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久) 诗词文学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有很多的经典为必背篇目。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这也是难得的经典。不知道你还会背吗?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理解:辽阔的江南之地,到处都能看到绿树红花相映衬的景色,能够听到莺燕的鸣叫。在水边的村子,和山脚下的城郭外都挂着酒肆的旗帜,随着风飘动。南朝时候留下的这许多古寺,有多少都笼罩在这蒙蒙烟雨中啊。 此诗自问世起便是极其经典的作品,虽然只有28字,短短四句,但是却已经完全展现出了江南的美景。不仅有诗人的所见、所闻,还有历史,古今对比,更让人称道。不仅动静结合,而且色彩的对比、映衬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读一下这首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到底指哪座山?唐代才子为寡妇写下一首诗,竟被人们看不起,没想到现在成了经典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便是色彩的映衬,这是诗人眼中所见、所听。这也是对于整个“江南”的初步印象,这里的景色绝不是单指某一个地区,而是面对着整个江南地区,所以名字叫“江南春”。“莺啼”、“绿”、“红”便是我们的第一印象。其诗歌的审美境界,令人难忘,也为下面的诗句做出了铺垫。 “水村山郭酒旗风”,不仅是诗人所感受到的江南的生活气息,更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这句诗中也涉及到了江南地区的建筑特点,倚水而建。依山傍水,是江南的特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指的是和当时的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当时的京都在南京,南朝的皇帝和官僚非常喜好佛教,于是大兴佛寺。“四百八十寺”是一个虚指,说明当时留下来的佛寺之多,这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其文化、历史意蕴更加提升。 “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诗人的抒怀之感,诗歌的审美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这首诗便是如此。杜牧眼前没有历史,但却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眼前之景,仿佛穿越了时间,看到了当时对佛教的尊崇。这样的幽深之感,令人感叹诗歌的力量。而这句诗中的”楼台“二字更是让人难忘,更增添了在朦胧烟雨中的神秘感,诗人的淡泊情趣也展现出来。 这是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虽只有四句,但是意境阔大。这也是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