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触实景未必不能生真情

 zhangzz 2019-12-20

 

80年代初,随着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在电视上播出,主题曲《太阳岛上》立刻风靡,全国人民对太阳岛向往得五迷三道。

很多人慕名而来,结果不免有些失望。太阳岛是不错,可说好的垂钓的鱼竿,露营的篷帐,猎手的猎枪,弹吉他的小伙,穿泳装的姑娘……都在哪儿呢?

其实无论歌曲作者王立平,演唱者郑绪岚,都不是哈尔滨人,此前也从没来过太阳岛。

创作者如果先到太阳岛实地考察一番,想象力会不会受到限制,从而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歌曲?这个无法论证,但估计不会写的更好。

但没人追究作者瞎编。文学艺术就是这样,只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别的不重要。

其实类似的事情,古已有之。

岳阳楼在湖南,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下放到河南的时候。人家求他作记,就给了幅画——《洞庭晚秋图》作参考。什么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什么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都是看来的,想来的,他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矣”。

但人家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真没真到过岳阳楼无所谓,能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经典的句子,就足够了。

还有苏轼,他被贬黄州,只要有朋友来就一起去赤壁游览,并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传世名篇。他又是“遥想公瑾当年”,又是“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又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番尽情想象,一顿大发感慨。

其实他去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当年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有人说,苏轼要是知道会不会很尴尬?不会。苏轼是想抒情,情是真的,景物不过是借用一下,并不在意是真是假。

《苕溪渔隐丛话》记载,苏轼说过,他当时也知道这地方不一定是。

不触实景未必不能生真情。心里有老虎,照猫也一样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总说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不好看,是因为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这话不完全对。有些时候生活体验是必要的,有些时候也不一定。

没有生活体验,有心灵体验也一样能出好作品。没有心灵体验,只要心诚也差不哪去。

某电视剧里,两仇敌相遇,一方看到另一方已经受伤,自己明显占优,于是说:你这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句台词看着挺有气势,可这不是在夸对方,骂自己么?这种弱智台词,编剧只要稍稍有点诚心,就不会出现,演员只要稍稍有点认真,就会发现问题。

可见,这类作品不是缺生活,是缺心。

 
【题图:秃头倔人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