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的最后一个月时间,各路考生买了很多预测卷,纷纷加入了刷题的队列,来检测这一年来自己的复习成效。 有用汤神的绝对考场五套题的,有用合工大预测卷的,有用李永乐6+2的,有用宇哥4套卷的,也有用各大机构给出的预测卷的。当然,除了以上各大预测题,还有传说的神乎其神的考研数学押题王李林试卷。其他诸位老师的试卷的售卖效果好不好,咱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林的预测试卷肯定是卖的最好的。这么多预测卷,估计有学生就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咦,这种题,我怎么用老方法解不出来了?我怎么用真题中常用的方法“失效”了?模拟卷中出现的这种方法,我怎么感觉前所未闻?.......于是乎,有些考研党开始慌了,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到位,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觉得有点不自信了.......其实呢,没必要这样患得患失,没必要这样惊慌失措,没必要这样担惊受怕。 宝刀君一直的观点是:对待预测卷,不要太盲从,你要是有时间,可以研究并掌握,作为开阔视野;没有时间,则掌握真题中常考的方法就行。有些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看懂了后高呼:我槽我槽,这么溜,我学会了,考场上,俺也要用这种方法。 有些可能是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使用的方法,它并不会通用处理。有些是考纲上的内容,但是隔好多好多年才考一次,于是出一道题来诈尸......甚至有些,可能是试卷命题组的老师,他把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试卷题目做了改编,然后出出来。甚至有些,要是再厚黑一点,是有些预测卷的出题组中的老师,故弄玄虚,吓住考生,以此显示......咱也不揣测了,预测卷嘛,就是这种情况,你做不出来,也不要难过,不妨这样想:真题的绝大多数考点考试类型方法,在历年真题试卷中都有所出现,我掌握了这些,就足够了,至于考试时到时候出现的一些偏题怪题,那不是为咱准备的,那是给少数的大神准备的。不是咱的菜,咱不念叨,能吃几口是几口,吃的时候,就从基本动作做起,猜测这个知识点考什么,把相应的公式往这里运用,不会运用时,写出基本公式,也行了。这种状态,这种“我会的,保证全部做对,我不会的,我试着法儿抢几分是几分”,这种态度,我反倒觉得心态上会更好。事实上,有这种态度的考生,在后续的考试中,无论是有形的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大试卷,他都不会混的太差。最怕的就是这种状况,一看考题,觉得好像在哪套预测卷中出现过,它的参考答案好像是那样做的,咦,不对,和我之前掌握的方法还有点不一样,是哪里变化来着呢,是这样?咦,又不对,好像是那样......于是乎,时间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慢慢流逝,你到底还是没有回忆起来它到底是怎么弄的。记得好像某个武侠剧中讲过类似的一个道理,好像是天龙八部吧,一个高僧问另一个少侠:当你遭遇强敌时,你使用哪一招和他决斗呢?不熟悉、刚刚学习的武功,这些不要用,因为根基不稳,你用着不惯,不清楚它的适用条件,招式打出来,全是破绽。要打,就用自己最熟练的方法,就用自己本门派的方法,再此基础上,再想想如何破招。注意啊,你看我上面写的是:考生一看到题,瞬间想到的不是这题出现在哪套真题试卷中,而是出现在哪套预测卷中,这是可怕的信号!意味着考生把宝不是押在真题的研究上,而是押在了所谓的预测题上。综上,对待真题试卷,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下功夫研究,但是不要花太多时间,重心还是要放在历年真题的研究上,有时间消化这些预测题,就消化。没时间的学生,就认认真真研究真题,因为考研数学历年真题的出题风格是固定的,基本方法、基本定理概念要清楚;因为预测卷出的题是给“数学dalao”准备的,咱们不指望全部拿到手,只认准把真题中年年考的点掌握了,剩下的,能吃几口是几口,无法下手时,就把公式定理往那摆。
END 以上内容为宝刀君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跟着宝刀君 考研夺高分 你在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