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老王abcd 2019-12-20

//文章转载自:留德DIY社区(公众号ID:LIUDEDIY-Service)

距离去年落地杜塞机场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了,一年里在德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真的可以写一本书了。

虽然每天嘴上一直嫌弃这个嫌弃那个的,但是想想正是这些细碎的小事,是我在德国单调生活的一抹色彩,让我的心里充满慰藉。

有让我哭笑不得的德国男朋友

固执可爱的德国邻居

打破固有印象的德国老师

德式婚礼带给我的浪漫体验

...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还记得第一次去德国男朋友家吃饭,他给我做了一道他的“拿手好菜”:意大利番茄肉酱面(Bolognese)。在这个只会土豆的一百种做法的国家,这估计是他们能想到的最棒的食物了。

就在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的时候,就在肉酱已经开始在锅里咕嘟咕嘟翻滚的时候,就在煮意面的水也已经烧开的时候,他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电子秤(我的内心一阵纳闷,毕竟在我们中国的厨房从未见过这种机器),然后他熟练地把盘子放到电子秤上,打开意面的包装,把意面倒进去称。嘴里还念念有词:每个人需要150g面,那么我要做三个人份,那应该就是450g...我终于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来,差点没有把口中的水喷出来。

在中国,我们平时都是,用大概“这么多”(大家自行想象我用手掌比出来的的场面)这种方式来估计用量,第一次见德国人这么认真地计算面条用量,真的让我哭笑不得。但是不得说这种方式虽然让我开了眼,但我还是很能接受的,以至于之后我们一起做饭我给他打下手的时候,都会给他摆好电子秤。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非常认真称意面的他

虽然用电子秤秤面这一做法,和我们一贯以来对德国人严谨的印象相符合,但是至少对于我来说也是新的体验。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我来说,学习工作中会经常和数字打交道,但是生活中却是比较少。所以我潜意识里觉得,运用数字来说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比较新鲜。来了德国后面发现,这个严谨守规则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虽然说还是会有个别不准时的现象出现(很多时候是德铁的不准时或者干脆不开导致的)。生活中尚且如此,工作中更是可以想象得到。

让我想到之前有个在这里工作的前辈说,在德国,只要好好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基本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生活工作何尝不是都这样呢?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男友的“拿手好菜”:意大利的番茄肉酱面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我在德国住所的楼下EE(一楼)邻居,是个土耳其老伯伯,因为他的房子刚好是大门打开的那一侧,所以多年来自然而然的,他变成了一整栋楼的“房管”。

所以他总是在门口做一些事情,比如提醒你关门不能太大声,扔垃圾要分对类别(倒是不会问你是什么垃圾)和阻止非本栋楼住户扔垃圾这样的事。

我为了保持自己五千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惹他讨厌,平时关门也是小心翼翼地关门,分门别类的倒垃圾,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和他笑脸相迎。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我所居住的社区

然而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既尴尬又觉得好笑。

有一天我照常下课回家,到楼下发现老伯伯在和别人聊天正起劲。我的内心想:我应该和他打招呼好呢,还是不打招呼呢?似乎打断他们的对话,强行打招呼是不是很不礼貌,但是不打招呼呢也是很奇怪…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决定不打断他们聊天了,径直从他们身边路过,去旁边的信箱检查信件。

没想到就在我取信件的时候,土耳其老伯伯走过来问我:你刚才为什么不和我打招呼?这一问,我可尴尬惨了,连忙用不怎么流利的德语解释道,我是不想打断你们的聊天,觉得这样不礼貌,并不是真的不想和你们打招呼。老伯伯听懂了才说,我明白了。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吃惊的一点是,在国内好像从来没有被人问过,你为什么不和我打招呼这种问题。我甚至请教了德国朋友,问他们这是不是德国人也会做的事,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也不会经常这样做的。

来了德国之后,习惯会对着邻居微笑打招呼,平时路上随机遇到的陌生人也会点头笑笑,我感觉到打招呼的方式之于我们也有一定的差异,只是是个人体验。

在国内的时候,大家都行色匆匆,相比之下在德国大家的脚步会比较慢,更加会对周围的陌生人表达出友善。有时和朋友打趣说,可能回国我们都会不习惯这个转变了。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会是严肃、正经。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包括在这里接触到的德国人,也没有跳出这个框框。

但是我从没有想到过,在语言班会遇见一个非常可爱平易近人的德语女老师,打破了我对德国人的固定思维。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学校厕所里的德式幽默

我们班的两个老师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非常典型的有着严肃表情的德国人,上课一板一眼,非常认真;另外一个就是我提到的女老师,高大的外表下装着一颗特别温暖又开放的少女心,更有着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关于她的性格我想用个比喻,如果说德国人的传统印象(比如我的另外一个书生气的老师)是“木”的话,那么这个女老师应该是典型的“火”。

刚上德语课的时候,因为我习惯了英语的表达方式,所以对德语里的尊称在使用上一直觉得非常别扭,尽管中文也有您这样的表达,但是我至今仍然对已经相对较熟的长辈用“du”称呼。

很显然我们这个老师也比较随意,对各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同时也很多时候会表达自己的吃惊。于是,在通常情况下会用“Wie bitte?”来表达自己吃惊的德语文化里,老师经常目瞪口呆地在课上蹦出一句“Hä?”,丝毫不顾彬彬有礼的德式表达。

而在我们反过来惊讶于老师的表达的时候,可爱的她总是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德语老师应该有所收敛,赶紧捂嘴道歉再重新说了一句“Wie bitte?”这时候的我们也已经是哭笑不得了。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课间睡觉被大家围观拍照的韩国小姐姐

据我的体验,德国的人典型民族性格很明显地体现在语言上,从称呼的“Sie”到敬词“Bitte”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从一些和德国人的交往中总是会感受到,年龄以及身份并不完全是区分该不该用敬词的标准,同时和性格还有关系的亲密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里的一年里我感觉我还没办法自由地融入这样的一种文化特性里面去,用词还是有时候会担心不够礼貌,别别扭扭。正如我的一个英国朋友所说,德国人是“warm inside”,虽然外表不苟言笑,但是也会体谅我们非母语者在融入过程的困难的,我也相信是这样的。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婚礼在每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中都是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浪漫且甜蜜。我曾经在德国埃森观看过留学生春节晚会,在一个节目中第一次了解中式的传统婚礼的仪式,于是我便很好奇,德式的婚礼会是怎么样的呢?

非常有幸,在今年前半年,在一个德国朋友的邀请下,参加了一场她的婚礼,满足了我的所有好奇心以及少女心。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婚礼的现场

同行的男朋友这样评价,这是一场结合了传统以及非传统的德式婚礼。婚礼的一开始在公园的露天平台上举行了仪式,证婚台被简单而且浪漫的礼花点缀了,现场有缓缓演奏音乐的乐队。

证婚人和主持人非常的风趣幽默,逗得满场嘉宾哈哈大笑。婚礼开始后,新娘在她父亲的陪伴下步入仪式区,新郎满怀期待地在等待着在父亲陪同下的新娘。在走过红毯的时候,宾客们用手中提前准备好的吹泡泡气,给他们送出祝福。新郎新娘在对读誓词的时候,虽然我的德语不够好至于无法完全理解内容,但是即便是这样,理解大意的我也是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仪式对于我来说是比较传统的西式婚礼,简约、浪漫、梦幻又感动。新娘子也美得像洋娃娃,当时的我也一整天浸泡在粉红泡泡里。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新郎新娘婚礼上的第一支舞

仪式结束后,派对就开始了,直到深夜。宾客们按照和新郎新娘的关系被分成几个桌子进餐,这个部分和国内的新式的婚礼的差别不大。

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主持下进行一些问答的问题,这也是德国婚礼常有的一个部分。主要是通过游戏问答的方式来回顾新郎新娘认识的过程以及相处的方式等等,特别的温馨感动。

就餐以及简单的小游戏过后,新郎新娘开始了婚礼的第一支舞,开启了一整个晚上的狂欢。于是后面的夜晚里,偌大的礼堂里,就是随着乐队演奏各式音乐的各式舞蹈,各样的酒水和欢声笑语。

让我觉得很不一样的是,国内参加的比较新式的婚礼是宾客就餐结束后就是新郎新娘送客,或许会有部分新人安排类似于KTV的后续活动邀请朋友宴席后参加。而这边的婚礼是,新人的亲人朋友不管男女老少都一边就餐一边起舞,非常轻松自在,大家也因为是很熟悉的关系以及很开心的场合,都很放得开。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宴席的餐桌:餐桌上的摆件是新娘的手绘作品 。注意还有两个小动物,下文我们会提到

婚礼上我觉得让我很感动有很多小细节,估计这就是不同于非常传统的德式婚礼的地方。

新娘子非常喜欢画画,于是餐桌上以及各类展板用的都是新娘自己设计的logo和风格;这对新人希望以后能有自己的一个农场,所以每位宾客都选一只塑胶的小动物,在动物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进玻璃瓶子里面,在婚礼上任意宾客摇响这个玻璃瓶子,新人就要接吻一次;因为考虑到女宾客会穿高跟鞋,穿久了不舒服也不方便跳舞,所以新娘贴心地准备了粉红色的拖鞋给女宾客更换;因为喝酒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其实个人感觉国内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所以婚礼这样重要的场合肯定也是会喝很多酒,新娘还是准备了宿醉的小包可以给宾客解醉等等。

真的令人哭笑不得,留学生在德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种种事情...

我喜欢旅游,在德国学习期间,经常利用假期去欧洲各国去走走。每次旅行会尝试着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刚来德国的时候带着一点旅游的心态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想去了解,到现在尝试着融入。对于留德的我们来说,在国内成长的时间远远大于留德的时间,对所感受到的文化差异的接受会相对比较费时,但是一旦理解了文化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求同存异,很多不同反而变成了生活中引你发笑的小事,甚至于后面也会慢慢接受这些新的做法,这也是成长吧。

虽然留德过程中有汗有泪,但是我却乐在其中,希望留德的小伙伴们也能一样的享受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