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安全怎么抓?紧扣三个字,平安一万年

 易 者 2019-12-22

安全是教育的起点。没有安全,教育就无从谈起,道理很简单,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关于安全有很多经典论断和做法,例如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例如“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等。可见,抓好校园安全,既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使命。校长的岗位经历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要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既要增强校园安全意识,又要提升安全治理能力,重点要突出三个字:

校园安全怎么抓?紧扣三个字,平安一万年

一、突出一个“法”字,正本清源,夯实平安校园基础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校园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必须将学校安全置于整个社会安全的大背景下去考量谋划,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所谓“大安全观”,就是由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多部门参与,合理整合可用社会资源,对造成人、家庭、社会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和和国家的各种危害或威胁给予全面、系统的预防和控制的观念。在“大安全观”理念下的平安校园建设,要突出一个“法”字。

一是要依法治理,合理划分社会各部门的责权边界。以相关法律为基准,厘清公安、食品、交通、城管、环卫、社区、卫生与学校等各社会部门职权责任,先做到各负其责,再追求齐抓共管。二是要依规明责,分解明确学校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守则》为指南,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岗位设置情况,合理分解安全责任,将校园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形成“千钧重担人人挑”的工作局面。三是要依法处置,在校园安全事故处理中归责追责。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进行归责认定,做出合法合理的事故处理,不留隐患、不留后患。

以法律为依据,将校园安全纳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轨道,有利于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学校内部管理以及校园安全事故各责任方之间的权责关系,为平安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园安全怎么抓?紧扣三个字,平安一万年

二、突出一个“防”字,未雨绸缪,前推平安校园防线

东汉时期政论家、史学家荀悦在《申鉴·杂言》中有一段话:“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意思是说,在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前阻止是上策,刚发生时阻止次之,发生后再惩戒为下策。这段文字指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谓道出了安全管理的精髓。校园安全要突出一个“防”字,将安全管理防线前推,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是以安全意识为前提。“心之所至,安全等随”,只要用心,就能避免事故,安全随之而来。要通过安全教育来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安全制度来细化安全责任,通过安全督查来抓好常态落实,通过安全演练来强化应急能力,让校园内外时时处处人人都绷紧安全之弦。二是以物防技防为基础。要加大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高标准建设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确保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同时要引入“一键报警”“人脸识别”“天眼网络”等互联网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安全管理效益。三是以落实预案为关键。“凡是预则立,不予则废”,突出预防,制订完整规范、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发挥预防预警机制,可以使事件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妥善处置,使之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初始阶段。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只有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严格制定并有效落实安全预案,我们才能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校园安全怎么抓?紧扣三个字,平安一万年

三、突出一个“细”字,明察秋毫,密织平安校园网络

校园安全问题涉及种类多、原因复杂,往往百密一疏,要重点在“细”字上下功夫。促进校园平安重在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各项安全制度,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和谐平安,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是有章可循,制定制度要精细。
要依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安全工作实情,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制度网络,实现校园安全的全域覆盖,让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有章必依,落实制度要精细。要加大相关安全制度的立体化宣传培训,让广大师生从理解到牢记再到自觉遵守践行;要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分级督导制度,加强跨年级、跨科室、跨岗位交叉检查,多几双眼睛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整改。三是违章必究,执行奖惩要精细。全校上下,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学校要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奖惩体系,兑现奖惩宜细不宜粗,要严格安全责任事故的追究处理,奖优罚劣、立好规矩;不能模糊控制、吃“大锅饭”、做“老好人”,否则会让安全制度形同虚设、让安全责任无法落实。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园安全工作还衍生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新内容,如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性和高发性、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安全等等,都需要我们的工作更加精细,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加大薄弱环节的整改防范,积极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广大师生系好每日生活的“安全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