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川10年祭——寻找烛龙秘密的人(之二)

 盛江河 2019-12-20

继续昨天的故事:

18世纪,一次惨烈的大地震差点把葡萄牙王室的人都给埋了,这时大家觉得地震研究太重要了,不玩不行了,于是现代地震学也就从那次地震以后诞生了。不过现代地震学的开创者不是个科学家,他和张衡一样,是个当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发生了一次惨烈的大地震,地震在一瞬间夺去全城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约9万人,当时全城人口约27万人),毁掉了里斯本85%的建筑,震后的火灾烧掉了许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其中包括伟大航海家达·伽马所有详细的航海记录,这次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后,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殖民帝国——葡萄牙从此一蹶不振。不过葡萄牙的王室却很幸运地躲过这次地震,那天早上王室成员在教堂做完弥撒以后,离开里斯本不知到哪儿爽去了,结果9点多钟地震发生,国王和各位王公大臣躲过一劫。此后,首相马卢在了解地震发生的情况时提出了几个问题:1,地震持续了多久?2,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3,地震如何产生破坏?4,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5,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种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的方式,就是现代地震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葡萄牙首相马卢也就成为现代地震学的开山鼻祖了。据说当时这些问题的答案至今还保存在葡萄牙国家档案馆里。

里斯本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此后地震学发展很快,这都得益于18世纪以后科学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地震仪也和张衡时代的“候风地动仪”不可同日而语了。

1920年12月16日(农历11月初七),中国西北地区海原县,当地时间晚上7点多(那时还没有北京时间),大家已经昏昏欲睡。海原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中,现在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20世纪20年代的西北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大多数人都住在窑洞里。西北冬天的夜晚来得比较早,加上还是没有电灯的时代,7点多窑洞里晃动着油灯的光影。此时襁褓中的孩子早已进入梦乡,大家也已经准备入睡。突然间,大地剧烈地摇动起来,随着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大地裂开一条条巨大的口子,整个村庄掉了进去,崩塌的黄土山又在一瞬间把大口子填满,掉进去的人还没来得及叫出声音,就已经被活活埋在黄土之下;而没有裂口的平地上也是房倒屋塌,无数的人被埋在屋子里、窑洞中,剧烈的震动不知延续了多长时间……。这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大地震,海原大地震,据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亿吨梯恩梯(TNT)炸药。

4个月以后的1921年4月15日,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了海原,带队的是时任地质调查所矿产股股长的翁文灏先生(1889-1971),中国最早最牛的三位大地质学家之一。

翁文灏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20世纪最初的那十几年,许多出洋留学的有志青年纷纷回到祖国,也就是现在叫做海归的,这其中有前面提到过的,1911年回国的章鸿钊和丁文江,他们俩先于翁文灏回国,翁文灏是在1913年初从比利时回到中国的。1914年中国地质界三位开山之人聚首北京,一条辉煌、漫长、充满荆棘的地球科学之路在他们脚下展开了。

翁文灏是浙江宁波人,光绪15年(1889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6岁生母去世,在祖母和继母的养育下长大。十三岁参加县试,登上秀才榜。1905年光绪皇帝降旨废除科举,1906年翁文灏转学新学,入上海震旦学院读书。1908年毕业以后正好赶上朝廷在浙江招考留学生,那时候考官费留学生比现在似乎更难,这次浙江考试的科目包括:国文、论说(题目为“礼失而求诸野论”);历史;算数、代数;拉丁文、法文或德文;化学;地理;解析几何;英文论说。(《申报》 1908年8月7日)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倒翁文灏,鄞县翁文灏以第七名被录取。10月3日翁文灏离开上海,“由浙江旅沪学会会员李昌祚率领,自上海乘‘利照’轮负笈西行”(李学通著 《翁文灏年谱》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于当年11月5日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15日慈禧也跟着去了天国。

1909年翁文灏通过了比利时鲁汶大学艺术和制作、土木工程与矿业学院(des arts et manufactures, du genie civil et des mines)的入学考试,攻读地质学、矿物学、博物学、动物学、古生物学等。鲁汶大学创办于1425年,是欧洲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比利时学习期间,翁文灏利用暑假在法、英等国以及比利时各地进行地质考察,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鲁汶大学“首悬新国旗致敬”,这一年的9月左右,翁文灏以一篇题为《勒辛地区的含石英玢岩研究》的博士论文,被授予理学(矿科)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最优秀并在鲁汶大学地质专刊发表,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篇地质学博士论文,翁文灏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取得地质学博士学位第一人。

1912年12月翁文灏乘船回国,1913年初达到上海。回国以后一家英国洋行——泰和洋行盛邀翁文灏出任总工程师,“翁文灏考虑以后,觉得自己学的是地质学,志在从事地质研究,去做总工程师,学非所用”(李学通著 《翁文灏年谱》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另外他这个在外国学习了地质学的中国热血青年,十分不愿意看到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争夺资源,于是婉言拒绝了邀请。第二年初,也就是1914年翁文灏受邀赴北京担任地质研究所讲师,讲授地质通论和岩石学课程。后来他自己回忆道:“他们约我到地质研究所去教书,薪水是60元一月。因为这种工作很合我的素志,我就一口应承。”(李学通著 《翁文灏年谱》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1916年地质研究所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按照丁文江的意见,教学工作转回北京大学地质系,地质研究所改为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局又在当年的11月改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成为中国第一个从事现代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矿产调查的科学机构,它也是中国头一个真正的现代科学研究机构。翁文灏任矿产股股长。

1920年底的海原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研究机构的地质调查所责无旁贷,于是如前所述,一支考察队在翁文灏的带领下出发了。这个考察队是由当时北洋政府的农商、教育和内务三个部的人员组成(地质调查所属于农商部),除了对地震的科学调查,这个考察队还担负着组织赈灾的使命。考察队从兰州开始兵分三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南,翁文灏这路直接进入地震中心地区。在灾区翁文灏目睹了强烈地震带来的惨状,考察途中余震不断,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考察队对震区做了广泛的调查,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拍摄照片。“这是我国地质学家第一次科学地进行地震调查,与历史上大地震发生后,朝廷派遣钦差大臣到现场抚慰,不可同日而语。”(李学通著《翁文灏年谱》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翁文灏从甘肃考察回来以后,本想根据他在地震灾区的考察在清华做一个“甘肃地震考”的演说,可是因为他在甘肃的考察过于艰苦,由于营养不良双腿浮肿,患了被俗称为“软脚病”的毛病(其实就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下肢瘫痪),回到北京仍然没有恢复,所以这个演说由丁文江代为宣讲。

地震如此可怕,而面对地震大家又是如此地束手无策,这样下去怎么能行?“1918年广东南澳发生大地震,前一年安徽腹地霍山,也发生过地震,启发了我国年轻的地学界,不能忘记我国也有地震问题。及1920年冬,西北地区海原大地震,死人二十万,震惊了全国上下。”(李善邦著《中国地震》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此时翁文灏开始感到,中国该有人专门研究地震这件事,也就是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寻求一下烛龙的秘密了。不过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用的场地、仪器、人员,最重要的还有资金的筹集,这些硬件、软件都需要准备,必须一步一步去实现,而当时国内的时局又十分不稳定,只好等一等了。但是,你想等,老天爷却一点等的意思都没有,在海原地震发生以后,1923年3月24日云南炉霍发生7.3级地震;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7级地震;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发生8级地震,大地震接二连三地发生,一次次地夺走无数无辜的生命、毁坏着无辜百姓的家园,开展地震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翁文灏在1921年考察回来以后不久,因为丁文江的离去,他已经成为地质调查所所长,于是为地震研究筹备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寻找研究人才等任务就落在了翁文灏的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