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与千寻》宫崎骏写给成人的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梦菲杂谈 2019-12-21

《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编剧的动画电影。该片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为了救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难的故事。

一、片名隐喻

《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在日本的神话故事中,“神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通往奇幻世界的代名词,意即“被神怪隐藏起来”。在梦菲同学看来,在其神秘面纱底下,“神隐”其实是带给了疲惫的芸芸众生一处秘密基地、一方逃逸路线,让其可以弃除既定的主角桎梏,从家庭、工作场所,甚至人际网络挣脱,自由呼吸。

当千寻随着家人即将搬往乡镇中的时候,对于一个在城市中生活了十年的“千金小姐”来说,无疑是一种不满与紧张;当父母不顾千寻的想法,任性地进入神秘隧道并擅自吃他人的食物的时候,可见,对于自己孩子的想法,父母已经习惯了忽视。

所以宫崎骏给了千寻一个逃避现实,寻找自我的机会,那就是汤婆婆的汤屋……

二、故事背景

说到故事的背景,在梦菲同学看来,《千与千寻》的剧本多少内含奇幻元素,包括虚构的神灵以及妖魔鬼怪,其中取景则大胆地起用了现代都市背景,与以前的作品不同地方在于故事的主要部分不再是在森林,而是安排在一个日本古时期的澡堂。

而这个地方,便是源自宫崎骏童年时的遐想。在他小时候到过一所日式浴场,布置十分个性,令他印象难忘,所以一向期望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故事。而那时他忽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为搞笑——现今的神仙日理万机,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吧……

这就是我们在《千与千寻》里看到的有神仙光顾的“油屋”——一个极富日本古典特色的浴场,但是在里面既有电梯,电车,也有很多现代垃圾的出现。

《千与千寻》可以风靡世界,与其独具匠心的日本文化背景的展示密不可分。他们一方面不断吸收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本国最传统的古典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三、影片特色

梦菲同学知道,宫崎骏是为数不多的在3D技术和早已泛滥的时代,始终坚持着用手绘动画来描述故事的人。对于他的动画,不同的人看总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电影作品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所创作的,或者说在童年看和长大之后回看很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和体验。

以《千与千寻》为例,有人看到了无脸男默默付出的感情,有人看到了白龙坚守的友情,有人看到了老爷爷的善良,还有人看到了不减肥的严重后果……但是能够统一的是,这是一部关乎成长的作品。

四、“名字”隐喻

网上有很多《千与千寻》的评论,其中,父母、电车、猪、朋友、无脸男、锅炉爷爷……大家都有提到,在这里梦菲同学想说的是“名字”。为什么汤婆婆要夺走别人的名字?为什么千寻只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就能回到现实?

在梦菲同学看来,名字其实就是自我,因为有自我,所以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特殊的,如果失去了自我,那么每个人将会是一样的,就像没有意志机器人,毫无意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呢?

五、“无脸男”隐喻

再来说一下“无脸男”,无脸,是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变金子,是因为别人喜欢,是对别人曲意逢迎。没有自我的人,只有在别人的夸奖和逢迎里才能快乐。

这样的人,是现代社会的父母培养出来的。从小教孩子听话,教孩子讨好,教孩子拜金,就是不教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

在梦菲同学看来,现代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只有花钱才能让他们找到自信,自信不在自己心里,而在别人尊敬的眼神里。

六、“双胞胎姐妹”隐喻

接下来梦菲同学再来说说双胞胎姐妹,虽然千寻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但根据宫崎骏的描述,对于角色塑造,双胞胎姐妹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心力。

刚开始姐妹俩的设定是,姐姐钱婆婆又高又瘦,画稿上标注“魔法和钱财强大”;妹妹汤婆婆则身材矮小、头部硕大,“心中充满自卑”。

而在电影中呈现的魔女姐妹,无法从外貌上加以区分,但可以通过气质、性格中,显而易见的不同辨别。姐姐慈爱温柔,妹妹霸道贪婪;姐姐住在“沼之底”,妹妹是在“天”上的油屋。

影片中,钱婆婆说:“我们两个人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却总是合不来”。这种一阴一阳、一明一暗的对比,也代表人性以及其他事物的正反面。

七、影片主题

关于十几岁花季少女的成长的动画片不在少数,但在梦菲同学看来,《千与千寻》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像国产动画那样只是简单了狼与羊的大闹;也不是好莱坞式的合家欢大团聚,在《千与千寻》中没有脸谱化的人物,神仙们的生活也与我们生活的俗世没有多大区别,同样的有善恶,有贪欲,有情感,有森严的等级,也有游戏规则。与其说那是神仙境地,还不如说就是现世社会的熔炉和缩影。

《千与千寻》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这样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不知有意还是巧合,主人公的名字,也叫做千“寻”,一个“千”字,透着些许不易和艰辛。但结局的完美,是宫崎骏的浪漫主义的总结,也是他对于现世社会的寄托和期望。

八、宫崎骏的个人魅力

梦菲同学知道,谈论宫崎骏的作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或者说谈论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传奇人物都是困难的。从《风之谷》到《起风了》,宫崎骏创作生涯的30多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

梦菲同学以前看过一个访谈,几位影评人在赏析《千与千寻》,主持人问:我们讲了这么久,都在说这部作品的优点,难道它没有什么缺点吗?嘉宾反问主持人:“那你说它有什么缺点呢?”然后大家相视一笑,这个问题不了了之。

梦菲同学知道获得这样的评价跟宫崎骏本身的人物个性是分不开的。一个是由于他的专注于勤奋,从对于配乐的高要求,到坚持手稿创作的习惯,造就了每一个精品。以至于每次电影上映之后,就会涌现超多高品质的壁纸、铃声以及周边玩偶。

另一个则是来自于宫崎骏所独有的恢弘的想象力,据说宫崎骏每一天早上到达自己的工作室之后,都会应对空无一人的工作室鞠躬并道早上好,因为他认为这个空间之内,也有灵在和人类一齐生活。这些细节听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但是却在影片中表现成为宫崎骏的强烈的个人色彩。

九、神作的诞生

在梦菲同学看来,神作绝非偶然,这部不超过2个小时的动画电影,是近三百工作人员,耗费两到三年的时间,一共画了16万多张的底稿,用将近1500多个镜头呈现出来的。

在制作过程中,宫崎骏始终保持着超人的工作状态。以前的电影分镜头剧本都是他一人完成,他曾经创下了,每周创作300个镜头的原画记录。

为了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他喜欢把自己逼近绝境,不断挖掘自己的深层潜意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在“打开大脑的盖子”,“在自己脑子里垂钓”。

十、写给成人的童话

在梦菲同学看来,《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献给孩子们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孩子终将长大,在面对那个冒着黑烟,被湿气,欲望笼罩的大浴场般的社会时,是否能鼓起勇气,不忘初心,收获美好。

神隐界的一切,在千寻的经历里是无法抹杀的一场成长,但这样的成长确实不足为外人道的,说出来只会被人视为精神病。于是,千寻埋藏了这些在神隐界经历的欢笑哭泣,转身告别自己的童年,在十一岁就成长为一个内在坚毅的大人。

在梦菲同学看来,小小年纪经历过这些,便再也不怕以后的是是非非,相聚离别。其实,在火车上,千寻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性,窗外的霓虹光怪陆离,只照见她面无表情下眼睛里挥之不去的坚毅。我们相信,以后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再也难不倒那个以前叫小千,最后恢复为荻野千寻的女子!

在梦菲同学看来,《千与千寻》就是宫崎骏老爷子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寓言,他一辈子都在通过手工漫画,从孩童的视角,诠释着这个世界,替大家守护着童心。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也许就是宫崎骏老爷子的毕生梦想和创作初衷吧!

关于影片《千与千寻》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和梦菲同学留言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