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圈粉无数的哲学入门书

 gs老张 2019-12-21

人生三问

其实是法国画家高更的名言

他的“艺术遗嘱”

是一幅巨幅油画

画的名字就是这三个问句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

有一种智慧

它不是用来赚钱,也不是用来向上爬

你要为了这个,你反而就失去这个智慧了

康德曾经讲过

当一个小孩子第一次学会用“我”来说自己

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它时

这里就升起了一道光

这道光,就是智慧

就是哲学

还记得你第一次“放光”的时候吗?

这就是我们“哲学附体”的起步一刻

读读“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哲学起步》,就会明白:

为什么有时我们社会

有这么大的戾气?

为什么有人说东方人

缺乏基本的'契约精神'?

为什么东西方的社会结构

会如此不同?

为什么秩序经常会陷入

循环往复的低级错误?

……

作者邓晓芒,1948年生,1982年硕士毕业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2009年12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你的思想不是仅仅为了你的温饱,

而相反

你的温饱整个都是为了你的思想,

就是发挥人的最高贵的那一部分。

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评语

《哲学起步》一书是邓晓芒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第一本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按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千古之问,分别论述人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的本质三大问题。

作为一本初步构建哲学体系的书,本书不是按照一般的套路,从本体论、认识论说到逻辑学、伦理学、美学,而是直入哲学的核心问题,而把上述哲学各个分支的内容融合在对核心问题的论述之中,纲举目张,自成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在具体的阐述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熟知德国古典哲学家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加以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了无痕迹,同时也常有自己独到而新颖的见解,这些见解显然源自切身的体悟和独立的思考。本书是在作者讲学的基础上整理成书的,保留了课堂教学的现场感,表述通俗生动,善于用日常语言讲解深奥的哲学道理。

总之,这是一本融进了作者毕生研究心得的有分量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有质量的哲学启蒙读物。作者所开课程原本就是面向非哲学专业的学生的,《哲学起步》的书名是一个召唤,我本人乐意传递这个召唤: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就从这本书起步吧。

本届文津图书奖授予这样一位坚守学术事业并且做出贡献的学者,是一种致敬。

(书评人:周国平)

《哲学起步》

荣获第13届“文津图书奖”

豆瓣评分8.4

已经有不少亲圈了粉呢

左手食材,右手哲学

这才是生活的调调

来一次哲学上的起步训练

2019年12月21日,20:30

来樊登读书APP【读书】版块

邓晓芒教授携《哲学起步》

登陆【作者光临】

与樊登老师聊聊他眼中的哲学

有一些问题

你可能想过

但可能并没有得到答案

看看邓老师怎么说

1. 真正的母爱

比如说,母爱常常用某种肢体语言来表现,通过发出某种声音来表现。这在人和动物身上都有,很多家庭的母爱就属于这种动物层次。母亲肯定爱自己的孩子,怎么爱呢?就是关心他的衣食住行、冷暖、温饱,这就是母爱!但是这种母爱严格说起来是一种情绪而不是情感。

我们今天虽然认为这是一种情感,母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就知道了,他就会对母亲说,你实际上爱的是你自己。很多母亲实际上爱的是自己,她不是爱一个对象,不是把对象当一个对象、当一个人来爱,而只是当作自己身上的骨肉来爱。母爱的概念是有歧义的,有的还停留在动物层次。

这也许可以引起孩子对她的感恩,但是这个感恩和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她可以用母爱这种情感在孩子那里换来一种感激之情,孩子长大了觉得母亲从小就关心我、养育我,我得报答,但母爱本身并不求报答,所以这两方面是不对等的。

真正的母爱应该是爱的对等的交换和传达。也就是我爱这个孩子,也让他能够爱他自己身上值得爱的地方;我对孩子的爱影响了孩子,让这个孩子形成一种自爱,也因此爱一切值得爱的人。这才是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的一种情感,而不单纯是情绪了。

2. 好的情感

一种爱的情感如果不能得到对方的回爱,那么这种情感就是失败的,因为情感的交流是未完成的。如何能够借一个对象把自己的情感传达出去,使对方引出同一种情感呢?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对象化,营造出一个艺术作品来。当然,一般的表情,语言都可以表达情感,但是传达情感则要求对象化,语言要艺术化,表情要表演化,或者造出一个东西要具有艺术性。

比如一个同事病了,或者说他的脚受伤了,你到医院看他,送他一根拐杖,他当然很感谢,这就是表达了情感。如果你在拐杖上面刻上一首诗,那他就不光是感谢了,那就是心意相通了。感谢这种感情是带有功利性的:你买这么贵的拐杖送给我,肯定有利益的考虑,至少我会掂量一下它的资费。但是刻上一首诗,那就不一样了,它能够让我真正懂得你的情感。如果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那就更是传达你情感的一种方式,就已经是艺术了。

所以,人类很早的时候就懂得了这种情感。比如原始时代的陶工制作陶器,据说他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把它高高地举起来让其他人欣赏。他做一个精美的陶器,把全部的情感倾注在里面,然后把它举起来让别人也欣赏,这就是在把他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了。

所以,情感从本质上说是有共鸣性的,情感需要得到共鸣,不光是得到回报。当然情感也需要得到回报,但是如果得到的回报跟他原先的情感是不一样的,那么他的情感传达就是未完成的;如果得到的回报跟他的情感是一样的,达到了共鸣,那么他的情感传达就完成了它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艺术性的”。情感传达的程序完成的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这就涉及艺术和美学的问题了。

3. 真诚与忏悔

中国人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真诚,鲁迅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他不盲目相信真诚,但是仍然要试探、要探讨真诚。真正的真诚不是当下即得的,而是有待于在生命的道路上寻求的。而走上生命道路的第一步,则是遗忘和说谎:要把以前的那种真诚忘掉,以前的那种真的不值得耿耿于怀,那其实是一种虚伪;说谎不是要骗人,而是指所有自己说出来的东西都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那只不过是一种试探。

说真话是不容易做到的,所有你当作真话说出来的东西,都只代表你有说真话的意图,而不代表你说出来的就是真话。所以你宁可承认这些话实际上是说谎,承认人摆脱不了自欺这一事实,以便保持对自己的一种杆悔意识。

然而,明知自己说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真诚,“但是姑妄言之、姑妄信之、姑妄行之,把它当作真的那样去做,这就是向新的生路迈进的第一步。反之,你自以为你说的话是真的,你自我感觉良好,这就叫自我欺骗而不自知,你就会被自己的实践行动所驳斥,所以你最好预先就要留下忏悔的余地。

这些独到的阐释

是否让你豁然开朗呢?

你是否遗憾上学时

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呢?

别担心!

《哲学起步》是在邓老师讲学的基础上

整理成书

保留了教学的现场感

让你重回生动有趣的课堂

《哲学起步》

“我们是谁”是人类起源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是自我意识问题

“我们到哪里去”即是自由问题

他根据这三点来描述哲学的根本问题

并将自己多年的哲学研究融会其中

中西互镜,史哲相彰

抽丝剥茧,穷幽极微

本书极重要的创新之处

从人类的起源进入哲学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