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心灵的宁静

 佛啊呀 2019-12-22


追求心灵的宁静

文 / 阿伟

我非常喜欢那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篇,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正如这首诗所呈现的,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感知外界美的一切,只有夜静才能感受到山谷的空灵,只有月静才能感受飞鸟的翱翔,只有山静才能感受到鸟鸣的清脆。静和动是一切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动是相对的,静是绝对的。然而今天,当人们用大部分的目光追随动的喧哗时,却往往忽略了静的作用和意义。当我们真正了解静的禅意,感知静的美丽,享受静的安宁,方能体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

追求心灵的宁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在躲避中退缩?还是果敢无畏,在直面中迎击?大诗人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他的观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对于人生中的阴晴圆缺、风雨坎坷、顺境逆境,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躲着走、绕着过,而要在直面迎击中破解。这种内心的笃定,这种应对的坦然,就是一种积极而理性的人生态度。

追求心灵的宁静,是一种高远的情怀。

诸葛亮说:“宁静致远”。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面对林林总总的压力,许多人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焦虑。因此,迫切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去看看山水的美姿,给身体放个假;迫切需要安静地喝一杯茶,安静地看一本书,让心灵洗个澡。只有积极追求宁静,主动寻找宁静,努力创造宁静,才能心静若水,享受到宁静带来的美好、快乐和愉悦。

追求心灵的宁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佛说,“即使你到神庙里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在如来那里听一次法,”就是说真正的宁静安祥来自远离欲望,远离诱惑的智慧,而不是只是一味地祈求。面对世间的喧嚣、膨胀的欲望、酒绿灯红的诱惑与职场的尔虞我诈,人们渐渐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坚守,甚至失去了自我,置身危险的境地。因此,我们唯有做到心灵宁静,才能清醒地看到危机,从而远离它。

追求心灵的宁静,我以为至少有三层内涵:一是不被外界干扰;二是不被自己干扰;三是找到内心的安祥。

要做到“不被外界干扰”,这个比较容易,人人都能努力做到;但要做到“不被自己干扰”,却有难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烦恼和痛苦,都是自己干扰自己所致。如果总是不断地搅来搅去,痛苦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因此哲人说:“不想八九,常思一二”。

只要心能静下来,尘埃就会慢慢沉淀。“找到自己内心的安祥”,则是宁静的最高境界,属智者之为。内心的安祥,就是禅主张的“忘我”;就是从“眼前起、脚下始、心中落”;就是物我两忘、闲庭信步、进退自如;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意无留,望天空云卷云舒”。没有谁的生活始终一帆风顺,也没有谁的人生总是欢声笑语,关键是自己能否把失意与痛苦化解,让安祥住在心里。

延参法师说:“生活是一杯水,痛苦是掉落杯中的灰尘。”诚如斯言,如果能够远离膨胀的欲望,远离形形色色的诱惑,那么也就找到了内心的宁静,成为生活的智者。

作者

阿伟,本名孙华伟,字逊之,号山南居士,斋号养心,曾用笔名孙逊、梦陶溪、贺兰剑。前“天狼”特种兵作家,《散文选刊》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生于鲁西南,游历大西北,客居北京城。曾服役于陆军特种部队,进修于中央直属机关党校,现任国家一级学会宣传调研处处长。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迄今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策划或执导影视作品《天狼淬火》《西部霸王花》等近50部(集)。著有《刀尖上的传奇》《醉里挑灯看剑》《特种兵追梦》等8部文集,部分著作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作品入书入典入榜入馆入试卷。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荣获全军优秀人才奖、昆仑文艺奖、《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全国征文奖等军地奖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