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绒线胡同中的勋贝子府与崇德学堂

 laoyu2012 2019-12-21

从勋贝子府到北京中国会

从西绒线胡同西口进去,走不远路北51号是一座大宅门。它早先是勋贝子府,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一座贝子级府第。整座府邸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两路,由五进院落组成。府门开在中路南北轴线上。院内朱门碧户,曲径回廊,静谧幽雅。

勋贝子府
位置示意图

贝子绵勋是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胤祕的曾孙。贝子府原在安定门内宽街。同治八年(1869年),原府被赐给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贝子绵勋迁到了西绒线胡同的新府。绵勋的曾孙溥霱,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爵,封镇国公,因此,清末此府被称为“霱公府”。民国后溥霱家道中落,无力支撑,1924年将整座府第卖给了金城银行的老板,当时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周作民,成为周宅和金城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监察部一度在此办公。1959年经朱德、陈毅等提议,周总理批准并亲自命名,在这里开设了四川风味的饭庄“四川饭店”。饭店1959年10月1日开业,郭沫若亲笔提写了匾额。这是北京第一家由王府改建的庭院式饭庄,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一直是北京最高档次的饭庄之一。当时的许多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宴请过外宾,许多文化界名人也常在这里聚会。

北京中国会

20世纪末,1995年6月,四川饭店与香港中国会合作,在此开设“北京中国会”,成为京城里最高级的私人会所之一,出入的都是商界、金融界的精英。当精英们在这座古香古色、美伦美奂的府邸里推杯换盏、高谈阔论时,他们是否知道这座府邸的历史与变迁?可曾议论过这座府邸的未来?世事难料,明天谁会坐在这里谈笑风生?

现在,“北京中国会”的牌子已经摘掉,51号不知改成了什么机构?

北京中国会

崇德学堂从这里走出了

梁思成杨振宁邓稼先等许多重量级名人

过了51号,向东走不远路北33号是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北京第三十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74年由英国中华圣公会创办的崇德学堂,后几经变迁,1911年10月,崇德中学在现址正式开学。它是北京最早的完全中学,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严谨的校风闻名,培养了许多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艺术家。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弟弟梁思永都曾在建校初期,在崇德中学小学部学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在崇德读书,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关系。杨振宁和邓稼先都是安徽人,同乡。杨父杨武之与邓父邓以蜇是深交多年的老友,两家是通家之好。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他1933年入崇德中学,邓稼先1936年转入崇德读初二。杨振宁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1944年赴美留学。邓稼先三年后也考入西南联大,1948年遵照两位父亲的意愿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结伴到美国读书。

北京三十一中学

在崇德中学度过了他们美好的中学时代的还可以举出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中科院副院长、材料学家严东生,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方俊、秦馨菱,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高振衡,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关肇直,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刘若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建筑与桥梁学家林同炎……一所中学走出了这么多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的中学是绝无仅有的。从这里走出的文化名人还有孙道临、林连昆、黄宗江、丁午、宋世雄、凯传、孙以增、丛珊、张光北等。

梁思成

漫步在校园中,我浮想联翩,梁思成、梁思永在哪间教室上课,他们用的课桌还在吗;杨振宁和邓稼先曾在那一处树阴下一起演算理化习题、背英语单词;孙道林、林连昆是不是在学校的某次联欢晚会上第一次登上舞台,打下了他们演艺生涯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崇德中学改为三十一中,仍是北京名校。几十年来一直与时俱进。现在的三十一中是国家教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首批电化教育优等校。学校自行研制的电化教室控制平台获国家专利,2001年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实验学校。

祝北京第三十一中越办越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