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一杯红酒 2019-12-20

王羲之,一代书圣。王羲之集前代个名家之长,将汉魏朴质、雄浑书风向妍美一路发展,中国书法魏晋一变也。王羲之开创飘逸、灵动的今体书,把行书、草书推到一个新境界,行书在魏晋时期达到高峰,“书圣”称谓由此而得。可以说,中国书法史上自从出现了王羲之,后世学书者无不以他为师。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画像

赵孟頫, 楷书四大家之一,独创“赵体”,工书法、精绘画,他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复古之风。赵孟頫篆书、隶书、真书、行书、 草书书各书体无不擅,尤以楷、 行书著称于书法之林,冠绝古今,是承上启下的人物。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赵孟頫画像

历代名家给予赵孟頫极高评价。

清代学者、书法家钱泳:

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当代文字训故学家、书法家马宗霍:

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一种艺术,汉字有基本的点画和结构,结体或扁或方,或长或内敛或外放,是由每一位书法家的志趣和审美观所决定。上升的到书法艺术的汉字书写,就有书写法度的问题,也就是笔法。书家在书写时有的是放笔直取,有的是提按顿挫并用,一波三折,于是有了用笔的强弱之分,境界的高下之别,书法不仅反映书法家的才情,还承载着每一个书法家的精神特质。

王羲之、赵孟頫都是已经写入书法史的“书法图腾”级的人物,地位无人撼动。然而在欣赏不同时代书法家的作品时会感受到不同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还有个人性格使然,都会影响到书法作品气质的高下,赵孟頫书法审美风格的形成,与其身世也息息相关。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生活在宋元交替时代的赵孟頫,从他们各自的作品能品味出一二。

本文,我们就赵孟頫临摹王羲之的两件书法作品做个比较,赵孟頫书法水平和境界与王羲之相比,究竟有无高下之分,相差在哪?这同时是一次书法欣赏和学习。

分析要点:

● 起笔:出锋、藏锋

● 行笔:使转、提按

● 连贯书写:萦带

一、草书《采菊帖》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草书《采菊帖》

释文丨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殊慰意。

《采菊帖》是一贴尺牍,大意是为了消磨时日,王羲之想邀请朋友一起去采菊花。最后还提到自己的叔伯弟弟王劭(字敬伦),公干要回来了,言外之意可以一起去。此帖是草书,书写速度迅疾,笔意有连带、飞白,时非常自然的书写,第三四行,书写更加率意,笔连意密,最精彩。此帖曾入刻《淳化阁帖》,当属于王羲之经典墨迹。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采菊帖》

赵孟頫是临古高手,书法崇尚“魏晋之风”入“二王”精髓,追膜“盛唐气象”,法度与气度同辉,赢“楷书四家”之名,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者,同样是书法史上一座高峰。其临摹的《采菊帖》略显笨拙,用笔短促,不太流畅,也许是临摹的之缘故,没有王羲之身临其境的那种潇洒。接下来我试作比较。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赵孟頫与王羲之笔法比较

以下王羲之简称“王”,赵孟頫简称“赵”

1、不、审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不、审: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字一点,入笔取左势,接着改变方向,往右下入笔写竖提,顿笔写左点,提笔顺势右行笔,将不的反捺写成左撇,顺势写了宀的点,这个点不是所以一点,也一样讲究用笔,内有起行收三个动作;写宀的横勾时,先按笔继而提笔右行笔写钩,体现王羲之用笔时时会有提按动作,两个字一气呵成。

:入笔即重笔写点,几乎是放笔直取,“”字基本是用四个大点写完,几乎没有连续行笔和提按,点画用笔相对简单;“”与“审”上下字没有连带,审字的“”几乎没有提按动作,前半段是平动行笔,通过比较发现,很明显赵孟頫写的不如王羲之写的俊俏、精神。若是有朋友认为笔者的分析有不妥之处,可以分别按两种写法来临摹,试一下哪个好些,哪个难写。

2、复、何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复、何: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草书“”双人写法是一竖,露锋入笔边行笔边按笔,迅速提笔回锋收笔,写出了上尖中粗,下圆的双人旁;何字单人旁是上个字的连带而下,到写右边的可字时,采用两笔,写到最后圆圈时,使转中有提按,粗细结合,重笔放在最后收笔处。

:写“”字双人是侧锋入笔,直上直下,几乎没有提按,看上去是很粗的一竖;“”字是上下连带,顺势写完,但写“”时处理就是简单的折笔上行,而圆圈处只是使转没有提按,这种写法相对简单,收笔回锋,圆圆、肉肉的,不精神。

3.永、日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永、日: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这两个字差别不是很大,“”字的一点赵孟頫写的有些滞,没有王羲之用笔的爽利;同样赵孟頫写日字时,缺少了提按。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4.未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未: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字三处圈点,王羲之写的较为连带,几乎是一笔写完,增强了书写感,赵孟頫分好多笔;尤其是写完长横再写竖画时,王羲之采用顺势上行笔,有一个细线萦带,这一笔在王羲之的很多墨迹中都是这类写法。赵孟頫写完横画,重新起笔写竖画,这种写法容易的多。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5.至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至: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赵孟頫写的“”与上字连带,是偏行书写法,最后写一点结束。王羲之写完“”字,单起笔写“”,是一笔书就,王字写的一点多了转笔,而赵是一带而过,只是有一个按笔动作。两个相比王字有明显的提按,赵字还是少了提按。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6.不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这一行有两个“”字,王羲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写法,而赵孟頫的两个“”字有一定的差别,从用笔看,赵明显不如王羲之呀!大家仔细揣摩。再王羲之的第二个“”字与赵孟頫开篇的第一个“”字对比一下,同样是四笔写完,但点画的用笔是有差别的,很是明显,下图为比较图。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不:同样是四笔完成,但收笔方向不同,势就不同。

”(左:王羲之 右:赵孟頫):同样是四笔完成,但收笔方向不同,造成的势就不同。再看点画的行笔角度,赵孟頫的多是平行的,而王羲之就没有一个平行的点画。平行带来的视觉效果平淡,而去世不同的笔画,有跳跃感。

7.耳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耳:赵孟頫(右)与王羲之(左)笔法比较

这里就不再分析,作为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书法人,一眼就看得出两个字的差异。这些差异也许还有刻本本身的缺陷造成, 但是每一个字的基本写法应该不会变化太大。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这里只是将书法史上两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书法家的字做个比较,旨在让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明确辨析书法的用笔,在临摹古人时,要仔细读贴,揣摩每一个笔画的用笔特点,才能下笔如有神。

二、草书《太常帖》

还有一件经典法帖,赵孟頫也曾临摹,这里也做一下比较,不再具体分析,大家可以根据以上方法来作比较。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草书《太常帖》

释文丨适太常、司州、领军诸人廿五、六书,皆佳。司州以为平复,此庆庆可言。余亲亲皆佳。大奴以还吴也,冀或见之。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赵孟頫临王羲之草书《太常帖》

王羲之《适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关于王羲之与赵孟頫的用笔差异

王羲之《太常帖》与赵孟頫临本比较(左:王羲之,右:赵孟頫)

赵孟頫临王羲之《适太常帖》,深得王之气脉,书写更加往端正一路走,这也许更符合赵孟頫的性格。这些用笔特色,都是我们临古值得借鉴之处,不同书家用笔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学会辨别分析,中部不同,得到长足进步。所以唐太宗曾有句话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书法还是要上追源头,魏晋风度、盛唐法度,若放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说与赵孟頫同样师出“二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