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军队的猪突式冲锋,在二战中为何能够逞凶一时?

 修悟搏 2019-12-22

类似的问题我也有过回答,都是针对日本的白刃战术为什么在遭遇苏军和美军时就没有效果了。我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其中我也提到了,日本白刃战术或者“猪突冲锋”只有在对战中国军队的时期有过效果,这就是他逞凶一时的那个时期,我认为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日军士兵的身体素质好。在侵华战争初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经过长期准备的。而且当时日本的生活环境遗属优越,在饮食方面有充分的保障,每日有鱼或肉,每天都能保证食盐供应。不要小瞧盐的作用,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中,保持肌肉有力量,盐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日本士兵在当时,虽然身高不高(身高在1.5-1.6米居多),但个个都很结实强壮,所以在拼刺时,有足够的体力来应对。而当时的中国士兵,一日三餐能吃饱的就算是好的了。本就生产力低下,加之日本的侵略,粮食产不够,吃不饱饭,中国士兵的身体素质,在抗战初期,较日本有着较大差距。

第二点,日军士兵关于白刃战的训练到位。日本自甲午战争起,经过日俄战争展,“猪突冲锋”发展逐渐成熟,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猪突冲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又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相呼应,所以日本军队对“猪突冲锋”有了近乎迷信的态度。所有新兵都经过系统的拼刺训练,而且经过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根本不在乎死亡。

而中国军队,国民党地方部队的训练处处都显不足,就不强调了,中央军的主力部队主要学习德国等西方部队,对白刃战不够重视,相应的训练存在不足。而八路军等虽然有刺刀见红的传统,但是八路军主要以游击战为主,防御战同日军展开的次数和规模肯定不如国民党,自然日军使用“猪突冲锋”的次数就少。

第三点,日军的武器装备优于中国军队。这里说的装备,主要是拼刺装备,日本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全长166cm,而中国军队装备的主流中正式,为弥补于三八式的差距,竟要配装长达57cm的刺刀。这都还好说,毕竟长度弥补上了,但是刺刀的质量就有差距了。刺刀虽然不起眼,但是制作刺刀的钢材也有特殊要求,不能捅几刀刺刀就弯了甚至是断了。

日本在刺刀的制造质量上,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而中国就不同了,当时的钢材本来就紧缺,正常工艺还不过关,根本就无法保证大规模供应刺刀,而且刺刀长达五十多厘米,要求的强度和韧度更高,而当时的中国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在很多部队中,只能装备大刀这种制作工艺要求不高的武器,抗日军民选择大刀,并不是因为大刀真的好用,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无奈。

第四点,日军的心理素质也受过特殊训练。在白刃战中,最关键的应该是参战部队士兵心理素质的强弱,杀人和不杀人是一种心态,远距离枪杀和白刃格斗又是一种心态。而要求最严格的,就是白刃战。如果是一个从未参加过白刃战的士兵,面对疯了一样冲上来的敌人,吓都吓傻了。

日本在正式拼刺之前,都会给新兵播放曾经拍摄的以活人为标靶练习刺杀的视频,为的就是让新兵先适应一下,练就能够拼刺作战的心理素质。而中国军队可没有这样的训练手段,只能在一次次实战中历练,能活下来,参加下一次战斗,也许心态就不一样了。

第五点,我军实力弱,给了日军拼刺的机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想体现白刃战的优势,前提就是短兵相接,有了拼刺刀的机会。为什么白刃战遇见美军,遇见苏军就失去了威力。因为美苏军队自动火力普及率极高,根本不给日军近战的机会,日军都摸不到敌人的影子,又谈何白刃战呢?

中国军队就不一样了,抗战前期几乎没有国际援助,战斗打得艰苦卓绝。面对优势日军的冲锋,要想不放弃阵地,没有足够的火力将敌人放到在阵地前,就只能拼刺刀。所以才有了给日军展示拼刺的机会,又因为日军有上面的优势,才给了日军能够逞凶一时的机会。

所以说,日军的猪突冲锋,在中国的战场上逞凶一时,是无数抗战先烈明知不敌,但又无畏前进的苦难史。

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