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候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想给你聊聊我们的心气。 什么是心气啊? 简单理解,它就是推动和维系心脏正常工作的能量、发动机。 我们正常人,感受不到心气的宝贵。因为它是充足的,我们没有任何异常。而在不少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老人身上,亦或者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身上,则会相对明显地体现出心气不足的现象。 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我希望你能记住三个字:短、慌、累。 你别看它药味挺多,其实归纳起来好理解。黄芪、人参、炙甘草,这是用来补心气的。血为气之母,补气就得补血,所以用当归、川芎来补血。补气血的时候,加一把阳气,补得会快一些。所以用肉桂温阳。其余的,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苓、茯神来养心安神。半夏配合人参、黄芪、炙甘草来健脾,固护气血生化之源。这是基本方义。 读者朋友把它记下来,充分理解,在准确辩证的基础上加以借鉴,是有好处的。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还要弄出一个问题——心气是怎么一步步受损的呢? 1,年龄增长。这没什么好说的。年纪大了,五脏之气皆衰,心气自然会受到影响。 2,久病伤气。如果素来有心脏病,迁延时日一场,就容易损伤心气。这是疾病所致。 3,脾胃不足。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心气心血,都要依赖脾胃的运化。脾胃虚衰,则心气不足。一些老胃病患者,到最后就容易如此。 <div '="">4,睡眠不足。有些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肆意熬夜、不知保养,天长日久,必然累及心气。现在有许多30多岁的人,就总感觉心慌了。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5,过度劳心。有些人,担忧太多,索取太多,心事太多。我问你,你的心就拳头那么大,能装下这么多事情吗?你装的事情越多,心就越累,心气的损耗也就越大。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