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上海 || 嘉兴路上“故事”多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2-21


文/陈茂生

说实话,嘉兴路区域内及周边没有那种一说路名便让人肃然起敬的“大马路”,当然几年后海伦路由两车道拓宽成通衢大道,则另当别论。即便如此,仍如有首歌所唱的“小城故事多”那般,上海的小马路都“老有味道”的,何况嘉兴路?因为若说:上海源于虹口,那么,虹口源于嘉兴路。

概念中的嘉兴路区域,通常指沙泾港路、辽宁路、溧阳路、海伦路、四平路围绕的区域。早在1291年这块地方就有记载,到1899年从新嘉路、东嘉兴路交叉处北首至物华路、海拉尔路口之间划了一条租界线,这里成为“公共租界”的一部分。上世纪初筑成狄思威路(溧阳路)、东鸭绿路(鸭绿江路)、沙泾路、欧嘉路(海伦路)等11条道路;后又延伸狄思威路、筑汤恩路(哈尔滨路)、周家嘴路;上世纪20年代又筑成东嘉兴路等11条道路并陆续修建香烟桥等5座桥梁。至此,区域内的道路形成基本格局,直至当下。

开埠以来,上海城市道路有三种类型:其一为老城厢的椭圆型道路,其二是源于欧美的棋盘形道路,其三是江湾五角场地区的放射性道路。如今椭圆形道路演绎成上海的内环、中环、外环快速道路系统;棋盘形道路则成城市道路的主流形态;而嘉兴路地区则有独特的椭圆和棋盘复合型的道路如辽宁路、溧阳路,凸现上海人在中西特长面前善于“杂糅”的特色。早在租界时期,虹口的路名有以上海周边城镇名命名的特有原则,首开以中国行政地名作城市道路名称的先河,逐渐影响到全国各大城市。“八一三”事变时嘉兴路区域内柘皋路等地段遭炮火轰炸,路边有些建筑物迄今也未完全恢复原来模样。光阴荏苒,迄今仍可从嘉兴路、溧阳路及周边的昆山路、乍浦路、吴淞路、海宁路等感受那个久远年代的痕迹。

不管怎样,嘉兴路地区终属“人多路窄平民化”的地段,生活环境不能令人满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凭借区位优势有了局部的“改造”。1992年嘉兴路桥改建后,桥身转向偏东并拓宽溧阳路桥堍至四平路路段;嘉兴路区域内道路全部升高或拓宽路基消除积水点。而东嘉兴路则悄然消失在“瑞嘉苑”的几幢高楼之间,网上怀念在东嘉兴路生活、学习场景的博客屡见不鲜。当四平路、海宁路成为城市主干道后交通日益繁忙,嘉兴路、沙泾港路、辽宁路、哈尔滨路便成为绕开热点路段的“捷径”;以往由小石块铺成的“弹格路”换成平整的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不过在方便司机和路人的同时,附近的人们怀念嘉兴路区域尚属“落厢马路”时在路边肆无忌惮享受“乘风凉”的快感、怀念“木拖板”走在“弹格路”上“啪哒啪哒”的撞击声。

因历史风云会际,嘉兴路区域一直是文化、实业界人士荟萃之地。若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溧阳路北段别墅群中居住过近现代史中的著名人物,那么溧阳路南段便属“低调亲民接地气”的典型石库门群落,有一批新闻、书画、金融、法律从业者在此定居,氤氲了浓郁的文化特色;那片区域中第一代居民来自广东、福建、江浙等省份,各地风俗在此交融,而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中有的搬走了、有的则在此生息成长,和谐共存、相交相恋。

所以,嘉兴路上“故事”多,嘉兴路区域的变迁就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读懂其中的故事,能更快融入这个城市。

来源:上海音乐谷

相关阅读

· 嘉兴大戏院 ·

文/宋代伦

漫步至东嘉兴路,映入眼帘的是被当下小年轻热捧的SNH48星梦剧院,成为粉丝津津乐道“可以见到的偶像”。不过在我们当地年长者嘴里是“嘉兴大戏院”,而在如吾辈口中依旧是“嘉兴电影院”,当年儿时一角一张的电影票在影院观赏电影,曾是难忘的记忆。

百年前,由于地处租界与华界交汇处,人群形态与关系复杂,加上租金便宜,虹口区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影戏院的发源地。1910年代起,以海宁路、乍浦路为中心,现代条件的影戏院密集建造起来。这批最早的影戏院,多与在地里弄、社区结合,一般作为英国、日本等外资在沪开发石库门房地产的配套娱乐设施。

1930年,日商日光公司投资建设新式石库门里弄瑞康里。同时,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也在里弄东南角路口投资兴建戏院,即星梦剧院的最前身——天堂大戏院。

《申报》1932年6月19日,本埠增刊第八版

1932年6月18日到20日,《申报》连续三天刊登了天堂大戏院的开幕广告,用四排大字做了宣传:完全纯美术化的立体新建筑;最有声学研究的上海电影院;名贵有声电影的最新拷贝;票价低廉,座位舒适。

但现实远非广告语那样迷人。在《浮生梦影——上海剧场往事》一书中,天堂大戏院被形容为“艰辛运营的底层剧院”,早期的经营不善也导致易主经营与更名。1942年日军攻占租界全境后,剧院被日人强行转让,改名日进剧场,放映日本影片。

抗战爆发前,虹口已聚集了大量日侨,并形成有规模的社区。而围绕剧场的石库门里弄,也多由日资建设。抗战胜利后,剧院由沪人季固周(1906~1983,曾任上海市电影业公会理事) 赎回经营,改名嘉兴大戏院,与门前的嘉兴路一起,被录入1947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门牌号“267”。这便是现在SNH粉丝嘴边“嘉兴路267号”的由来。

《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第36图、48图中的嘉兴路267号“嘉兴大戏院”

上海光复后,嘉兴大戏院成了对日侨施以民主政治、消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场所。1945年12月,日本艺人组成的协同剧团在虹口几家戏院公演。其中,在嘉兴大戏院公演的,是已逾百年历史的宝冢歌舞剧团。而宝冢可以说是日式偶像团体的雏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嘉兴路267号一直用于放映电影,又因这一带江浙籍居民众多,所以兼演越剧、淮剧等地方戏曲。在孔夫子网,还能搜到早年一些电影和戏曲的节目单,例如《三笑续集》(1940)、《锦绣天堂》(1949)、解放后新艺越剧团的《白蛇传》,以及1980年代的电影票根。

此后,影戏市场受电视、录像、歌舞厅等娱乐方式冲击,逐渐衰落。本就艰难经营的影剧院更难以为继。进入1990年代,影剧院频繁转手,业态不定,做过游戏房、浴室、录像厅、小饭店,甚至滚轴溜冰场。2012年前后,嘉兴路267号被完全废弃,“嘉兴影剧院”的招牌也被抠下,只是原本平坦的屋顶一角多出一层阁楼,仿佛为日后全面改造埋下伏笔。

如今星梦剧院所在建筑的历史变迁

图文来源:市政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