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敏找到研究氢弹的秘密,怕泄密,用一只'松鼠'传递出了情报

 天使之剑 2019-12-21

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很高兴能见到祖国一天天的强大起来。中国会富强,能够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不再惧怕其他国家的欺负,皆是因为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这类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手上握有震慑力的武器,自然就有底气,能够放心大胆稳步前行。而说到原子弹和氢弹,大家脑海中首先就会想到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人物。但恐怕大家不知道的是,氢弹能够研发出来,还必须要感谢一个人,那便是于敏!

对于这个名字,绝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但对他陌生并不代表他的贡献就小,大家之所以不是很了解他,完全是出于两点原因。第一是他的出生没有邓稼先那般好,他完全是凭借自身的能力考入大学,然后进入到了核能研究所。这就和邓稼先不同,邓稼先家庭条件过人,又出国留学,在世界上都是有知名地位的科学家。第二是因为他从事的工作特殊,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信息都被抹掉了,没有透露给外人所知。

在当时的中国,发展的确是落后于西方国家,当时中国的不少科学家们都是留过学的,在国外学习了一番本领回国。但是于敏却是一位例外,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给力,他从小就明白一切靠自己的道理。他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家里拿不出钱,周边的亲朋好友急忙凑钱,这才将他送入了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他每天刻苦的学习,希望能闯出一番成就。从学校毕业,他又努力进入了核能研究所,从最基层的助理研究员开始做起。

作为一名助理,他日常的琐碎工作还是挺多。可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不断学习,以此让自己更好的成长。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最终成为了两弹研究的核心专家。可能有人不明白,既然是核心专家,为何他的名字却少有人提起?所谓财不露白,这些核心科学家们都是中国的宝贝,他们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而这些人的名字都被隐藏了起来,他们的信息也被抹掉,隶属于国家高级机密。

于敏的名气不大,他的贡献却相当大。在这个世界上,目前只有5个国家拥有着氢弹这样厉害的武器,而氢弹的构型分两种,一种是美国拥有的TU构型,一种就是中国拥有的于敏构型。这种构型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由此可见他的贡献是有多么了不起。在1960年,他加入了这个项目。但当时的中国在氢弹方面可谓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突破性发展。于敏加入这个项目,等同于是让他和大家一起白手起家,共同在这个领域摸索探究。

从什么都没有,发展到有,这就是于敏前半生一路走来的过程。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一点也不心慌意乱,而是很沉着冷静。他开始从最基础的方向摸索,了解基础理论,解决三大问题,也就是材料、原理和构型的问题。漫无目的的查找资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于敏有耐心,也静得下心来看,他的桌面上常常是堆积着一大摞的资料,这都是他需要认真研读的东西。

经过了日日夜夜的研读之后,于敏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当扎实。所谓的氢弹,就是通过核裂变和聚变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要产生出这种能量,和同位素氚有关系,但是这种东西是需要提前注入,还是说这种东西是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这一点是大家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就做实验来研究出结果。

要将同位素氚注入里面是比较麻烦的事,因为自然界不能直接找到这种元素,需要特殊的生产。这种生产比较麻烦而且还需要投入高成本,若再加上后期的实验费,那这个实验的耗资就太大了。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就投入这么多资金,这显然不是很理智。于敏在了解了事情之后,用他的专业知识说服了大家。他给出了一篇理论,表示人工注入这种元素并没有什么用,达不到预期结果。对于他的理论报道,无数专家研究讨论了很久,发现这篇理论逻辑严密,也有理有据。最后大家接受了他的说法,选择放弃这样的试验。而后也证明,于敏这样做的确是帮了大忙,让中国在氢弹方面的研究少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当初美国就做过这样相同的实验,他们耗资巨大,结果没有什么收获。

实验没办法进行,研究自然就陷入了困局。最让人头疼的是,国家的资源有限。当时原子弹和氢弹是同时研究,但是高速计算机却只有一台,两方的研究团队都需要使用,这就相当的耽误事。没办法,那只能人工顶上,很多数据都是靠人工计算出来的。当时,于敏带领的小组成员每人一个小算盘,眼里看着的是数字,手里拨着的是算珠。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演,许多人的付出后,终于在1965年9月,于敏带领的团队在上海研究所有了发现,找到了解决氢弹问题的关键因素——热核材料的自持燃烧。

找到了问题所在,那接下来自然就要解决问题。于敏制定了几个阶段,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将每一个数据仔细推敲演算,终于得到了解决之法。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后,他已经知道制作核武器的关键性秘密。这个秘密当然不能直接传出去,否则一旦被监听,那就是国家机密被泄露。于敏和邓稼先也算是老朋友,彼此的关系很熟络,因此于敏想到了用暗号传递消息。

他将电话打到了邓稼先那里,开口就说:我们猎到了一只松鼠。邓稼先一听就明白,这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他神情立刻严肃起来,马上问他:你们饱餐一顿了吗?于敏回答:还没有吃,这只松鼠有些特别,需要先研究一下,但目前人手不够……。从他传达的这些话语里面,邓稼先知道他们有了突破性发展,急需要人手过去帮忙。于是邓稼先急忙赶了过去,两位科学家会合之后,才最终使得氢弹被研发出来。所以,于敏用一只'松鼠'就完成了这次信息传递,果然聪明过人,科学家的头脑,非常人能及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