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补习有用吗?上海调查全市645所初中给出答案,学习提升2步走

 记忆师雷鸣 2019-12-20

课外补习有没有用?

课外补习有没有用?一直是带孩子家长深刻关切的问题。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在辅导机构补习,自己也带孩子去补习,但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补习过程中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甚至有的孩子在培训过后,发现成绩变得更差了。

这一次,上海市教委在12月18日公布了2018年度上海市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其中有一条就是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课外补习,对学习提升的作用分别只有:0.6%、2.0%、2.2%。这样的效果从数字上看,补习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很多培训机构估计心里哇凉哇凉的了,这是多么严重的差评!)

此次调查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就是:提升孩子成绩的快车道不是补课,而是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信,保持高昂的学习自信心。

这一点的认识,我也是深刻的体会。刚大学毕业那会,在中小学任教,发现很多孩子学习没兴趣,成绩不理想,一到考试就想弄一些歪门邪道,不靠自己的学习而靠自己的小聪明。当时,我思考问题是比较表面的,看到孩子们成绩不理想,就发现他们学习上没有什么方法,于是就去寻找各种学习方法。

当时找到了超级记忆法、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然后就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深入,一晃过去四五年,又发现孩子们方法也学习了,但许多孩子还是成绩不理想。深入发现原因,就是发现孩子们不愿意学习,没有心情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

面对孩子不想学习的情况,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的好,就想着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谈到这个问题,最近一位家长说孩子15岁,爱好多,特别喜欢机器人编程,但是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学情绪严重。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正是我在这些年遇到孩子成绩不理想中最常见的情况。这些孩子们天资聪明,就是不学习,如果他们能在学习上花费心思,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的。

我就是从实际所看到的情况中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学习靠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还是要从孩子的内心的学习诉求出发,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认可,用心于学习之中,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孩子的学习要先有学习的心态,再有学习的方法,坚持每天有规律地学习节奏,才会在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明白这个学习逻辑之后,我们对我的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进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

在清楚学习中核心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兴趣,我对孩子培养的方向也先专注于态度的训练,不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孩子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一、孩子的学习,需要有学习责任心来定住孩子的内心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是7岁还是15岁,要想学习持续坚持,克服各种学习困难,首先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对于孩子的责任,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

孩子,爸爸、妈妈、奶奶在这个家庭里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大人就是要让我们的家庭生活美好,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而孩子你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我们会跟孩子一起去探讨他的责任,让他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虽然有时候做得不怎么好,甚至会令人生气发火,但是始终围绕着孩子的责任来培养孩子,让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围绕自己的责任来作为。

第二,我们经常会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责任的落实是需要有目标来引导的,只谈责任,不谈目标,会让孩子迷失方向。我们家里经常会给孩子放一些军人的电视、电影,让孩子看到军人的气质、拼搏的精神,孩子也对军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长大要成为一个军人。有了这个一个对未来的梦想与目标,我们就时刻以此为榜样警醒孩子,要围绕这个榜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三,我们会利用孩子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每当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候,都会要求孩子把不相关的物件全部整理开来,书桌上只摆放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坐姿要端正。要求就一个题目可以错,但是姿势不能错。孩子的心性相对容易躁动,但如果把孩子的姿势调整好了,孩子就慢慢能静下心来学习,不会轻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姿势比结果更重要,姿势端正了,结果也自然会好起来的。

如果孩子15岁了,兴趣爱好都在机器人这些方面,其实对学习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要么必须强制性地转变学习兴趣,要么就是从机器人自身的兴趣中延伸到学习兴趣上来。这都是需要家长耗费心思去挖掘,是需要家长从家庭自身、孩子个性等方面来改变学习状态,把自身的学习责任主动承担起来,才能真正用心学习。有心学习的情况下,再训练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才有可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否则真的要等到孩子自己醒悟。

二、学习方法的培养

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能定下心来学习,那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一般分为记忆、阅读、思维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介绍。

1、记忆的训练

孩子从小要进行记忆力的训练,训练材料可以用孩子的课本教材,也可以用我们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我们家庭除了让孩子背诵课文外,还要求孩子背诵《大学》。课文的记忆在学期内完成,《大学》的记忆则是长期的一个任务,不刻意在乎孩子能不能背下来,只是要求孩子每天读一读、背一背。

我们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时候,教了孩子两个方法,一是反复读,俗称死记硬背;一是联想记忆,将所要背的内容中容易遗忘的部分用联想的方法联系起来。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孩子现在二年级,是第一个把语文课文全背下来的,还主动带领班上同学一起背诵课文,被老师称为“背书大王”。孩子得了个小称号,内心也是开心不少,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付出的认可。

2、阅读的训练

阅读的训练很简单,就是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书,让孩子去阅读就行。幼儿时期,买一些带图片的百科书籍,让孩子去认识;低年级,让孩子阅读拼音读物,在阅读中提升孩子的拼读能力与识字量;中高年级,让孩子读一些好书、有趣味的书。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量的问题,要大量的阅读就一定要天天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长了,孩子所阅读的信息自然就会贯通起来,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

3、思维的训练

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孩子思维方式的训练,用孩子看得见、体会得到的训练方式来训练他们。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叫“可视化”,孩子的思维就是要在孩子看得见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来训练。如何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思维呢?

第一,让孩子将自己所想的内容写下来。通过写的方式,孩子就可以真实地看见自己的所思所想,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大脑思维,认识自己最基础的思维方式。

第二,让孩子将自己所想的内容分类整理,形成一定的思维结构。这一步叫做思维的结构化,让思维的内容根据内在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思维结构。因为思维结构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会更加顺手。

第三,给孩子各种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再配合适当的机会,孩子就更愿意去思考与表达,也能在内心中认可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能根据外在人们的反应来验证自己的所思所想,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与思维内容。

结束语

课外补习有没有用,上海的这次调查再次给我们孩子、家长和老师敲响了警钟。补习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补孩子的学习态度,其次才是补孩子的学习方法,当这两个前提都做好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补习有没有用?读者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留言交流讨论!

我是@童教雷鸣 ,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学习能力,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点赞与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