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正确地做事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需要用一次次的实践和反思来弥补。
——Whisper 投资高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名校金融学霸,熟读投资书籍上百本,参加过各类金融证书考试......这些似乎就是一位投资高手会有的特征吧。洞察市场风云变幻,精准操作,对这样的高手来说,理所应当是手到擒来的事。 但实际上,好像并没有这样简单。 28岁的Whisper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着运营类的工作,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级项目主管。“我是学国际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考试得A特别难,一般只有每门课成绩在前10%才可以,但我的金融类课程成绩几乎都是A。”看得出,Whisper就是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尤其还是金融学霸。为了完善自己的金融理论,除了本身的金融类必修课外,Whisper也针对性选修了大量的金融课程以及自学感兴趣的方向。选修课中,Whisper印象最深的是国际金融,那时的他正好对QDII基金感兴趣,觉得要多了解国际金融体系。从选修这门课开始那天起,一向作息规律的Whisper就开始了熬夜生活。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了,国际货币体系、外汇市场、全球化融资、财务结构与债务国际化......通通涵盖。而且,这些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课堂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不过学霸就是学霸,Whisper是班上得A学生中唯一的中国学生。(阿卡丽觉得这可能和Whisper的英语水平也有关系,毕竟人家也考取了英语高级口译,英语竞赛也是全国特等奖。)有段时间,Whisper对绝对收益类型基金产生了兴趣,于是去自学期货,也高分通过了期货投资分析。“考之前我就听说,这门通过率很低,一般通过的人分数在60~70之间。我只准备了一周,但结果不错,得了83分。” 理论学习之外,Whisper也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基金的投资实践策略,前前后后读过的金融类书,少说也有100本了。“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本该在基金投资市场如鱼得水。”2018年4月,Whisper开始了自己真金白银的投资。同样的,分析、判断、总结、提炼,这些他在学习和考试中稳扎稳打的操作也运用在投资实践中。“17年的时候,看上证50和一些白马股相关的基金收益都很不错,就尝试买了这些类型的基金,没想到18年底大亏,损失了有10万以上。”Whisper的第一次市场操作,就这样被无情打脸。看着亏损的数字,Whisper曾安慰自己一定是行情不好,亏损是在所难免的,直到他发现自己亏损的幅度远远大于沪深300指数下跌的幅度时,才放弃用力维持的自欺欺人。自以为调整之后自己能有所进步,不过Whisper的投资仍然不尽如人意。“之前16年和17年的时候,中概股互联网指数基金都表现不错,当时也有不少研报在预测互联网公司未来的表现,我也比较看好,于是在18年大量买入,结果一度亏损25%。”Whisper回忆起来,自己一味追逐行业热点基金,其实是一次非常欠考虑的操作。可看着它们一点点涨上去时,自己还是没有沉住气。 学金融的人,对“追涨杀跌”这个词的认识,能追溯到大学的课堂上,以至于几乎任何一个金融及相关专业毕业的人都很清楚,追涨杀跌,是不对的。对于课程成绩拿A的Whisper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最简单的知识点了。今年8月份左右,Whisper关注到几只半导体基金涨势很不错,一天涨幅经常能达到3~4个点,但在当时,半导体板块的估值其实并不低了,于是Whisper告诉自己,这个风险太大,不能买。“9月底我买了一只涨得不错的半导体基金,结果到现在也亏着将近10%。另外,广发创新升级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这两只基金的收益都非常惊人,但是我买入时,那段时间它们刚好表现不好,所以我又匆忙卖掉了,也赔了不少。”追涨又杀跌,Whisper苦笑说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犯这种错误。市场中的实践远比Whisper想得更复杂,因为他也没想到,自己还会紧接着尝到一次性满仓的风险。今年3月时,Whisper预留了一部分资金准备购买中证500低波动ETF基金,原本打算定投,但因为当时行情不错,再加上考虑到这本来就是低波动类型,而自己年初也错过了一波上涨行情,于是索性一次性买入。“不是大家都常说嘛,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投资也一样,我懂得再多原则,执行时照样一塌糊涂。所以知道正确的做事方法和能正确地做事,这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的,大到有时需要用一次次的实践和反思来填补。”“我的投资依然还在按规划进行,只是面对自己的情绪,我会更加谨慎。”Whisper说,那些追高和满仓的经历,给自己最大的教训就是决策中要时刻抵抗情绪的干扰。在课堂上,我们能学到很多投资中正确的理论,但或许我们都缺少一门课,叫“投资中的情绪管理”。情绪不需要学习获得,它就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展现,但它拥有比理论更强大的操控力,强大到足以撬动你所有的理性。学习与考试中或许比的是对理论的解读,但实际市场中拼的是对理性的坚守。“追逐热点很容易,随意买卖也很容易,坚持正确的事情却很难,特别是在真实的市场中。”“知道”与“做到”之间,有一条鸿沟,就好比考过CFA与应用CFA的投资知识,也是有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需要用一次次的实践和反思来填补。 之前,有人将知识做了个分类:无繁殖能力的知识和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我们从小到大上过那么多年学,背过那么多年书,绝大部分都是无繁殖能力的知识,他们是“死知识”,需要死记硬背,考完了也忘完了。 而有繁殖能力的知识,顾名思义,是那些“可以生出新知识的知识”,是活的。它的获得方式主要不是靠“学”,而是靠“习”,要靠不断的练习来获得。 一个知识学到脑子里,它的价值只是发挥了 10% ,它还需要你拿它去实践、去迁移、去繁殖。 它可以给你提供反馈,让你更好的看清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快的成长。如果你看过《刻意练习》,一定知道反馈的重要性——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 实践是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对知识的最大尊重。 然后再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将真正有用的吸收进来,将不需要或不合理的排除在外,逐步沉淀,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通用路径、多种思维框架、自我认知体系以及人生实现路径。 ▎本文内容来源:天天基金网。由高顿金融分析师(ID:gaoduncfa)获授权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