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平原(二十四)|两篇“古城赋” 一脉桑梓情

 峨眉佛光 2019-12-20

大平原(二十四)|两篇“古城赋” 一脉桑梓情

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汇集了鲁北地区多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齐文化、燕文化、河文化、海文化等多种文化及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为彰显无棣古城的千年古韵、时代新姿,当地已届耄耋的文史专家于长銮先生和刚逾不惑的高中教师张永军老师,不约而同先后写了一篇《无棣古城赋》。于老赋高古朴质,张老师赋富丽瑰奇。两赋各占秋色,相得益彰,成为当地文坛一段佳话。

大平原(二十四)|两篇“古城赋” 一脉桑梓情

无棣古城赋

于长銮

悠悠古棣,泱泱枣乡。华夏海盐,齐燕农桑。

开皇治县,几易城坊。山海古邑,名标大唐。

平章李愚,一代名相。贞观寺塔,闻名四方。

高僧道圆,尊称三藏。御史中丞,辟建宋堂。

端叔之仪,锦文绣章。张凝昭远,武略循良。

元代重修,入住城隍。垣高池深,固若金汤。

大明兴佛,儒道呈祥。三教相安,文风浩荡。

太宰杨巍,立祠留芳。侍郎中虚,抗倭名将。

尚书王佐,孟公善良。海丰县衙,古树听堂。

清季开元,人文周彰。方伯连第,誉播八荒。

槐荫泮池,西爽山庄。丛林塔影,倒映荷塘。

杏坛希贤,书声琅琅。寺庵诵经,香火兴旺。

文官式芬,武将安邦。人才辈出,代有栋梁。

千年古城,饱经风霜。战火频仍,百孔千疮。

街巷破败,屋宇颓唐。百废待举,亟待重光。

欣逢盛世,改革开放。党心民愿,共谱新章。

古城复建,大笔开张。苦战三年,重塑辉煌。

君不见:四门洞开迎祥瑞,三宅鼎立沐朝阳。

有诗曰:

碧波荡漾护金城,蓝天绿地百花香。

唐宋古邑今胜昔,万象更新步康庄。

大平原(二十四)|两篇“古城赋” 一脉桑梓情

无棣古城赋

张永军

名著《左传》,治设“开皇”。煌煌六朝经营,一邑雄观;悠悠千年传承,十方仰圣。

拥山襟海,齐邦燕壤;四门雄峙,雉堞固壘。观一城窥鲁北全貌,拥万象怡朝夕在目。亭榭临水,一鉴天开别增秀色;唐塔凌空,千年古刹敕镇边城。长桥卧波,雨霁虹霓;曲径通幽,云衢彩彻。无棣印象,胜迹山水;风荷曲院,但得清音。将军故宅,景树巍峨;芹泮槐荫,长播雅颂。衙前设市,别宏琴治余绪;肆外通衢,每使客旅接踵。三五之夜,水光澄彻,长空倒浸,星月皎洁。纵一苇以自如,何啻欲界琼宫;凌万顷而忻然,当推人间仙馆。四时之景异,四时之乐同。幸甚至哉,远眺最知沧海近;歌以咏志,行吟倍觉天地幽。

古城新韵,天地大观;一时人物,福泽苍生。文殊歇顿,淹留圣迹;恒超挂锡,别宏祖庭。李愚书说韩建,丹心史册;端叔词耀姑溪,比肩苏黄。西天路竟,道圆尊号三藏;两朝树勋,伯侯美谥忠勇。尚书门第,雅集礼乐之芳;进士世家,别继金石嗣响。清操素厉,侍郎兼济黎庶于斯土;殒身许国,少保长传忠烈鉴朝堂。制台清誉,明德任责;少宰能臣,不失人己。文笔冲霄,名闻海邑;希贤鼎盛,惠泽桑梓。煌煌乎,赫赫乎,得山水之灵韵,群贤荟萃;郁郁哉,熠熠哉,集人文之鼎盛,毓秀锺灵。东省文明之区,北海翰苑之府。山海古邑,儒风无棣;流芬所在,神州增芳!

嗟乎!天地形胜,城以盛民。非止造化独钟于斯地,亦属大观经营以斯民。秉历史,促繁荣;计民生,复古城。天人地应,“存古”“复古”“建古”别树章典;匠心独运,乐“古”、乐“水”、 乐“绿”更帜绪风。黄发垂髫,怡然并乐;主雅客勤,高朋满座。绮窗交疏,赏佳处以层台;诗酒抱阮,集宾客而通衢。感时追远,九河故道;襟怀别发,陟彼高楼。俯仰逍遥,感天人相谐;伟业当前,彰福祉无穷。盈缩有序,识教今曹知有数;岁月无涯,催益行者更无疆。

赞曰:青齐北址,燕冀南陲。鲁北首邑,无棣雄封。赫赫扬休,前贤垂泽;穰穰致福,今时戮力。宜居宜游兮维我桑梓,操觚藻思兮咏叹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