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一本奇书,让子孙平安600余年

 Zhanjh1936 2019-12-20

对于经典剧《朱元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里面的一些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尤其是朱元璋,从乞丐到建立大明王朝,他的辛酸估计无人知晓。朱元璋在后人眼里,大多是“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殊不知,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大明朝的发展,更是为了明朝长治久安。

朱元璋的成功,并非靠一人之力,而是靠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特别是刘伯温,为建立大明王朝,呕心沥血,出谋划策,用尽毕生所学,辅佐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与陈友谅,最终攻破元朝都城。

对于刘伯温,有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美称。更有甚者,被后人称为神人和预言家,而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一本奇才,让子孙平安600余年。更有说出刘家五代定能出一奇才,百年后字字灵验,其后人果然不负众望。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朱元璋出身贫穷,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因此缺乏信任,缺乏安全感。自从做了皇帝之后,生怕皇帝的宝座被人夺走,对每个人都有猜疑之心,最后还成立了锦衣卫。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朱元璋晚年,由于太子朱标宽仁,众多骄兵悍将,越来越无法无天,所以,朱元璋开始动了对付开国功臣的想法。一是为太子朱标扫平障碍;二是为大明朝稳固发展而考虑。

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便开始大力处决有功之臣。这时,刘伯温看出朱元璋的猜疑心比较重,为了保全性命,他想辞官归隐。只有离开京城,才能确保无事,更能保全子孙后代。这一智慧,值得后人学习。

刘伯温见朱元璋处决功臣良将,手段之狠,决心之强,其令人不寒而栗。试想一下,对刘伯温这样的人,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之后,刘伯温一病不起,朱元璋让他回老家修养,这让刘伯温如愿以偿。

此时,刘伯温命在旦夕,让儿子刘琏和刘璟到他身边,对他们说:“我死后,朝廷必定将我的爵位革除,但刘家五代之后必出奇才,你们一定要谨记于心,且世世代代流传。”说完话之后,交给儿子一个锦囊和一本书,里面装着他的毕生所学,让儿子把《百战奇谋》保管好,但锦囊交给皇上。

又说:如将《百战奇谋》献给皇上,恐怕会使全家人陷入危险,倒不如将这本书藏起来,这样可以保全家人性命。话刚说完,刘伯温便离开人世,享年64岁。刘伯温去世第二天,刘伯温儿子将一封书信和一个锦囊交给朱元璋。

《百战奇谋》中记载了刘伯温毕生所学,以及他所经历的众多战事。据说,若得到此书会大明不利。此传说被朱元璋所知,后派人到刘伯温老家搜索一无所获。当朱元璋看了书信后,再也没有为难刘家后人。

随后刘伯温的孙子继承诚意伯之位。到公元1487年,朱祐樘继位,史称明孝宗。有一天,朱祐樘便想起,跟随祖先打天下的刘伯温,心中顿时感恩他的功绩。

此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犯事被关进牢狱中,最后朱祐樘一道圣旨,将他无罪释放,还任命他为处州指挥使,官职三品武官。这便应验了刘伯温临终前所说之话,五代子孙成为奇才,更受朝廷重要。

朱元璋因为刘伯温临终前留下的奇书,便没有处决刘家后人,从而使刘家代代繁衍,代代仕途光明。直到现在,温岭坞根镇还住着他的子孙。除了这些子孙,据相关记载,其他地方也有他的子孙后代,因刘伯温的一本奇书,让子孙平安600余年。

说起刘伯温的智慧,让我们想起清朝曾国藩,他的智慧被后人所学习。他曾说过:“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曾国藩一生的大智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与曹雪芹和施耐庵齐名,但人们知道他的作品,很少知道这个人。他便是冯梦龙。

冯梦龙曾写过一本名叫《智囊全集》的书,这本书让曾国藩爱不释手,更是跟随曾国藩一辈子的书。曾国藩日夜捧读,“将此书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

曾国藩在官场上,以及为人处世的智慧,都是源于这本书。清朝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能有帝王之术,也与这本有关系,当年康熙让内部传阅,且不可外传。

此书从先秦到明朝,集合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每则故事让您受益匪浅,让你将智慧收入囊中。古语:智慧是永恒的。

这本书起初为文言文,后经整编为白话文,让您读起来更加轻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