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晓溪ugvlv1w1ly 2019-12-21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文 | 风船

古诗有言:“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间,2019年就要结束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不居。人生苦短,我们都在寻找那个最无悔的活法。

半生已过,才明白:最高级的活法,就是四个字。

01

不怕死的人,不懂人生

科幻小说《三体》里,有这么一个问题:“有一天你独自在沙漠上行走,突然撞到一堵墙。这堵墙向上无限高,向左向右无限宽,向下无限深,这堵墙叫什么名字?”

答案是:“死亡。”的确,死亡这堵墙,谁也越不过。

最近,一条新闻刷了屏:大批90后开始热衷于立遗嘱。已经有236位90后立下了遗嘱,其中最小的18岁。

而其中,一位名叫崔文姬的25岁年轻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选择在自己的生日当天立下遗嘱,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说:“这样很不吉利。”“才25岁,这么年轻就立遗嘱?这么怕死?”

其实,在崔文姬立下遗嘱后,她的父母也不是很理解,非常诧异。但她自己,却把死亡,当做最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崔文姬,是中华遗嘱库的一名员工。她的工作,就是和许多迟暮的老人打交道,聆听他们的一生。在她看来,立遗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死亡,更是每个人终将到达的终点。“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才能来。”她希望如果意外发生,能够不留遗憾。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网友评论:早些立遗嘱不是厌世,而是珍惜生命的表现,立了遗嘱才会珍惜接下来的每一天。

因为懂得死亡,所以倍加珍惜;因为明白人生无常,所以才想用遗嘱这样的方式留下自己对于父母的爱。

有人说:“死亡是最好的鸡汤,疾病是最猛的鸡血。”的确,身边人的离世,真的会让人在一夜之间成长。要教会一个人保重身体,让他得一次病,胜过千万句说教。

《论语》里有句话:“未知生,焉知死?”孔夫子此言,意在指导人们:要先活出人生的意义,再去思考死后的情形。可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记住:“未知死,焉知生?”要是没有死亡这个大限当头,也就衬托不出生命的可贵。

那些活得高级的人,都明白生命短暂,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著名企业家王石,也是个怕死的人:他曾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一直怕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排斥它到容忍它,再到坦然面对它。“我对死亡的惧怕不是我怕活不到老,而是对生命不完整的惧怕。”

人生无常,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因为害怕生命突然终结,所以我们更要在当下的每一秒里努力地活,力求让生命完整,让此生无悔。

只有“怕死”,提前将自己放到死亡的情境中去,人才能更好地活,而不是等到死亡突然而至,才幡然悔悟。

活得高级的人,都是最“怕死”的人。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02

“怕死”后,最懂珍惜

朋友老杨,原本是个拼命三郎,出去应酬的时候,总是“对瓶吹”,仗着年轻,经常连熬几个大夜赶项目,却把身体熬垮了。

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出来,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养生了,保温杯里泡起了枸杞,开始早睡,戒掉了烟酒夜宵。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心里就一个念头:要是上天还给他机会,他一定好好活着。

真的,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老杨这样说。

出院之后,他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陪伴家人身上。最拼的他,变成了最惜命的人。

人真正开始懂珍惜,是在会“怕死”之后。人只要一开始“怕死”,明白我们其实“时日无多”,就会以一种“倒计时”的心态去生活。

曾经微博上有个话题,假如人生只剩24个小时,你会做些什么?

许多人一口气说了很多事情:大吃一顿、蹦极、跳伞……这样想过才发现:一天的时间太短,人生未竟的心愿却太多。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你正在过的今天,也许就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

人生是有限的,你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就按照本能的方式、习惯的方式去过你的人生,终有一天那个时候到了,你恍然大悟,哎呀,我这个问题怎么早没想它?让我重新再来一遍,我不会再这样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可惜你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说:“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的一天来过,才算是不负时光”。深以为然,“怕死”,并不是对生命的有限感到焦虑,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懂得死亡,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在有限的人生里寻求无限的意义。

03

“怕死”后,活得潇洒

德国电影《最爽的一天》,讲述了钢琴家安迪和游手好闲的本诺之间的故事。这两个看似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相识于病房之中,遗憾的是,他俩都患上了无法治愈的绝症。

在本诺的怂恿下,两人准备逃出病房,前往非洲进行一趟死亡前最后的梦幻之旅。他们要尽情享受轰轰烈烈、百无禁忌的人生,才甘心接受死亡的命运。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两人从高利贷处借取了大量现金,买了飞往南非开普敦的头等舱机票。此后,各种奇葩事件轮番上演,笑料百出。一路上,两人逐渐发觉“死亡”并非只带给人恐惧,更带给他们放纵的自由。但这自由,却并不真实。

影片的最后,两人终于找到了灵魂的自由。

电影中,有这么一段台词:“其他人也会死,可他们不知道这一点。看看他们,做事左推右推,深陷于生活的泥潭。可我们不一样,当知道自己要死去的时候,你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是。我们是自由的,没有死亡,只有在那之前的时光。”

死亡当头,终于让两位主人公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死亡终将到来,但生活是自己的,谁也没有办法让它变得多姿多彩,除了你自己。

可惜的是,他们顿悟了,上帝却要马上收回他们的生命。

反观我们的生活:总是在瞻前顾后,总是在羡慕那些活得洒脱的人,我们想要活出自我,却又没有勇气。

但死亡,从来不是讨价还价,当上天要收回你的生命的时候,连一秒钟也不会多等。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我们才要潇洒地活。

那什么才是潇洒?

所谓潇洒,并不是放荡,而是真正看透生命后的大彻大悟:人生短暂,最好的活法,就是做自己。

所谓潇洒,是真正的问心无愧:我来这世上走一遭,体验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努力过、虽有遗憾,但不后悔。

生而为人,我有拿得起的勇气,亦有放得下的超脱。这才是潇洒的定义。

人生不止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当你正在被生活的苟且拖累,深陷泥潭,不妨跳出生活,在生死的维度上衡量自己。相信你总会大彻大悟。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只有四个字

04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概念。

的确,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走向死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积极追求生活的多彩。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说到底,就这四个字“向死而生”。

当我们开始“怕死”,我们才真正开始活着;

当我们开始“怕死”,我们就能跳出尘世,活得潇洒。

余生,向死而生,方能“死而后生”。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