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穴知识】全身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阴维脉

 琼箫 2019-12-22

阴跷脉穴位定位

筑宾
功能作用
散热降温。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间;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
1. 癫痫狂证;
2. 呕吐;
3. 疝气;
4. 小腿内侧痛。
操作
直刺1~1.5寸。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膀胱炎等。
附注
阴维脉之郄穴。
冲门
功能作用
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
1. 腹痛,疝气;
2. 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尿潴留、睾丸炎、子宫内膜炎等。配气冲治疗带下;配天枢、太冲等主治疝气。

府舍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脾肿大、便秘、子宫附件炎、腹股沟疝等。
功效
健脾理气,散结止痛。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大横
功能作用
运转脾经水湿。
治法
寒则想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
在腹部,距脐中旁开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功效
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腹哀
功能作用
冷降脾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
腹哀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肌部及腹横机肌部;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8肋间神经。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等多种胃肠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消化系统疾病:绕脐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便秘,肠出血。
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期门
功用
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操作
刺法:1、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腹后壁放散。
2、沿肋间方向平刺0.5-1.0寸。
3、针刺时应控制好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肝肺
天突
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
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操作
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癔病等。
功效
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廉泉
定位
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舌骨上方,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
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乳蛾、咽食困难、舌肌萎缩。
操作
向舌根斜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癔病等。
功效
通调舌络、清利咽喉。

内关
功能作用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部为旋前方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正中动脉和骨间前动、静脉分布;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正中神经干及骨间前神经分布。
主治
1.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胸病证;
2.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3. 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
4. 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