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仅证明夔鼓存在,还揭秘夔鼓模样

 历史解密坊 2019-12-20

在上古历史中,留下了诸多神奇的传说,它们有的令人赞叹,有的令人费解,也有的令人怀疑。然而,要揭秘这一切的答案,还得依靠专家们的考古发现。比如,曾一度被人们否定的夔鼓,就在一次考古发掘中现了它的真身。那究竟夔鼓长什么样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即山上有一种叫夔的野兽,被黄帝抓到后用它的皮做了一面鼓,而且鼓声大得震天,还能传五百里远。这就是关于夔鼓最早的记载,或许您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怀疑,不过不要担心,毕竟专家们一开始也都搞不清。

对《山海经》这本书而言,它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而且其中还描绘了众多的神灵异兽,看完之后总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夔就是一种大如牛的龙形异兽。因此,专家们对于夔和夔鼓,自然也都存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它们都是不存在的。然而,随着山西陶寺遗址的发掘,专家们似乎又转变了一种态度……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是一处面积约280多万平方米的巨大遗址。1975年,考古专家们对陶寺遗址展开了初步发掘,通过出土的房屋遗址,以及陶器石和器具等文物,确定陶寺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多年左右,甚至更有专家推测,陶寺遗址或许就是夏朝的都城。

从1978年到1987年,陶寺遗址的发掘和清理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文物,便是一件十分怪异的树干。在当时的发掘过程中,专家们正清理一处广场的遗址,就在挖到距离地面1米多深时,发现了一块深色木头……

一开始,专家们都还以为是个小东西,但最后挖出来一看才知道,竟然是个硕大的圆柱形的空心树干,测量长度约1米,两头的直径分别为40和50厘米。专家们都纳闷了,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而且在表面上还有依稀可辨的纹饰。为了尽快弄清楚空心树干的作用,专家们找来了专用车辆,将其运回博物馆进行深入的研究。

几个月之后,专家们在清理树干内部遗存时,发现了一些指甲盖大的黑色硬物,于是便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化验和鉴定,结果发现竟然是一种鳄鱼皮。结论一出,便随即就引起了业内专家们的热议,因此很多专家也都一致认为,树干或许是一种鳄鱼皮制作的鼓。

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关于用鳄鱼皮制鼓的记载屡见不鲜,比如“(鼉)其皮坚,可以冒鼓也”,而且在《诗经·大雅》中,也已经明确提到了“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其中的“鼉”,在古代指的就是鳄鱼,比如现在的扬子鳄就是一种鼉。

另外,专家们还出土过商代的青铜鼉鼓,故此可以推断它的起源便是鼉鼓。不仅如此,专家们还通过研究古代的文字,发现了鼉和夔的古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夔鼓和鼉鼓,就是同一样东西。如此一来,困扰专家们多年的夔鼓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了。

专家们为了进一步确定夔鼓的鼓声“特性”,又找来同样的木材,复制了一件一模一样的空心树干,并且还请来了几位制鼓大师,用鳄鱼皮覆在仿制的空心树干上制造了一面夔鼓。当专家用鼓槌轻轻一敲,夔鼓便发出了浑厚的声响,虽然低沉,但如果几十面,上百面同样的鼓一起敲动,所发出的声音必然如雷,格外地震撼人心,或许这就是千年古音,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感受吧。

试想一下,在远古茂密的丛林之中,当危险发生的时候,部落的首领击鼓传音,在“鼓声如雷”中,将消息和号令传达出去,然后众人团结在一起面对自然,或者是敌人的威胁,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血脉贲张的壮观场面。

考古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我们揭开了远古时期的未知往事,同时也让我们能有一样思考和探索的载体,进而对历史也能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至于夔鼓,其实也不过是众多历史之谜的其中之一,在它的背后还有更大的内涵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