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蛋青,这种少见的碧玉你了解吗?

 Forever61bgscx 2019-12-19

近年玉圈频现“无结构”字眼,大概所有玩玉人所追求的终极细度就是“无结构”吧!

以前常听玩籽料的朋友吹嘘某块籽料细度可达无结构,可是无数次经过电筒检验之后得出结论:无结构的玉根本不存在,要么是吹牛要么是玻璃。

于是“无结构”就成了高高挂起的一个标杆,可望而不可及。

国色天香

然而,俄碧中一种被称为“鸭蛋青”的料子打破了这种局面。最初发现这种料子是笔者2012年在石佛寺的市场上看到的一串手串,淡淡的豆青色,泛着微微的荧光,无论自然光下还是电筒下,怎么看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结构,拿在手里,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光泽,很是迷人。

傲雪寒梅

于是顺藤摸瓜,一路追随摊主来到他的家里,摊主的父亲是常年往返于河南和俄罗斯的料商,主要经营俄罗斯碧玉,在他们眼里,只有菠菜绿才有价值,而这种浅色玉料作为大料的边缘切下来弃之于角落,或者磨成圆珠作为赠品随意送送。

有节

笔者认为菠菜绿固然有其以“色”致胜的绝对优势,但这种鸭蛋青的细度却是任何和田玉种都望尘莫及的。于是尽其所能将摊主家所剩无几的一些边角和珠子收入囊中(无结构鸭蛋青只是碧玉的边缘的边缘,所以本来量就很稀少)。

前程似锦

所幸的是,两年后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结构鸭蛋青的可贵之处,甚至于一些大师和名家工作室也常有这种料子的作品问世,当然,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近两年拍卖会上的新宠。

古人玩玉讲求“首德次符”,内涵的发现和凸显真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时间就如同一阵风,会把表面的浅显的东西拂去,把美的东西留下来。

初夏

无结构鸭蛋青究竟是怎样一种玉,以下仅将笔者的理解和对这种玉料的感受细细道来,不妥和不足之处请大家一同探讨补充。

之前本人也写过几篇文章浅谈过鸭蛋青和苹果绿,也有同行将鸭蛋青从颜色上做过分析,将之分为偏蓝、偏白、偏青、偏粉、偏绿等色,在此不再赘述。今天我们仅从“无结构”这个特性来分析下鸭蛋青与其他玉种的区别。

“无结构鸭蛋青”真的无结构吗?当然不可能,除非是人工制品。只是它的结构细到人的肉眼所能识别范围之外,加之其纤维结构呈定向排列,所以视觉上看不到其他和田玉种所呈现的交织状结构,俗称“无结构”。

梅香闻鹊喜

初玩碧玉的朋友对“无结构”的细度标准可能没有什么概念,很容易将“无结构鸭蛋青”和“白加绿”混淆,诚然,白加绿也存在于俄碧玉的边缘,且颜色通常也从绿到淡青色过渡,也有细度极好的,但打灯仍可见纤维交织结构。

蝶舞

除此之外,二者的过渡也不一样,“白加绿”由浅到深的过渡时常伴随着不均匀的绿色点状(或呈线状、丝状)色根侵入,此种现象正体现了结构颗粒粗细的区别。

幽兰

而“无结构鸭蛋青”到“无结构粉青”甚至“无结构苹果绿”的过渡是无形的,一气呵成的。

暂且借用人们评价龙石种翡翠的十二个字来概括下它吧,我觉得它担当得起——“色融于底,色调均匀,不见色根”。

再次,二者的断口也是不一样的,“白加绿”断口处相对温和,而“无结构鸭蛋青”断口多呈钢性玻璃感

然而,无结构鸭蛋青并非大量存在于俄罗斯的碧玉矿中,它的存在甚至有一定偶然性,尽管初期不受重视,但也绝非随处可见。几次三番请求上面提到的那位摊主的父亲再去俄罗斯专程搞些这种料子,得到的回答都是“搞不到”。

如果说普通的碧玉可以动辄几吨几吨的购买,那这种料子就只能凭运气了,它有可能在一大块普通碧玉原料的边缘存在,也可能单独存在于一堆碧玉料子中的某个角落,甚至于更多的时候是存在于被人丢弃的满是“猫眼”和“结构”的弃料中的一个夹缝。

即便你是幸运的,获得了一大块满肉的鸭蛋青玉料,也还有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等着你。越是美丽的越是危险的,太容易获得的往往就没那么珍惜了。

一年前曾有位朋友花大几千买了一块鸭蛋青玉料,满怀欣喜的准备出两个牌子,可是一切美梦都终结于切料师傅的锯片。

三下五下,一块料子彻底报废了,切一刀则裂全身,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起性”。没错,别看它外表淡雅温和,其实它可是个暴脾气。

不过也有相对料性好的,这就要玩家在选择的时候凭借经验和慧眼了,一般来说,起性的鸭蛋青玉料是可以从外表观察出来的。

一、看表皮。看自然剥落的表皮是否有分层现象,若此现象很严重那么就要小心了。如图:

二、看锯片切口。看切口是否细腻平整,若切口处已经有很严重的分层起性现象,也要小心。

三、看整体。看整体是否有内敛感,性内敛的料子多数料性稳定,若太外向张扬,则危险(这个方法不太容易理解,只能凭借经验领悟)。

当然,这种料子相对于其他料种来说料性相对容易起性,那么对付它的暴脾气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有,只要顺着它不与它对抗即可。

前面有提到这种料子纤维呈定向排列,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方向性,就如同瘦猪肉的纤维结构,只要顺着他的走向下刀便会减少很大的危险。除此之外,锯片要薄,切速要慢,或者使用新技术——线切割。

说了这么多,无非希望大家珍视,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