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鸽从50亿到灭绝 人类只用了100年...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9-12-19


                                                                                 旅鸽

旅鸽体长35~41厘米,重约250~340克;形似斑鸠,翅尖v,尾羽扇形,较长,可占体长的1/2。背上部蓝灰色,腹部至尾为灰棕色;胸部暗红,有大白斑点;颈羽青铜色,有紫、绿色闪光。喙黑色,虹膜红色,腿深红色。

目录

简介 

生活习性 

种群分布 

旅鸽的灭绝 

简介 

生活习性 

种群分布 

旅鸽的灭绝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中文名:旅鸽 

  拉丁学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 

旅鸽

英文名:passenger pigeon 

  别名:旅行鸽,漂泊鸠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鸽形目 

  科:鸠鸽科 

  亚科:鸠鸽亚科 

  属:旅鸽属[1] 

  种:旅鸽 

  旅鸽,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又称漂泊鸠,为近代绝灭鸟类中最为著名的代表。 

  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典型群居生活 ,每群可达1亿只以上。主要食用浆果、坚果、种子和无脊椎动物。每产1卵,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3天。雏鸟第1周食双亲分泌出的鸽乳。 

编辑本段种群分布

  原分布于北美洲的东北部,秋季向美国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州和墨西哥的东南方迁徙,栖于森林中。直至1850年还可见到上百万只的鸟群。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破坏,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杀食用其肉,甚至用作肥料,到19世纪末,已减少到很难见到几只鸟的小群。当人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已太迟,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 

编辑本段旅鸽的灭绝

原因

  预言 :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声,奥杜邦 

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标本

先生抬起头来,他看到: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环境: 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破坏,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杀食用其肉,甚至用作肥料,到19世纪末,已减少到很难见到几只鸟的小群。当人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已太迟,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1914年,最后一只人工饲养下的旅鸽——玛莎老死于辛辛那提动物园。至此,旅鸽在几十年内,由几十亿只到完全灭绝。 滥杀: 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做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击、炮轰、放毒、网捕、火药炸......他们采用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捕杀鸽子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为了取乐。曾经,一个俱乐部一周就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甚至有人想出这样的方法——把一只旅鸽的眼睛缝上,绑在树枝上,张开罗网。它的同伴们闻讯赶来,于是一一落网。有时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只。这个方法一定传播得很广,因为他们甚至为那只不幸的旅鸽单独创造了一个名词——“媒鸽”(stool pigeon) 注明:“媒鸽”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称呼。 

  “19世纪初有数十亿只旅鸽栖息于北美东部,迁徙鸟群可遮天蔽日达数天之久。後人们大量向西部迁移,每年旅鸽被杀戮者数以百万计,还用火车运到城市销售。从1870年起旅鸽数量骤然下降,当1914年9月1日旅鸽被正式定为绝灭种类。 

  威斯康辛州立怀厄卢辛(Wyalusing)公园立有一块旅鸽纪念碑,上书︰「该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绝灭。」 

  它们终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北美大陆上,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成千上万遮天蔽日。当欧洲人刚踏上北美大陆时,这里有50多亿只旅鸽。可是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后,由于旅鸽肉味鲜美,开始遭到他们大规模的围猎。从此,旅鸽也就一步步走向了灭绝。当时鸽肉在市场上轻易买到,密执安州一个季节里就捕获了750万只旅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旅鸽从几十亿猛减到濒临灭绝。 

旅鸽

1900年2月,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贪婪的猎人打死了。,美国政府曾登出这样一个特殊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奖励。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奖赏。 

  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当时许多人围住它的身旁掉下伤心的眼泪,因为人们从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了,再也看不到它们迁徙时成千上万的壮观景象了。那只老死在动物园的旅鸽,被制成了标本送进国家博物馆。“玛莎”那永不闭合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似乎在谴责着人类,又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记住往昔沉痛的教训。 

最后的旅鸽——玛莎

  旅鸽:1900年野生灭绝;1914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只旅鸽站在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但它永远告别了蓝天自云。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叫,不能吃东西了。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而且是一只标本。那双木然的眼睛,怅望着这个世纪的人们,像是在告诉人类,他们是怎样的捕杀它的同类的。 

这只旅鸽标本的说明牌上,写着5行英文,大意说:玛莎是它们种族中的最后一只,在辛辛那提动物园于1914年9月1日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时死去。 

  到哪里再去找旅鸽,仅仅一百多年前,北美大地上空还飞翔着大群大群的旅鸽,总数估计有50亿只。只因为旅鸽的肉细嫩鲜美,性喜群飞群落,比较容易捕捉,于是,在人们的无情痛剿之下,旅鸽便迅速走向绝灭。 

  人们怎么也不相信,那满天飞翔、到处可见的旅鸽,真的这么快就绝种了。美国政府发出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可以得到奖金1500美元。然而,直到今天,没有一个人得到这笔赏钱。人们再也见不到活的旅鸽了。那鸟儿永不闭阖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提醒人们记取沉痛的教训。 

旅鸽的灭绝历程

  1914年9月1日,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它的死引起了一些骚动。原因很简单,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形单影只地走完“鸟生”的最后岁月之后,玛莎把一个曾经拥有庞大种群的物种刻上了灭绝动物墓地的碑石。晚年的它仿佛只是为了等待摄影术发展起来,以便留下它最后的倩影,好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个关于旅鸽的故事。 

  1种群 曾经铺天盖地 

  像其他旅鸽(Ectopistes migratorius)一样,“玛莎”有着挺拔修长的身材,长长的尾巴。作为鸽形目、鸠鸽科的一员,它们比人们熟知的家鸽更加秀美。可惜,黑白照片不能表现“玛莎”身上美丽的色彩。作为雌性,“玛莎”有着绯红的胸脯、灰绿色的头,红褐色的翅膀和红红的眼睛,而雄性的翅膀则是灰绿色的,更添一分绚丽。 

旅鸽

“玛莎”的同胞都是美丽的鸟儿,但它们并非生而珍稀。旅鸽曾经是北美最常见的鸟类。这是一种社会性鸟类,成群结队栖息在森林中,集中成面积多达数百平方千米的集群,在一棵树上往往会有一百个旅鸽巢。它们夏天住在北美洲从加拿大中西部到美国的广阔范围内,而在冬天则迁徙到墨西哥和古巴等地。在迁徙的时候,由旅鸽组成的鸟群可以达到1.6千米宽,500千米长。这样庞大的鸽群容纳的旅鸽有如天文数字,有时候可以超过20亿只。据说,那个时候旅鸽组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的动物群,排名第一的是洛基山脉的蝗虫。 

  有人估计,当欧洲人刚到北美的时候,这里有30亿到50亿只旅鸽。当年美国拓荒者在荒野里赶着大马车走呀走,头顶上突然有一群旅鸽飞过,遮住了太阳。就这么一直遮着,他们又走了几个小时,旅鸽群才过去。“旅鸽”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它英文名中的“passenger”就是“从身边经过的人”的意思,谁想到,它最终真的成了自然历史的匆匆过客。 

  2狩猎 一百年间彻底消失 

  然而,这种数量庞大的鸟儿却灭绝了。这并不是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只花了100年时间,旅鸽就消失了。美国《史密森百科全书》有这样的记载:“早期的探险家经常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及旅鸽。萨缪尔·德·尚普兰在1605年写道它们'数量无法统计’;加布里埃尔·萨加德-索达特说它们'无穷无尽’……但到了20世纪初已经很少能再看到旅鸽了。” 

  旅鸽灭绝的最主要(甚至可以说惟一的)原因就是拥有先进技术的人类占据了美洲。有人认为,北美的拓荒者砍伐森林造成旅鸽失去栖息地是旅鸽灭绝的主要原因,但更加直观的原因是旅鸽被大量猎杀。 

  在1800年到1870年间,旅鸽的数量以比较缓慢的速度下降,但当旅鸽的肉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大规模的商业捕杀开始了。1870年到1890年之间,旅鸽的数量直线下降。 

  为了猎杀旅鸽,捕猎者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一种方法是缝上一只旅鸽的眼皮,让它不能看见东西。然后把它的双脚栓在一根长杆的顶端,猎手把长杆升到一两米的高度,然后甩下去,于是旅鸽做出降落的动作扑打翅膀。这个动作吸引了鸟群中的其他旅鸽。它们可能以为地上有什么吃的东西,于是很多旅鸽降下来,掉进罗网。 

  另一种方式是用枪射击。鸟类画家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如此描写在一个旅鸽栖息地发生的大规模枪杀:“大猎杀之后,这里已经看不到什么活的旅鸽了。很多人骑着马,赶着大车,带着枪支弹药,在周围安营扎寨。两个从罗斯威尔走了几百英里赶来的农夫,驱赶他们的几百头猪来吃这些被猎杀的旅鸽。四处都是给死旅鸽拔毛的人,拔完毛就把旅鸽肉用盐腌起来。” 

  3策略 庞大种群曾是生存之道 

  旅鸽肉被用火车运到美国东部。在1805年的纽约,一对旅鸽只卖两美分。18世纪和19世纪美国的穷人往往除了旅鸽见不到其他的肉食。1850年之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旅鸽的数量在减少,但是美国内战之后铁路和电报的发展让劳动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动了旅鸽的需求。再加上森林被加速砍伐,这种鸟类的噩运就像翻滚过山车一样越走越快,无法阻止了。 

  生态学家认为,庞大的种群是旅鸽的一种生存策略,靠数量来“淹没”捕食者。在旅鸽经过的地区,捕食它们的食肉动物会因为很快吃饱而放弃捕食,从而使更多旅鸽得以生存,而被吃掉的数量也可以通过繁殖很快得到补充。这就好比高山上的巨大冰川可以挺过整个夏天,而在冬天通过积雪补充失去的体积。不过,在人类面前,这样的生存策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旅鸽的集群习性让它们成为猎杀的绝佳目标,而旅鸽“用数量求生存”的策略又进一步刺激了人类从中攫取肉食的欲望。当旅鸽的数量减少到一个临界点以下时,这种原本看起来很有效的策略也失效了,不善于躲避敌害的旅鸽被分批消灭,就像小冰块很快在太阳底下消失。 

  4悔悟 开始保护为时已晚 

旅鸽

1857年,一个保护旅鸽的法律草案被提交到俄亥俄州议会。议会选派的委员会为此写了一个报告,其中写道:“旅鸽不需要保护。它们很能繁殖……考虑到它们宠大的繁殖数量,没有什么平常的方法能损害它们。” 

  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Petoskey),每天都有5万只旅鸽被杀死,这种情况持续了5个月。刚刚逃过一劫的成鸟准备重新筑巢,就会被猎手定位了。它们根本没有机会繁殖后代。在1896年,一群大约25万只旅鸽被猎杀,这是人们所知的最后一个大旅鸽群。 

  动物保护主义者们在19世纪末开始呼吁保护旅鸽,在密歇根州通过立法,在旅鸽筑巢地两英里范围内不许使用捕鸟网,但这项法律没有被严格执行。19世纪90年代中期,旅鸽已经非常少见了。1897年,密歇根州终于立法,在10年的时间里禁猎旅鸽。可惜为时已晚,,此时其实已经无鸽可猎了。正式记录中,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看到旅鸽是在1900年3月22日,虽然到1930年还有人声称看到旅鸽。 

  1914年9月1日,世界上已知最后一只旅鸽在辛辛那提动物园死去。它就是“玛莎”,名字来自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妻子玛莎·华盛顿。后来,玛莎的尸体被送给拥有140家博物馆的史密森学会。在那里,它被制作成一具剥制标本。这具标本现在仍然保留在史密森学会,但不做公开展示。为了纪念这种曾经遮天蔽日的鸟儿,也为了提醒公众注意动物保护问题。后来有人在威斯康星州的雅路星国家公园里的密西西比河边,立起了一尊玛莎的铜像。人们再也看不到旅鸽像满天红霞一样飞起,只能看到青铜做的鸟儿,讲述着生命多么值得人们去珍惜。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