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随意,不刻意(外一则)

 骑驴看史聊生活 2019-12-20


早上看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生字,随手查了一下,了解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因为,放在往常,我阅读的时候遇到生字喜欢跳过,或者在心里默念出一个自认为的读音,这样就可以继续往下读了。可是这个生字就这样在我脑海里扎了根,后来即便查了字典,知道了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可是每每遇到还是先入为主地想到自己第一次张冠李戴上去的那个读音,必须在脑子里大转一圈才能读出正确的读音。这让我很苦恼,而今天我却意外地找到一个好方法。那就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马上查一下,不仅及时解惑,而且还牢记于心。这种严谨治学态度就是不随意,不随意放过任何一个生活中遇到的知识点,不随意模糊概念、囫囵吞枣地学习知识,在没有事实依据下不随意下定论。

但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这股认真劲儿要是钻了牛角尖,专捡那些平常用不到的高深的冷知识研究,就有了刻意的味道。一旦刻意去做,那么你就失去了最初探索新知的乐趣,也将磨掉你积累起来的耐心。所以我坚守不随意也不刻意的信条,在生活中,不刻意探究那些高深的冷知识,但是也不随意放过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小知识。

不迁怒,不贰过

今天,一个稿子中有一个“世”异体字,我校对的时候没有看出来,稿子拿到主编处终审时被指出。事后,我特意查了一下,“世”的异体字有两个,一个是“卋”,另一个是“丗”。平常我们多见的是第一个,今天被发现的是第二个。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因为打印稿子的时候字体太小了,笔画挤在一起确实很难加以辨认。于是我提议,下次打印这类字号的校对稿时要放大比例,这样就不容易出现上述的错误了。但排版的美编显然没理解我的意思,他有些不高兴,以为我在推卸责任,就怼了我一句:“这都是我的错,行了吧!”其实,我没有想责怪谁,只是很客观地说出了今后应对此类事件的具体解决方法。工作中出错并不可怕,我们分析问题找出错因,以此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这才是最需要解决的。

同样的观点早在《论语·雍正》中就提到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 ”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颜回的这三个优点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在我们的工作河生活中,谁都免不了会犯错,但不犯同样的错则更加难能可贵。通俗点说就是,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