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游古三峡:访昔日“滟预堆”,觅救命“纤夫石”

 孬张 2019-12-21

“滟预堆”:我们倾听如泣如诉的民谣

逆水行舟或飞流直下,是啥滋味?

在风光秀丽的小三峡、小小三峡,你作为观光客,可感受逆行拉纤的些许惬意、些许劳累,也可将一颗闲散的心付诸溪流,随波逐浪,做一次有惊无险的游戏。而在大三峡,在著名的峡江天险—夔门,你肯定不敢贸然乘坐一叶扁舟,将身家性命捆绑在船老大的两只木浆上。

看见么:白帝城下夔门口之"滟预堆”

千年万载,夔门天险总有神兽镇守。

没看见赤甲山白盐山南北相对、双峰欲合么?巍巍夔门下,一条巨龙曼舞轻歌自沱沱河、通天河一路嘻戏而来,眼瞅着巨门欲闭,似乎并不急于夺路奔逃。白帝城下的江湾宛若一把撑开的折扇,使回流婉转,巨龙留连盘旋,莫非是迷上了诸葛亮当年退兵时在此布下的“水八阵”?沿着江湾的石阶绕道东望,巨龙懒洋洋、漫不经心地腾挪着,仿佛是累了困了,想怀抱公孙述构筑的白帝城,美美地睡上一觉哩。

没料到,一头神象横眉竖眼,傲然兀立江心,挡住了巨龙去路。巨龙惊慌失措,只得仓促应战,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笼罩夔门……神象撩起长牙直刺龙眼,狂龙抖擞精神,昂首跃过神象,气急败坏地扑向夔门,夺路东奔……从此以后,巨龙与夔门神兽结怨,年复一年在三峡入口争斗不休:伴随节令的变化,巨龙变换着格斗的姿式;神兽呢,则变化成象、牛、马、狗、鳖五种形态与之较量。

自然界里龙虎斗,未分输赢,却苦了世代居住在峡江两岸的山民和靠船吃饭的船工。千百年来,滚滚江涛流不尽,被称作夔门神兽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尊礁石—滟预堆。它与峡江的恩恩怨怨,凝成世人闻之丧胆的千古民谣:

“滟预大如狗,瞿塘不可走;

滟预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预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夔门石刻

透过民谣文字,我们能看见什么?滟预堆在江心的形态变化,客观反映着峡江四季的水位变化,它是夔门江水流态和流速变化的真实观照,是山民和船夫世世代代用辛酸的血泪书写的奋斗史啊!

一柱擎天:千古奇观救命石

纤痕累累救命石

纤夫这一称谓,即将成为古董了。

在长江三峡著名险滩行船拉纤的汉子,步履匆匆,杳然不知去向。江岸绝壁之上人工开凿的古栈道和纤道,曲曲弯弯,印证着岁月沧桑。那矗立于纤道,被无数根纤绳反复摩擦勒得伤痕累累的纤柱,无疑是峡江山民和船工们祖祖辈辈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看见它,自然会联想“青滩泄滩不是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句千古民谣,脑海里浮现出孤帆远影和绝壁上苦苦挣扎着拉纤的人群,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

在素有川鄂咽喉之称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古称难进关),两岸悬崖峭壁上凹进的猫道至今清晰可辨,它就是船只入川时纤夫们必经的古纤道,只可以猫腰葡匐而行。纤道临江的裸岩上,被纤绳勾勒磨砺出一道道奇绝的景观。抚摸这粗深的纤痕,俯瞰南津关下翻滚的江水,耳畔能不响起纤夫们痛苦挣扎着发出的悲怆哀号么?

纤痕累累救命石2

我曾无数次途经位于秭归县境内西陵峡段的青滩(又称新滩)和泄滩,亦曾无数次拜谒过矗立于江岸的救命纤柱(当地人称纤夫石)。每一次造访,我的心都铅似地沉重。停立于纤柱近旁,我久久地、久久地凝视却不敢用手触摸:纤痕深深,岁月长长,历史的无情风雨把峡江的险恶和纤夫的血泪都铸进这坚硬冰冷的纤柱了。我害怕自己触景生情的一声哀叹、一次小心翼翼的抚摸,会触痛纤柱的神经,使这冰冷的石头瞬间溶解成血成泪,打湿了千百年峡江业已发黄变脆的史书……

纤痕累累救命石3

哦,纤柱,伤痕累累的峡江纤柱!你临江屹立,千百年来,宛若灯塔照耀峡江,被纤夫和山民们奉若神灵;你亦像一位镇守险滩的将军,船夫们远远望见,便能抖擞精神,鼓起冲滩的勇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