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尴尬。

 橘子J 2019-12-2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时刻。

对一些人来说,这些时刻很难熬。但我们需要正视到,这个世上有这样一群人,总是频繁地遇到这些尴尬。这些人被称为社交尴尬者,也就是有社交尴尬症的人。如今的社会,是由数个“社交场”构建而成,对社交尴尬者来说,如何和他人打交道成了一个莫大的难题,在社交中,难道他们除了尴尬就真的别无他法吗?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社交尴尬症》中说,社交尴尬是可以缓解的,甚至这种让人社交尴尬的特质如果善加引导,会帮助人们取得非凡成就。这本书梳理了来自人类智力、神经科学、人格和社会学领域几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追溯了尴尬的先天与后天起因,思考了尴尬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并让社交尴尬的人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本书的作者泰·田代是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博士,他的研究成果已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曾在TED纽约站、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美国心理学会等做过专题演讲。现在,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了解什么是社交尴尬,以及如何应对它吧!01社交尴尬者不能变成讨人喜欢的人吗?不少人在社交中体会过尴尬时刻。例如,裤子的拉链忘记拉了、有青菜叶卡在牙缝里、别人要和自己握手时手是湿的……但很少人思考过,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尴尬?书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某些举动偏离了大多数人的社交预期。就像我们都希望自己接触的人是讲卫生的、礼貌的、亲和的等等,但这个人和我们预期的不同时,社交尴尬就发生了。但社交尴尬并不意味着你就是社交尴尬者。因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遇到过尴尬的社交情况,只是,社交尴尬者遇到尴尬的情况更多,并且这些不胜枚举的尴尬时刻对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严重的影响。对社交尴尬者来说,不知道在见到一个人的时候该说什么,是最令人不适的状况。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会误解别人的真实意思。正因为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懂的如何对他人的话“正确解码”,更不知道如何回应,为了避免冒犯他人,他们常常三缄其口。而这,却让他们在社交中更尴尬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那些社交尴尬者傲慢或有什么心理问题。实际上,社交尴尬者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共情能力低下,所以社交的能力极弱。因此,对社交尴尬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提高共情能力。而想要提高共情能力,就要做好三件事——公平、友善和忠诚。公平是为了满足社交期待而有的产物。比方说,两个人轮流做饭或是在看电视的时候轮流换台,抑或是对那些向你显示了共情的人表现出共情,或是原谅那些曾经也原谅过你的人。友善则是要我们更多地感恩。当我们对那些超出我们期待的人表示感恩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友善的回报。忠诚是在一个人的身边不离不弃。也许你的朋友遇到了事业上的冰点、被男友抛弃或是被一群昔日好友不待见,你仍旧坚持地在他身边。公平、友善、忠诚,这就是社交尴尬者在社交中要谨记的6个字。只要这么去做,社交尴尬者就能对别人所说事情的表现出兴趣,就能传达出对某个人的关切,就能满足人们寻求能真心关切自己的对象的内在需求。如此一来,社交尴尬者也能变成讨人喜欢的人。02如果你的孩子有社交尴尬,你需要为他打造社交规范大多父母在孩子要踏入学校前,都会交代他们“好好读书,尊重老师,和大家做好朋友。”这说明,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不善社交的,但对于社交尴尬者来说,这个尴尬是从小就有的。作者虽然是一名社交达人,但他实际上是一名社交尴尬者。而他之所以现在能良好适应社交规则,就是因为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为他设置了规则。对作者泰来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就是一家人一起出门,临下车前,父母都会转过头来对坐在后座上的他说“做好心理准备。”这里的“心理准备”是提醒泰可以做一次社交练习。这些练习无非就是走一遍点餐的流程以及可能发生的对话,这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简单,但对于一个社交尴尬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应对。当他们无法应对时,他们只会感到窘迫,同时更加害怕社交。而泰的父母就事先为泰制定好了适应社交世界的规则,把社交期待转化成了社交尴尬者能很好接受的固定规则。比方说,泰的父母就为他设置了“如果-那么”的句式。“如果我们去餐厅,那么我们是去吃饭的”,“如果我们要在这里吃饭,那么就得知道点些什么”,“如果要点餐,那么就需要把钱准备好”。这些“如果”指向的是社交期待,“那么”则指向的是社交尴尬的孩子的行为。泰的父母和泰通过在点餐、乘坐公共交通这种常规社交情境中的反复练习,让泰能够在这些简单的社交中应对自如。同时,泰的父母还把这些社交步骤模块化。每三个社交行为组成一个模块,让孩子更容易记忆。所以,泰只要走向餐厅的大门,他的心中就会默念第一个社交模块——“排队尾、点吃的、准备钱”。做完了这三条,他又会记起之前练习好的下一个社交模块——“眼神接触、大声说话,说请”。就是通过父母的提前确立规则,以及孩子的反复练习,慢慢地,孩子就能自如地运用“请”“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在社交中获得良好互动。这样的举动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对社交尴尬者来说如获至宝。用泰的话来说,在他能够自动地完成社交互动后,他的部分心理能量就可以被解放出来去应对那些意外状况了,这让他有机会恰到好处地处理一些事情,从而赢得了一些赞许。所以,如果你有一个社交尴尬的孩子,你需要多用“如果-那么”句式来向尴尬的孩子表达社交期待。随着孩子慢慢掌握了各种“如果-那么”句式,他们就能逐渐理解社交期望,明白遵循这些期望的好处,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学习和使用这些社交技巧,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社交生活。同时需要提醒父母,不要把你具有社交尴尬的孩子看作是异类,因为人格心理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的人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因此,社交尴尬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然后,要积极主动地对孩子进行社交补救训练。不要为家有尴尬的孩子需要引导而感到难堪,实际上,帮助尴尬的孩子做心理上的社交准备和你隔壁家的父母因为孩子阅读速度慢或者数学不好而给予额外的帮助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异。当父母试图遮掩孩子的社交瑕疵时,他们就失去了让孩子通过必要的训练获得真实成长、适应社交生活,从而与外界建立起有意义联结的机会。所以,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要过分担心,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孩子,然后积极引导、设立规则。03遵循社交期待,哪怕你有社交尴尬,也能交到好朋友很多人以为,那些有很多朋友的人,都擅长运用社交技巧,并能够符合身边大多数人的社交期望。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看起来被认为“社交尴尬症”的人,也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作者的高中同学布洛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布洛克的人缘极其的好,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很喜欢他。但是布洛克和一般的高中生不一样,他对酷的衣服、酷的车子一点兴趣都没有,他把专注点都放在了学习上,而且在打网球时,还会一边打球一边破口大骂,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好人缘的人会有的样子。直到后来,泰和他有了接触,他终于知道了布洛克招人喜欢的原因。有一天,泰因为网球打得不好,被教练罚去跑圈。泰跑了很久,等到他跑向更衣室时,他竟然看到布洛克在网球场门口等他,手里还提着一袋网球。看到泰后,布洛克用一种平淡的语气说,“嗨,搭档,再练一会儿吧。”当时十几岁的男孩中盛行一种“适者生存”的观念,大家谁都不愿意和群体中的弱者在一起。布洛克也能意识到,泰就是当天最弱的家伙,但他还是自发地这么做了。那天他们加练了45分钟。结束后,泰终于明白,布洛克受人欢迎的原因。他已然形成了一套以“公平、友善、忠诚”为核心的社交原则,正因为做到了这些,即使在一些微小的社交期待上做得不好,也并不能影响什么。所以,对于社交尴尬者来说,自己不善言辞没什么关系,只要能遵循“公平、友善、忠诚”的社交原则,就能交到好朋友。除此之外,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也会让你更容易被人接受、喜欢。通过一系列微小的举动来传达着你对他人所看重东西的理解和尊重,你愿意给他人所需要的东西。在公众场合,当你走到外面去接打电话,你传达的是对于他人工作和隐私的尊重。当你发文字信息而不是语音信息,你是在微妙地表达对他人时间的珍惜。也许有的社交尴尬者会觉得礼节很麻烦且毫无意义,但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认定是缺乏礼节的人,他人就会进一步认为跟这个人无法合作,也就不会跟他成为朋友,所以,想要交到朋友,就需要掌握必要的社交礼节。对社交尴尬者来说,社交礼仪和其他大多数社交脚本一样,遵循常规社交场合中通用的“如果-那么”法则。如果去一个好朋友那里吃晚餐,那么你应该带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准备参加婚礼的女士,那么最好别穿白色衣服。这种固有的系统化、程式化特性,能让社交尴尬者很好地掌握,它降低了社交场合不可预知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从而把尴尬者的注意力解放出来,得以关注当前发生的事情,也就有精力去临时处理那些在多数社交场合都有可能会随时出现的不可预知之事。礼貌礼仪为尴尬者提供了一条上好的捷径,在这条捷径上,交到朋友,并没有那么难。04建立亲密感是社交尴尬者能享受爱情的秘诀对社交尴尬者来说,爱情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因为爱情并没有那么多框架可循,它更多的是细微之处的心理反应。因为模棱两可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就会让社交尴尬者在约会或经营婚姻中变得不尴不尬。可是,虽然爱情没有固定模式,但是它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人际关系学家发现,有4个因素对人际间的吸引具有预测功能:接近性、相似性、喜欢和互惠性、身体吸引力。当知道了这一点,远离人群、兴趣奇特、不太轻易告诉别人自己对人家感兴趣的社交尴尬者就可以做出调整,让自己更容易遇见爱情。接近性是指去接近你喜欢的对象。你可能需要常去他可能会去的地方溜达。比方说,喜欢美食的人去特色餐馆,漫画爱好者去动漫展,写作爱好者去咖啡厅……当然,你还可以注册社交软件,添加对方为好友,创造虚拟空间的接近性。相似性是要试着具体地而不是笼统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点。不要说“我喜欢科幻小说”,而是说,“我喜欢漫威漫画”。当有人恰好有相同的兴趣点时,你们会倍感一见如故。所以,当你开始与人交流时,试着询问他人的兴趣爱好,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喜欢和互惠性是要你抓住时机,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我对你很感兴趣”或是“我真的很喜欢你”,不要让一段颇有希望的爱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身体吸引力对社交尴尬者来说很难,但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能增加自己身体吸引力的事情,比如洗个澡、穿上性感或颜色鲜艳的衣服。运用这4个因素,就会让社交尴尬者较为容易地遇到一个约会对象。但对社交尴尬者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要维持好两人之间的关系。维持良好关系的秘诀之一在于人们对伴侣持有合适的期待,而对方愿意为了满足这份期待而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对社交尴尬者来说,因为他们很少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情感,很容易错会别人传递出来的意思,也很难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日常节奏去适应另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建立亲密关系就对他们充满了挑战性。为此,社交尴尬者需要把自己敏锐的注意力投放在合适的地方来促进关系的发展,例如多去注意对方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所做的一些“慷慨行为”。例如,对方知道自己的每个小习惯,他知道你喝咖啡要放两包糖;对方总是会陪着自己一起去湖边散步,或是一起开车去上班。简而言之,就是不把伴侣为自己做的每一个行为看做理所当然。除此之外,社交尴尬者还要学会主动向伴侣寻求支持,从而在两人之间形成一种联结感。这对于社交尴尬者来说很难处理,因为他们担心过多地自我暴露,对方未必会愿意很好地给予回应,甚至最终会放弃这段关系。但在维护亲密关系这件事上,是值得投入100%的努力的。社交尴尬这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去勇敢牵起对方的手说“我爱你”,并把自己最隐秘的想法和感受讲给对方听。同时,社交尴尬者的伴侣还要多付出一些耐心。作为社交尴尬者的伴侣,要学会接纳他们走入亲密关系并没有那么快。总之,社交尴尬者始终记得把自己的精力投向建立亲密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自己舒服就行。这段关系才会融洽,爱情与婚姻才会长久。05尴尬有时会让你在专业上更具优势毋庸置疑,有社交尴尬症的人在社交场合非常容易显得格格不入。很多人会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是社交尴尬者的问题,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找不到和自己一样的人罢了。社交尴尬其实是一种权衡的产物。这个权衡发生在一种特质的优势增加而另一种特质的优势降低之时。如果他们具有的不同寻常的能力能超过或是抵消掉社交能力的劣势,他们就不会在大群体中感到尴尬。举个例子,在原始时期,有人擅长追踪野兽,有人能把庄稼种好。这些远超一般人的本领不太可能是碰巧获得的,而更可能是系统化思考和坚持不懈做实验的结果。社交尴尬者或许不擅长打猎,在搬运食物时可能也显得笨拙,但是他们非常有可能研制出一套运送或是贮存食物的办法,从而让全族人受益。当然,哪怕不是想出一个系统的方法,只是进行简单地重复的农作物的收集,社交尴尬者也可能因为他们更善于在困难和绝境中坚持,所以会在别人早就放弃的时候,仍能锲而不舍,最终成功地把食物带回家。这就是社交尴尬者把尴尬转化为优势的绝佳事例。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食物已经极其丰富,人类寿命也不断延长,但“尴尬”依然有其价值。就像伦敦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家劳伦·卡斯波森,她在2014年遭遇了一次几乎断送职业生涯的脚伤,这让她一连好几个月都无法跳舞。这段没有训练的日子也成了她平生经历的最为难熬的岁月。值得一提的是,真正让她怀念的并不是在舞台上表演所带来的兴奋与荣耀,而是那精益求精的反复训练,以及沉浸在雕琢技艺中的那种感觉。对社交尴尬者来说,他们更容易沉浸自己的专业,并获取成就。所以,如果你恰好是一名社交尴尬者,不要自卑,不要自责,更不要慌乱。你要明白,你具有其他人没有的优势——你可以系统性的思考,你也愿意在别人放弃之后还继续坚持。所以,你要做的是——忠于自己,融入他人。忠于自己,是让社交尴尬者正视到自己具有高度聚焦的视角和高度投入的特点,然后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在合适的领域。对社交尴尬者来说,系统化地组织细节和高度的专注坚持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因此,如果你是社交尴尬者,可以从事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等工作。因为这些领域都有适用于新手和中等程度学习者的结构化程序和系统步骤,这对于社交尴尬者来说,更好适应。除此之外,社交尴尬者可以从事需要重复练习以达到完美效果的工作。例如在显微镜前盯上千个小时,数年如一日的清晨4:30起床训等等。融入他人,则是让社交尴尬者在保有自己特点的同时,降低对感兴趣的事情的投入强度,并且秉承“公平、友善、忠诚”的社交原则,和遇到的每个人打交道。同时,如果社交尴尬者能争取到合适的社会支持,就能以此为基础,将自己最初的灵光一闪变成惠及众生的惊人成就。而社会支持则是让大家对社交尴尬者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给予肯定,不要轻易打击他们。总之,尴尬不是问题,尴尬完全可以变成精彩,就看你会不会这么去做。以上是本书的精华内容。知乎有个热门提问:社交恐惧是怎样的体验?获得最高赞的回答:跟人相处很累,带来的压力感远大于舒适感;路上怕遇到熟人,更怕遇到半生不熟的人;人多的地方就会不安,第一反应永远是躲……如果说,社交恐惧是在耗费我们极大的精力去应付小小的社交,那对社交尴尬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有过之无不及。但社交尴尬,并不是你回避社交的理由。只要用对正确的方法,社交尴尬者仍旧可以在交往中感到舒服自在,在人际中游刃有余。不要给自己套上一个社交的枷锁,不要把自己牢牢困在原地,不要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社交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学会有效的社交,能让你更好地享受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连接。那么好的你,本应该值得更好的生活,所以,要加油啊,别再让社交尴尬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了!原著:泰·田代-《社交尴尬症》-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解读:林小白,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撰稿人、新书《攀升》热销中。主播:安东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