家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山之外,海阔天空。外出一人,致富一户,就业一人,幸福一家。远远望去,者海镇犀牛村,那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洋楼,一辆辆崭新的小轿车,便是外出务工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闪耀在乌蒙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毕明刚顾光灿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