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ASH对话大咖】邱录贵教授: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治疗MCL,彰显更优疗效和安全性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12-21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此次ASH会议上,新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ICP-022)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相关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肿瘤资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邱录贵教授,针对此次ASH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及宋玉琴教授团队报道的奥布替尼治疗MCL的最新疗效结果及奥布替尼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邱录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 Advances》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奥布替尼总体有效率85.9%,安全性更佳

邱录贵教授:奥布替尼是中国诺诚健华公司开发的新型BTK抑制剂,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奥布替尼对BTK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以较低剂量完全抑制BTK活性,且无明显的脱靶效应,安全性较高。目前奥布替尼治疗r/r MCL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0.5个月,由IRC基于CT评估的总体反应率(ORR)达85.9%,完全缓解率(CR)为27.3%(PET/CT评估的CR率为53.6%),部分缓解率(PR)为58.6%,中位DOR和PFS尚未达到。安全性方面,常见的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未观察到患者有明显出血,无≥3级房颤发生。该研究显示奥布替尼治疗r/r MCL疗效充分,且比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有更好的安全性。

BTK抑制剂在MCL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邱录贵教授:当前中国批准用于MCL治疗的BTK抑制剂仅有伊布替尼这一种药物,即第一代BTK抑制剂,适用于复发/难治r/r MCL。目前伊布替尼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作用靶点除BTK外,还包括TEC、EGFR等,会产生相应的脱靶效应,造成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抑制血小板功能引起的出血、房颤、胃肠道反应、肌肉酸痛及发热等。目前为止,BTK抑制剂主要适用于r/r MCL,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可能会将其适应证扩展至不能耐受高剂量化疗老年患者的一线治疗。在年轻的MCL患者中,BTK抑制剂单药应用可能效果欠佳,将来或可与现有的化疗及免疫调节治疗方案联合,使患者获得长期缓解。

新型BTK抑制剂安全有效,单药/联合用药前景广阔

邱录贵教授:目前已公布临床数据的BTK抑制剂包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和3种二代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上述4种药物对BTK的抑制率均较高,目前的临床数据提示3种二代BTK抑制剂的疗效优于一代BTK抑制剂,但疗效差异不大。因新型BTK抑制剂有高度选择性,脱靶效应较低,故药物安全性可能优于一代BTK抑制剂。因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边缘区淋巴瘤等可能需要长期应用BTK抑制剂的患者将受益于新型BTK抑制剂。

BTK抑制剂目前是r/r MCL患者的首选治疗,也可能成为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CL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用药,但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对适合行大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年轻患者,目前BTK抑制剂可能难以取代现有诱导治疗方案,或可联合现有的化疗及免疫调节治疗,使更多患者能够达到更好的缓解。此外,BTK抑制剂可能单药或联合利妥昔单抗作为MCL患者诱导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使更多患者持续CR,延长总体生存和PFS。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