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陶圣、黄帝之师、宁姓远祖 ——修武宁封子探源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2-20

宁封子——黄帝时期宁邑(修武)人,是中华陶瓷业的祖师爷,被黄帝封为“陶正”,是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公祭的“陶瓷三圣”之首,是受历代窑业供奉的“陶王”;他还是黄帝之师、杰出军事家,被黄帝封为司空,总管兵马,平定天下,位列上古神仙第二,排名在黄帝、老子之前,佩“三庭印”,总司五岳,地位在五岳神之上,受广大道教徒的信奉;他又是宁(甯、寍、寜)姓的人文远祖,受海内外华人世界的敬奉。

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黄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酋邦性质的国家机构,巩固发展了统一和谐的社会。原始文明经历了长期的积累,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创造发明的黄金时代。黄帝时代创造了弓、矢、杵、臼、耒耜、铫、耨、规矩、准绳、衣裳、冕衣、扉履、独木车、称杆等60多项重要发明,同时还创造发明了划时代的重大物品——陶器,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之间产生了一个陶器时代。用陶器烹饪,保存水和食物,人的患病率、死亡率大大地降低了,陶器对于人类贡献巨大,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综合指数。关于陶器的发明者,有神农、燧人氏、虞、舜、昆吾等多种传说,但记载最详细完整的当属宁封子。

《路史·疏仡纪·黄帝》载:“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命挥作盖弓,夷牟造矢,以备四方”。我国最早且较有系统的叙述神仙事迹的著作《列仙传》载:“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奇矣封子,妙禀自然。铄质洪炉,畅气五烟。遗骨灰烬,寄坟宁山。人睹其迹,恶识其玄。”这也与《修武县志》记载相同。陶正是黄帝时代掌管制陶业的官方职务,宁北山是修武县云台山的旧称,因在宁邑之北而得名,是陶正宁封子的归骨飞升之地,云台山茱萸峰闻涛亭对面尚有宁封子墓。宋熙宁六年七月十五日修武知县高世袭撰写碑文“中华陶瓷始祖黄帝亲封陶正宁封子之墓,宁封子者,古宁邑即今修武县人也。古籍记载:民间相传,其为黄帝时人,陶瓷一业由基肇兴,实乃陶瓷鼻祖。黄帝闻是技工,亲至宁地观艺,封其为陶正,命天下推广陶艺,功莫大焉!其逝后葬于宁北山即今云台山,千年以来,祭祀不绝,惜古碑已断,特为重修立碑石,以表崇敬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