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桃花与爱情与仙》

 沽酒居士 2019-12-21
作者:沽酒居士

西元2018、10、04;东元4715


        桃花因其色粉,每自三月开时,芳香满园,故惹人喜爱,常与四月李花并称,而桃花犹胜。《诗经》中名句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说桃花之茂盛烂漫,用来形容美少女。

       可见桃花与爱情的象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及后融进占卜、风水类的桃花运,用来代指男子有了爱情方面的好运,倒也不是空穴来风。

文化杂谈|论桃花与爱情与仙

李花

        至于桃花与仙的关系,其起源当是来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衍生了'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此二语,古之文人志士所追求的'仙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飞天遁地、点石成金无所不能么?或者是如道教典籍所记载的'长寿且不死么?’

文化杂谈|论桃花与爱情与仙

桃花源记

       不,《桃花源记》里描述人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正是老子所谓'小国寡民’之境,也是'不服王化’之境,这里的人不会去追求不死,且甘于现状,以风月山水,桃李桑竹为美,不去追求高床广厦,堆资如山;摒弃不合理和无休止的欲望,即是仙。

文化杂谈|论桃花与爱情与仙

唐伯虎

         将桃花与仙彻底一起证实的,当是'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唐伯虎了,他的《桃花庵歌》里前四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此四句单拿出来,也是绝妙好诗,'桃花’一词虽出现了七次,但毫无重叠之感,叠加的韵律感十足,令人朗朗上口,景物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结尾用酒收笔,又于小处见大,好一位不与俗世妥协的桃花仙。

      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且自甘清贫: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与凡人眼光只能看十年,数十年的富贵相比,他的眼光,能看到数百年,上千年: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富者得物质上的满足,贫者得精神上的满足。这里的贫,当然不是指挥霍无度的败家子,或是一心钻营奉承反不能上进的小人,而是精神上得到满足的文人志士。

文化杂谈|论桃花与爱情与仙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中国的仙文化,一是无所不能,二是长生不死,只是这两者都不可得,独有第三者尚有可追寻之处,即逍遥。

       逍遥者,一不服王化,二不被世俗同化,三要断情舍欲,独第三者要人舍酒色财气,这才是最难。

      古来云:只羡鸳鸯不羡仙。又有只愿成仙不羡鸳鸯的。但唯有桃花,能将这两者聚在一起,一个一心求仙的修士,来到这片桃林,看见两只此生此夜共此时的鸳鸯,便邀同饮一壶浊酒,酒后有醉的,就倒在这片桃花林里,不愿醉的,且远走高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