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省份,在夏禹时期,便被划分为青州,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天下更始,姜太公封于齐,武王之地周公封于鲁,都是在今山东境内,故山东也称“齐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 “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对最崇高的评价,也是最真实的评价。1、一山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而这五岳之首正是坐落于山东的泰山,所以在古时候封建的社会,泰山是作为封禅祭祀最理想的地方 泰山封禅大典 2、一水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在中华大地上,除了巍峨的高山,最显眼的就是长江与黄河这两大河流了。两条大河曲折蜿蜒,一南一北,养育着华夏儿女,对我们的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黄河最后的入海口在山东,黄河水把上游的泥沙、养分带到这里成就肥沃的土壤,同时带来的还有上游的文化,不断的沉积,最后形成独树一帜的鲁文化。 黄河入海口——东营 3、一圣人 说起山东最著名的人物,那当属享誉世界的圣人--孔夫子。两千多年的孔子有三千门徒,慕名来学习着不计其数,他的思想对华夏文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仁政、爱人”,儒家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君主,他们统治整个华夏,肩负着引导时代潮流的命运,让中华的文明虽经过朝代的更替,文明却依旧繁荣。山东人从小在孔孟文化的教化下,树立了忠国君,孝父母、尊老师的思想。 孔子及其三千徒弟 除此之外,历史上山东地区的名士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如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太公、邹衍等等,都是在齐鲁文化熏陶下涌现的杰出代表。 山东不反,中原不灭山在《水浒传》中,宋江的起义军队伍如此浩大,可以随便战胜任何一支队伍,包括大宋的兵役,但是宋江在那时候,从未想过当皇帝,而是一心一意为朝廷招纳官人,这就是山东人的性格,豪情壮志和国家情怀。 即便是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山东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捷》等诸多战役都是在山东发生的,所以在网上有人曾这样说过,是山东人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新中国。 《台儿庄大捷》何孔德何卫曹吉刚作 山东人虽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这体现了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国家情怀。忠君保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个王朝过度欺压百姓,荼毒天下,山东人就会反抗,推翻当时昏庸的统治者,山东一直以来都有历史推动者的身份,每当封建王朝濒临崩塌时,山东人民反而是最先起义。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隶大起义;王莽篡汉时期的赤眉军起义;隋末时期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宋朝时的梁山泊起义等。所以古代有了“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这句话了,充分体现了山东人的历史重要性。 如果山东地区没有发生动乱,说明中原王朝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可如果连以忠诚著称的山东都造反了,说明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就好比在一场战争中,连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都背叛自己,这也说明了自己本身是存在极大问题的,并且此战必败。 不管是山东人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好,还是山东人超强的行动力也罢,亦或是齐鲁文化教化人立德、立功、立言,要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为黎民百姓谋福利,这些都让山东人在历史上的色彩越发的饱满。“山东不反,中原不灭”,这种思想文化也影响了齐鲁大地上千年的思想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